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热潮的兴起,素质教育已是教育界提出的最響亮的口号,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演示实验引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并从实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能把科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因而学好化学就离不开对实验的观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例如: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实验可设计如下:在一张滤纸ABCD的四个点上分别滴上一滴酚酞试液,将其放入试管内,然后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滴有浓氨水的棉花,结果距离棉花最近的A点开始变红了,然后依次B点、C点、D点也逐渐变红了。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随即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分子是运动的。通过这种演示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我演示了以下实验: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另取一支试管,将此溶液倒入少许,再加盐酸,然后让学生尽量去描述现象。在第一步实验中先看到试液变成了红色,在第二步实验中的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了。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实验现象,有的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有的认为是滴酚酞试液不存在了,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又往这支试管里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的颜色立刻变红了。这时学生们很快统一认识了,认为加入盐酸后,溶液颜色消失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我又问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学生们很快就回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于是我又抛出了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句:这叫什么反应?这叫中和反应。对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即激发了兴趣,又化解了难点。
以有趣的实验探索,严密的逻辑推理,步步设问,让学生们“入套”,自己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便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引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分组实验来发展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做实验,站在实验台前就好像终于像老师一样做实验了,有一种自豪感,我想如果满足学生这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就能进一步发展兴趣。于是我们利用实验室的优越条件,开足开全分组实验,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亲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对分组实验热情高涨,都能按要求细心操作,认真记录,遵守纪律,课堂气氛严肃活跃。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习作风。
所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四、利用类比实验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既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丰富学生兴趣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所有的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笔者认为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演示实验引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并从实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能把科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因而学好化学就离不开对实验的观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例如: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实验可设计如下:在一张滤纸ABCD的四个点上分别滴上一滴酚酞试液,将其放入试管内,然后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滴有浓氨水的棉花,结果距离棉花最近的A点开始变红了,然后依次B点、C点、D点也逐渐变红了。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随即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分子是运动的。通过这种演示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我演示了以下实验: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另取一支试管,将此溶液倒入少许,再加盐酸,然后让学生尽量去描述现象。在第一步实验中先看到试液变成了红色,在第二步实验中的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了。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实验现象,有的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有的认为是滴酚酞试液不存在了,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又往这支试管里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的颜色立刻变红了。这时学生们很快统一认识了,认为加入盐酸后,溶液颜色消失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我又问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学生们很快就回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于是我又抛出了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句:这叫什么反应?这叫中和反应。对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即激发了兴趣,又化解了难点。
以有趣的实验探索,严密的逻辑推理,步步设问,让学生们“入套”,自己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便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引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分组实验来发展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做实验,站在实验台前就好像终于像老师一样做实验了,有一种自豪感,我想如果满足学生这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就能进一步发展兴趣。于是我们利用实验室的优越条件,开足开全分组实验,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亲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对分组实验热情高涨,都能按要求细心操作,认真记录,遵守纪律,课堂气氛严肃活跃。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习作风。
所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四、利用类比实验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既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丰富学生兴趣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所有的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