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也“和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批判也叫批判性阅读,它最明显的意义在于能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乃至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知识增长、智力发展。而且能让学生察己省身,提高修养,健全人格,主动成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达到身心和谐。可以说进行批判性阅读可以达到阅读效果的至高目标追求 ——“和谐阅读”。也即是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能实现和谐阅读教学。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阅读批判 和谐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提出阅读时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其中“阅读批判”也叫“批判性阅读”,它一面指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肯定、阐扬与补充;另一面指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驳与匡正。“阅读批判”固然涵盖正面的评判在内但其重点在反面的批判。它的着力点在于超越作品和作者,发表与作品、作者相异和相反的见解。其最明显的意义就在于能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乃至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知识增长、智力发展,而且能察己省身,提高修养,健全人格,主动成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达到身心和谐。这也就实现了我们(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和谐阅读研究与实践》)所提出的“和谐阅读”。这也就是说,在形式、途径多样的和谐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可以实现和谐阅读教学。
  阅读批判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对读物的科学批判,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认识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
  一、阅读批判能增长语文学科知识,提高阅读质量,发展智力
  这是基于阅读批判是对读物的科学批判而言的。
  首先,阅读批判包括提取信息、分析结构以及评估作者的观点和论述过程三个部分。这能更有效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转接启承的关系,最终形成对作者观点的判断和评价。其次,阅读批判使得学生学会辨析重要与非重要信息,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掌握文本的要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阅读批判有两种批判内容。
  其一是挑战权威理论。
  对于文本(文章和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形式的解读大多数已有了相当固定的一些理论(权威理论),那么在进行批判性阅读时不仅要阅读欣赏文本,学习这些理论,而且要超越作品和作者,对文本作出“比作者自己更好的理解”,甚至要超越其他读者,突破传统文评,作出更新的阐释。如海子的十四行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前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像摩罗说海子的体验提供了一些极其可贵的启示:它让我相信中国作家也是可以体验爱与幸福的,中国文学也是可以从爱与幸福、祈祷和拯救的层面寻找发展的可能性的。但是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启发学生这样质疑:等到明天再去做幸福的人,主人翁会体验幸福、享受幸福吗?海子为什么不好好活着继续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爱和幸福呢?自杀的人的祝福能让人感到幸福吗?像这类分析作品社会价值的阅读过程我们让学生既不夸张也不必缩小其社会价值,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从而有所褒扬或批评,兴许就能读出新意来了。
  由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很多文章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应是多样化的,阅读时可引导学生不受制于原有的定论,自己可有不同阐发,发现其有与定评不同的社会价值。如《伐檀》,除“反对不劳而获”的主题外,还可认为是劝勉劳动的赞歌;《促织》除尊重“揭露封建阶级压迫”的定论,也可认为是讽刺科举取士制度的小说,等等。
  至于文本形式的评论可以说各人有各人的欣赏视觉,这更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审视阅读,这样往往会有许多地方与别人认识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所谓见仁见智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阅读批判”以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欣赏为前提,学生在阅读时必然会边读边思考,经过比较、质疑、参阅、对照等阅读活动,在发现文本的不足,匡正文本的谬误时,由于个人的阅读经历与文本的差别,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素养必定也会受一次新的撞击,从而也得以有效提高。
  其二是发现瑕疵。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关于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对于文章与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及其他方方面面如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可以指引学生在无现成理论的基础上去研读,从中发现瑕疵,作“无中生有”的批判性阅读。这样才有助于发现、突破或创新,提高阅读价值和效果。
  这也有两方面的阅读批判。
  首先,一些文章和文学作品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会存在不科学的现象,比如科学阐释、逻辑情理等方面的不合理。
  例如竺可桢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当我们阅读到“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因素”这句话时,根据常识,可以知道它错了,应把“经度的差异”改为“海陆的分布”才对。又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阅读时可以比较容易挑出几个毛病。如:“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将近”即不足;“余”,即超过,句子自相矛盾。这是属于内容意义不科学的阅读批判。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一些文章(特别是有科技含量与时代感强的作品)的内容意义若用时代的眼光去审读、辨析,也经常会发现某些地方不科学或提法过时了。例如苏辙的《心术》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见解。但其中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应理性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既然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兵的斗志,那么士兵能对正义和非正义无知吗?这种“愚兵”思想是不足取的。当然这也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再者,“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这种论断也显得有些迂阔,有纸上谈兵之嫌,当然在现实作战中不应一概照搬套用,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只要让学生长期坚持这种批判性思维训练,就能慢慢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增强阅读敏感、提高学识修养,更不用说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了。
  其次,一篇文章即使是名家名篇也都只是相对优秀相对完美而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无完文,一篇好文章的出众和出名不在于没有缺点,而在于它们在思想和艺术总体上达到了一般作品不能达到的高度,其中特别是艺术技巧方面也还有或多或少的缺憾。学生阅读时要引导他们研究文章各部分结构如文题、开头、过渡、衔接、结尾等的安排,还有思路、雕琢程度等方面是否无懈可击。
