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点,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以生活为主题,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统一的课程体系。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以进一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途径,都离不开教学素材。因此,如何收集、整理和应用教学素材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素材,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一般有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四个类型,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是与教材知识紧密相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哲理故事、漫画、歌曲、典型案例,甚至是典型试题。
一、教学素材的积累
这些教学素材需要积累,在笔者的实践中,有三个积累途径,它们分别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上万家网”。
1.“读万卷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强调的是读书的好处。今天,我们要读的“万卷书”,可以是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专业书籍,也可以是非专业书籍,还可以是各种报纸杂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与我们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的东西,此时,就需要我们做一些摘记。比如,看到钱钟书的一句话,“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马上就把这句话写在《文化生活》第一课“体会文化”的空白处,因为这句话可以说明我们对文化“熟知并非真知”。
2.“行万里路”。教学需要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而激情则建立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因此,我们不能让教学资源枯竭,更不能用考试来要挟学生听课。所以我们必须走出校门,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教师虽然很忙,但毕竟还有一些假期,可以或近或远地出门走走。一些学校,每年还会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期间,就是我们获得教学素材的大好机会。外出时,挎个照相机,看到什么觉得有意义,就拍张照片或者拍段视频。如,暑假我们全家去苏州、上海旅游,就拍摄了不少照片与视频,其中就有能体现文化区域性的苏州园林和能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外滩景色。
3.“上万家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其信息量远远超过我们“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所能获得的量。而其展现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既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动画、视频。上网时,看到的一些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马上下载。如中秋节临近时,网上经常会讨论一些与《经济生活》的“消费心理”有关的黄金月饼等问题,还有图片与相应的文字解说;再如本地电视台有个“毛泽东祖籍地——清漾毛氏文化村开门迎客”的报道,而这个报道与《文化生活》中的第一课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内容相联系,很能说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道理。在政治教学的专业网站里找到的现成课件里的素材,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加以修改和运用。
二、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教学素材需要积累,但也不是信息的堆积,必须进行分类,有序存放。积累的大量教学素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分类、有序的存放,那么,我们需要时往往无法准确找到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素材。所以,科学地将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就成为收集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
首先,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体系进行素材库的建设,即设置十个文件夹,也就是四个必修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与六个选修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以四个必修内容为主。在每个内容下建立对应单元或课的子文件夹。每当我们收集到素材时就找准相应的文件夹。比如,当我在收集黄金月饼的图片时,就考虑到它应该用于说明消费观念,于是,就把它放进了“经济生活”文件夹下的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子文件夹中。同时,分类整理时需要给收集来的每个素材起个名称,保证能够反映素材内容,便于今后查找。
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去粗取精,及时更新。在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提炼观点;要把它及时融入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教案;要抓典型材料,并及时更新。思想政治课的素材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政治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而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从素材的内容上看,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一般来说,政治素材越新越好,因为思想政治课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和关注时政热点。但这并不是说旧的素材不可用,比如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与社会新闻相比是旧素材,但这些内容哲理性强,又具有人文性,同样可以成为好素材。
(责任编辑 袁 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素材,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一般有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四个类型,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是与教材知识紧密相关的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哲理故事、漫画、歌曲、典型案例,甚至是典型试题。
一、教学素材的积累
这些教学素材需要积累,在笔者的实践中,有三个积累途径,它们分别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上万家网”。
1.“读万卷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强调的是读书的好处。今天,我们要读的“万卷书”,可以是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专业书籍,也可以是非专业书籍,还可以是各种报纸杂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与我们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的东西,此时,就需要我们做一些摘记。比如,看到钱钟书的一句话,“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马上就把这句话写在《文化生活》第一课“体会文化”的空白处,因为这句话可以说明我们对文化“熟知并非真知”。
2.“行万里路”。教学需要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而激情则建立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因此,我们不能让教学资源枯竭,更不能用考试来要挟学生听课。所以我们必须走出校门,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教师虽然很忙,但毕竟还有一些假期,可以或近或远地出门走走。一些学校,每年还会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期间,就是我们获得教学素材的大好机会。外出时,挎个照相机,看到什么觉得有意义,就拍张照片或者拍段视频。如,暑假我们全家去苏州、上海旅游,就拍摄了不少照片与视频,其中就有能体现文化区域性的苏州园林和能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外滩景色。
3.“上万家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其信息量远远超过我们“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所能获得的量。而其展现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既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动画、视频。上网时,看到的一些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马上下载。如中秋节临近时,网上经常会讨论一些与《经济生活》的“消费心理”有关的黄金月饼等问题,还有图片与相应的文字解说;再如本地电视台有个“毛泽东祖籍地——清漾毛氏文化村开门迎客”的报道,而这个报道与《文化生活》中的第一课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内容相联系,很能说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道理。在政治教学的专业网站里找到的现成课件里的素材,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加以修改和运用。
二、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教学素材需要积累,但也不是信息的堆积,必须进行分类,有序存放。积累的大量教学素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分类、有序的存放,那么,我们需要时往往无法准确找到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素材。所以,科学地将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就成为收集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
首先,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体系进行素材库的建设,即设置十个文件夹,也就是四个必修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与六个选修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以四个必修内容为主。在每个内容下建立对应单元或课的子文件夹。每当我们收集到素材时就找准相应的文件夹。比如,当我在收集黄金月饼的图片时,就考虑到它应该用于说明消费观念,于是,就把它放进了“经济生活”文件夹下的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子文件夹中。同时,分类整理时需要给收集来的每个素材起个名称,保证能够反映素材内容,便于今后查找。
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去粗取精,及时更新。在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提炼观点;要把它及时融入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教案;要抓典型材料,并及时更新。思想政治课的素材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政治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而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从素材的内容上看,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一般来说,政治素材越新越好,因为思想政治课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和关注时政热点。但这并不是说旧的素材不可用,比如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与社会新闻相比是旧素材,但这些内容哲理性强,又具有人文性,同样可以成为好素材。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