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三味”别样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引导学生品真味、享趣味、悟情味,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诗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真味;趣味;情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13-02
  古诗词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意义。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够触摸到古诗词的温度,进而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今的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为指向,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體,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大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领其品真味、享趣味、悟情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诗学素养与文化素质。

一、品真味——拨开云雾见光明


  古诗词短小精悍,内蕴丰厚,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但光从字面上进行阅读,不分析其创作背景等是无法触摸到一首诗的“真味”的。古诗词大多语句寻常,但却有着深厚意蕴。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既要懂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又要能够引领学生拨开云雾,发现古诗词中的韵味,并通过对字句的准确解释,去了解古诗词的“真味”,积累古诗词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如教学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初读这首词,给人的感觉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田园农家生活图景,老夫妇恩爱,相敬如宾,两个大孩子勤劳,小儿子天真烂漫。这是大多数教师对这首词的解读。然而,也有教师从中发现了另一种解读,认为其中的“小儿无赖”是说明无所事事,这就与通常所讲的“小儿可爱”相背离。究竟孰是孰非呢?这成了古诗词教学中的争论点。从这首词表面的字义看,是一幅恬然的农家草屋下的幸福生活图景。但是,不断追根溯源,有教师就发现了原本一遍遍解读的小儿“无赖”一词正是理解整首词义的关键点。倘若按照此“无赖”是“可爱”之说,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在和谐美妙的农家生活情境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的是平平淡淡却又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世界,学生感知到的是词人一家的恬然自乐,无欲无求。而按照小儿“无赖”是“无所作为”来解释,这首诗就显现出了和谐中的不和谐,产生了一种反差的效果。人人都有事做,唯独小儿却无聊之极,在这么祥和的田园风光中,似乎心事重重,用剥莲蓬来掩饰自己无所事事的窘境。这似乎在美好的画面上划出了一道裂痕。
  小儿并不快乐,反而却忧愁郁闷。为何忧愁,又为何郁闷呢?教师追根溯源,从汉乐府中《相逢行》的诗句中找出“小儿”二字的用典,为自己的解法加注了分量,得出“无赖”应当按照“无所为”来理解。为何作者会有如此心境呢?揭开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就不得不提作者对“一腔报国志”难以实现的感叹:被贬到江西上饶,但依旧忧国忧民,虽然眼睁睁看着事世的变迁,却无能为力。在笔者看来,教师引导学生这样去解读这首词的意蕴,更贴合实际,因为作者辛弃疾原本就是一名爱国将士。教师如果顺着这样的解读去引领学生,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那个时代村民的生活情景,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辛弃疾的爱国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让小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的“真味”,单凭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在对作者缺乏了解,以及对创作背景缺乏深挖的情形下,学生通过字面意思体会不到作者创作的“真味”。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必然需要在对古诗词的通透理解下,查阅大量资料,完善对古诗词的注解。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拨开古诗词的云雾,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真味”,从而进入到古诗词学习的新境界。

二、享趣味——古诗新唱乐中学


  古诗词读来音律起伏,朗朗上口。有的教师根据古诗词的音律美,创设了别具风格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不断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最好是用古筝、箫、二胡等演奏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意蕴,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呼吸到历史的气息。有了这些音乐的添加,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吟诵和学习就有了一份情趣和乐趣。此外,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创设优美的画面,以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教师也可以鼓励爱画画的学生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诗词中的一景一物,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图片,布局画面,主动选择颜色,让文字变成一幅幅画作。学生在想象中,借助画作就能完成对古诗词的描摹和展现。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解读。《小池》《春日》《赠汪伦》……这些诗词,都可以通过学生稚嫩的画笔去诠释其中的各种情趣,生活情趣、自然美景、深厚友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享受到文学艺术之美。
  当然,除了画画,还可以将古诗词改编成短小的情景剧,让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按照古诗韵律编创韵律操,让“文武”结合,动静相宜;进行舞蹈演绎,将现代元素与古典韵味融合,放大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教学,能够助推学生投入古诗词的学习中,乐而忘返,从而在学生心中埋下美的艺术种子。

三、悟情味——古诗新唱乐中学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必然要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进古诗词的世界之中,他们才能够感同身受,深切体会到诗词中所流露出的或喜悦,或悲壮,或深沉,或激昂的情味。只有学生从古诗词中品味到情味,才算是真正与诗词合而为一,才能实现心灵契合,情感交融。
  如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从一枯一荣中,作者的情感在不断地递进。尤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对大自然岁末年初的生长现象进行观察,去发现自然界中小草的顽强生命力,然后再联系到古诗词中对古原草特性的展现。这样教学,学生就不难理解,作为生命力极其坚韧的“古原草”,是斩不尽、锄不绝的,但凡有一丝根须,也会在来年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蔓延生长。作者写出了野火燎原的壮烈意境,读来让人产生在悲壮中死而复生的快感。草是坚忍顽强、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象征,作者用语简单,却字字千斤,句句有味。教师引领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字眼,做一番透彻研究,“远芳”“晴翠”的意象十分生动、具体,体现了古原上的草既清香弥漫、沁人心脾,又沐浴着阳光,晴色方好。野草的强者形象是从“侵”“接”继“又生”展现出来的,蔓延扩展之势也不可阻挡。可以说,这首诗字字含情,意味深长。
  总之,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循循善诱,不断地去琢磨教材,精研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不断发现新的教学亮点,通过开掘教材内容,让学生从中品尝到真味。与此同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还要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乐趣、情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会越来越大。当然,以情换情,引导学生融入诗词之中,充分感受情味,能够使教学更有品质和艺术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也会越来越高。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从众多发生在校园周边安全的案例来看,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教师以部分中小学校园和幼儿园为例,试着探析如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之策略。  [关键词]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整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8202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摘 要]传统的小学美术人物画教学局限在涂涂画画上,没有对方法和技巧作明确的规定,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教给学生人物画的方法和技巧,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物画 观察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68 
[摘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科学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只有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科学课堂中,才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抓住科学学科的核心,通过各类探究手段和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
[摘 要]教学反馈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不仅关乎英语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努力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措施。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反馈要适时、积极、灵活、全面。  [关键词]英语教师 有效教学 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出发,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发展,有意识地通过激发兴趣、引发好奇、启发思考等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马达”,让学生在有所思的过程中理解语篇,提升自我。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激趣设疑;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课堂,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表演活动、竞赛活动和复述等活动来实现对英语知识的理解、领会及掌握,是丰盈英语课堂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表演;竞赛;复述;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76-01  众所周知,要想学习活动取得高效,
[摘 要]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比较系统的知识是“断续”编排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凸显数学本质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数学思维;学习兴趣;实践操作;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33-01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我发现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找准数学思考切入点、制定目标、关注生成及课堂小结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 教材 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43  新课程在“四维”目标中提出“数学思考”一词,我在阅读、理解时不禁产生疑问:“什么是数学思考?如
[摘 要]“一班一品”是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依据生本教育理念,阐述打造特教学校“一班一品”的意义、过程、方法、效果,对特教学校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形成班级特色,促进残障学生科学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教 ;一班一品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9002  特教学校实施“一班一品”,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巧妙运用讲故事、辨析活动、交流感受等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技巧;讲故事;辨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7302  托马斯·富勒说过:“知识是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