  如结构部分:《藤野先生》文章名为“藤野先生”,但内容主要却是以作者在日本东京和仙台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的经历为主线,而对藤野的描写仅有一点,并散落在文章中间,至于文章前几段则完全与藤野无关,藤野其人其事不成为全文主线。以“藤野先生”为题看来有点文不对题了。《苏州园林》一直被当作说明文的范文,文章开篇斐然成章,精绘细描,越往后却越粗率越急促,到最后就两句索然无味的话:“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匆匆了事,给人一种力不从心,气喘吁吁,草草收笔之感。一篇整体上有一定的文采和可读性的文章这样结尾,确实大大败坏了读者的胃口。其它开头、过渡、衔接等部分若能注意让学生留心去研读,也常常可以发现里面有好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的。
  再如总体思路上的问题:《拿来主义》是一篇为广大师生所津津乐道的经典名作,大家都为它的逻辑力量所征服,没有人怀疑它在思路上还有问题。但只要细读就能发现,文章前后两截抵牾不合,前半部分说的是中国和外国的交往关系的问题,后半部分讲的是现代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的问题,虽然两部分都用了一个词“拿来”,但这词在不知不觉中转义了,真的是作者不知读者不觉。越是有价值的文章越值得鉴赏,当然越有必要進行批判,从中去发现它是否真的尽善尽美了,慢慢地思维也就会变得缜密起来了。
  又如雕琢程度的完美与否:对于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像谴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是否到位等的揣摩。《荷塘月色》的最大长处在于写景状物精致,而且在章法、修辞和语言文字方面几乎无可挑剔,堪称完美之作。但抒情散文总是以情动人的,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写景状物必须伴随抒情,须用情点活景物,如果写景状物精巧而抒情空泛便不算完美之作。《荷塘月色》一方面写景雕琢过甚,另一方面情性抒发不足,丽则丽矣,终有所欠焉。各类文章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该文体本身所应具有的特点去阅读,很多时候会发现真是有很多问题的。这在无形中势必会增进对各种文体特征的把握,增长语文知识,更好地促进阅读能力,发展智力。
  最后还有一个表达规范的问题:如上文所述,即使是名作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新规范,还有一点就是在重新编辑出版印刷时由于编辑及编审们一时疏忽也会出现一些小缺点。如“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故宫博物院》),这个句子里的“规模”与“宏大壮丽”搭配不当。“壮丽”是雄壮而美丽,规模可论大小,不能用美丑论之,显然,在“壮丽”的前面还要加个“形体”。同样如《琐忆》第19段中“我们已经笑不可仰了”,“仰”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脸向上;敬慕;依靠。三种解释均不符。查作者自选集《回忆·书简·散记》对照原文,原来“笑不可仰”当是“笑不可抑”。由于标点符号有很多争议,可批判的就更多了。总之经过讨论与探索,知识会越辨越明,掌握的程度也会越来越牢固。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在批判中吸收,是一种主动的吸收,是过滤后的吸收,吸收的是精髓,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批判,从而对知识进行重构,这无疑会大大改善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素养,实现他们自身的飞跃。
  二、阅读批判能察己省身,健全人格,提高修养,主动成才
  阅读批判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上面所述的对读物的科学批判。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认识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这能使自身通过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辩证,引向创建;同时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而不盲从的个性,形成主体人格,主动成才。阅读批判对学生的终生学习素质和学习品格的这些非同一般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可以培养理性思维品质。
  第一是发展辩证思维。如《祝福》不少人认为鲁四爷是杀害祥林嫂的主凶,但我们从小说中也可以读出,每次祥林嫂走投无路的时候,都是鲁四老爷毫无条件地收留了她,并付给她相应的报酬。甚至当祥林嫂被婆家人抢走后,鲁四老爷还将她的工资托中人带给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将会极大地改变鲁四老爷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印象。任何事物都可一分为二地看待,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去面对往往会失之偏颇。批判性阅读从两方面来看问题,往往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于是就有可能对现有的观点,心中既存的印象作出补充、修正,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再认识。这样的阅读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当然这种阅读也是高效的。
  第二是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仍以《祝福》为例,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是鲁四老爷为首的鲁镇人合谋害死了祥林嫂,至于怎样合谋,为什么要合谋却又讲不出什么依据来。那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柳妈与祥林嫂的一段对话,然后让他们思索以下问题:1.柳妈信佛,平日里都不杀生,为什么要诱导甚至强迫祥林嫂再提伤疤之事?为什么从那次谈话后别人都知道了伤疤的故事?2.作者塑造柳妈的意义何在?3.这件事反映了怎样的现实?4.你有怎样的认识?思考了这几个问题后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一定更深入了,也就会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良苦用心有了更深的体会:同处社会的底层,仍免不了要相互倾轧,即便是信佛的老太太!改造国民性,任重道远!这个结论,迥异于一般的礼教杀人这一主题。这几个问题分别从作品、作者、世界(文本反映的现实)、读者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搭建起四个方面沟通的桥梁,这样综合性地认识文本对比原有的认识就深刻多了。这对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是有极大作用的。
  第三是懂得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例如,《五柳先生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谁?课文交代得很模糊。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这样解决过:1.先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等作品以唤起对陶渊明的记忆。2.在初步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的基础再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3.比较课文内容和语言,最后重新分析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于是有学生认为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他们俩之间可以画等号;有学生认为他们俩之间应该用约等号,他们俩之间应该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进行这种类型的阅读批判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品质。具有这种品质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比较进行肯定、反思,这是一条通往高质量批判之路的捷径。除了上面对文本的比较批判阅读,还可以与阅读同伴的批判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与自己同学的对照中摄取批判的材料。这也是提高批判质量的又一有效途径。不光是阅读,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也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修养。
  可以说,具有这些理性思维能把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辩证,引向创建。
