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1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始在中小学课堂被广泛使用,这些教学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们媒体应用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在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中小学教师应用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宠“多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独宠多媒体就是有些老师在进入多媒体教室上课后便抛弃其他一切传统教学媒体,以往的教具、学具统统不用,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也不管是否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凡是能用得上多媒体的就全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而传统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小视的。
如,小学数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有的老师就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将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课件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这种媒体使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不如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自己或与同学共同探究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果我们过分的依赖现代媒体而忽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就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追赶时髦、贪洋求新”。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不忘传统媒体的教学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时刻牢记“多媒体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
二、过分放大多媒体的功能而产生“电灌”效应。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这么多优势,我们上课就必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不分内容主次,不分重点难点,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计算机,把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发展为“满堂电”。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自主探索的就让他自主探索,能小组合作完成的一定要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我们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有效的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对不要把什么内容都搬到屏幕上来,这不仅影响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与新课改的思想背道而驰。
如果我们媒体使用过多,学生就成了看客,完全被课件牵着走,成了被随意填塞的知识容器。这与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仅仅是由原来的“人灌”变为“电灌”而已。
三、运用媒体而忽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媒体素材,不同的呈现时机将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同是小学语文《荷花》一课。有两位老师都收集了大量精美的荷花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其中一位老师在课的开始便播放荷花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后教师说:“荷花美不美?”学生回答:“很美!”紧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花这一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而另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向我们描述了哪些形态的荷花?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大声地读一遍。然后再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脑海中的景象。第三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荷花?为什么?最后请学生欣赏荷花的图片,学生谈观看图片后的感受。紧接着教师适时小结:大家看的荷花的确很美,老师只是展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最美的荷花画面还在同学们的想象中。
仔细分析这个教学环节,我们就会发现教师的设计比较合理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优美的词句品评语言,想象画面,意在从语言文字入手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第二、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优美词语变成自己的语言,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积累;随着一幅幅图片的出示,学生对刚才丰富多采的想象进行了印证和拓展,满足了学生在想象后迫切需要看到荷花真面目的心理愿望;教师在学生谈感受后的小结肯定了学生的想象。这里,直观媒体的使用就适时、适度,恰到好处,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没有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媒体就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要留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行呈现或展示媒体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在学生品读文字伊始,就急于出示图片,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媒体的使用喧宾夺主,而这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们要把握好媒体的应用时机,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学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始在中小学课堂被广泛使用,这些教学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们媒体应用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在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中小学教师应用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宠“多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独宠多媒体就是有些老师在进入多媒体教室上课后便抛弃其他一切传统教学媒体,以往的教具、学具统统不用,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也不管是否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凡是能用得上多媒体的就全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而传统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小视的。
如,小学数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有的老师就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将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课件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这种媒体使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不如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自己或与同学共同探究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果我们过分的依赖现代媒体而忽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就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追赶时髦、贪洋求新”。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不忘传统媒体的教学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时刻牢记“多媒体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
二、过分放大多媒体的功能而产生“电灌”效应。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这么多优势,我们上课就必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不分内容主次,不分重点难点,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计算机,把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发展为“满堂电”。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自主探索的就让他自主探索,能小组合作完成的一定要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我们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有效的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绝对不要把什么内容都搬到屏幕上来,这不仅影响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与新课改的思想背道而驰。
如果我们媒体使用过多,学生就成了看客,完全被课件牵着走,成了被随意填塞的知识容器。这与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仅仅是由原来的“人灌”变为“电灌”而已。
三、运用媒体而忽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媒体素材,不同的呈现时机将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同是小学语文《荷花》一课。有两位老师都收集了大量精美的荷花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其中一位老师在课的开始便播放荷花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后教师说:“荷花美不美?”学生回答:“很美!”紧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花这一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而另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向我们描述了哪些形态的荷花?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大声地读一遍。然后再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脑海中的景象。第三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荷花?为什么?最后请学生欣赏荷花的图片,学生谈观看图片后的感受。紧接着教师适时小结:大家看的荷花的确很美,老师只是展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最美的荷花画面还在同学们的想象中。
仔细分析这个教学环节,我们就会发现教师的设计比较合理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优美的词句品评语言,想象画面,意在从语言文字入手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第二、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优美词语变成自己的语言,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积累;随着一幅幅图片的出示,学生对刚才丰富多采的想象进行了印证和拓展,满足了学生在想象后迫切需要看到荷花真面目的心理愿望;教师在学生谈感受后的小结肯定了学生的想象。这里,直观媒体的使用就适时、适度,恰到好处,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没有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媒体就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要留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行呈现或展示媒体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在学生品读文字伊始,就急于出示图片,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媒体的使用喧宾夺主,而这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们要把握好媒体的应用时机,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