  另一方面表现为有效进行批判性阅读,可以提高人格修养,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上面提过阅读批判应有一个批判自己、提升自己的任务。也即进行批判性阅读时可以从文中汲取思想营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现代阅读学认为,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而且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阅读既是体会作者的人生经验,又是读者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体悟,所以,阅读是对作者和自我的双重“发现”。“每一个读者都是通过自己的生命轨迹走进或走近作品生命的某一个角落的”,批判性阅读更是如此。像李白、杜甫、莎士比亚、曹雪芹、鲁迅等的作品,都能常读常新,成为永远的经典。如鲁迅深刻地批判过的“国民性”,到了21世纪仍未绝迹,在某些人身上甚至愈演愈烈。重读《灯下漫笔》等铿然有声的血性文字,仍然有切肤之痛,仍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动。若干年后我们来重读这些作品,可能会发现又有新意了,文本上又有自己身上的某些影子了。引起的震动也许更大了。这时从作品中得到启示后,可能又有一次“整装待发”,“愤然前行”的顿悟与冲动了。法郎士认为,“最有个人特性的评论是最引人注目的评论”。“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叙述了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我们看钱钟书的名著《写在人生边上》,实际是他閱读人生这部大书的心得。其中有一篇《读〈伊索寓言〉》,他不是引述故事情节,揭示作者寓意,单纯立足于欣赏的。钱老借书里的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以自己的学识、观念和阅历挥发了关于现代人生的深刻体验,结果古老的《伊索寓言》读成了崭新的《钱钟书寓言》。我们不敢奢求学生都有钱钟书的体悟,但学生常常进行批判性阅读也必然可以从文章中“发现”自我,汲取思想营养,丰盈自身,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阅读批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进行批判性阅读能形成正确的阅读理念,产生有效的阅读行为,既有认同赞誉又敢于理性批判,是去粗存精、有选择有收获的高品位阅读。通过阅读批评,能丰富情趣、提高修养、健全人格,实现了身心自我平衡、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达到个人的“和谐”,也即就是具有了和谐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这么说,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是实现和谐阅读教学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真的,“批判”也“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先霈 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2] 摩罗. 体验爱体验幸福,《书屋》,2000年第7期.
  [3] 董奇 著.《心理学系列教材,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4] 刘儒德. 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
  [5] 曾祥芹. 鼓励阅读批评 张扬阅读个性[J]. 语文探究学习.
  [6] 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
其他文献
鲁迅运用其杂文时刻都在迎战和准备迎战内外四面八方的来犯之敌,毫不松懈,永不停息。然而问题的关键所在却是透过鲁迅杂文批判、否定、反击的表层,走进鲁迅杂文的背后和深处,应该瞭望和感受、体悟到鲁迅杂文到底在批判什么,否定什么,反击什么;而且何以批判、否定、反击的那么刻毒。因为从鲁迅有意选定杂文之日起,批判、否定、反击就是和其杂文紧密相连并伴随其杂文创作始终的。鲁迅杂文的创作史,其实就是一部毫不停息地批判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师生互动则是专指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对话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当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当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
【内容摘要】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造生活,给他们提供宣泄机会,指导他们寻找形象的语言来传达内心的声音,利用美术活动完善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利用色彩心理,了解和调控学生情感。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疏导学生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想象力自信心心理健康  随着新课
高一政治书上明确指出: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我们都应追求高效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高效的课堂即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是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而构建
【内容摘要】构建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促进教学和谐。构建“精细化思品课堂”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设计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需要构建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情感的升华,使学生由“小我”变为“大我”。  【关键词】精细化思品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力情感的升华  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构建“精细化思品课堂”就是一个行之有
语言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语感(feel for the language),即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问题。乔姆斯基说:“后天经验是决定语感的变量。”英语语感之于学习者而言,就如乐感之于舞者、灵感之于作家、美感之于画家、球感之于竞者一样,对促进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
【内容摘要】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关键词】预习 听课 复习 作业  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方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抓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现阶段,由于中职生生源等种种原因,中职课堂教学质量并不高,甚至很不如人意。影响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主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比较差。由于生源的原因,中职生基本来源于普通初中的最低层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薄弱、行为习
经历十年课改的磨砺,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认为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而有效教学又始于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实施的当下,如何基于“课标”制定简洁、实用、有效的教学目标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所关注并实践着的一个重大问题。自2012年2月起,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就以此为主题开展了专项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
【内容摘要】随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初中英语这一语言学科的教学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何合理开展有效提问,从而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试金石,成为英语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情感 兴趣 提问 有效性 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课堂教学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