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不但是体育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执行者,也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既定计划的调试者。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职责的确立与作用的发挥,对于体育课程改革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最直接的作用。然而,对于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中,却忽略了体育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最具原动力的人的因素,忽视了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地位及其职责。事实上,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出现功利思想和工具主义趋向,在本质上来说即是忽略了体育课程实施到底是为了谁和由谁来承担这个本源性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同样存在着课程实施主体及其职责不够明确、不够全面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影响体育课程的实施,本文结合“新课标”和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办学”模式的推行,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及其职责。
体育课程实施过程具有多层级性,各层级对应不同的主体。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观念层次的课程——在思考、研究、拟议中的课程;二是社会层次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正式课程;三是学校层次的课程——在国家和地方确定的课程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起来的课程;四是教学层次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并在课堂上施行的课程;五是体验层次的课程——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后三个层次进入课程实施阶段。这三个层次对应不同的主体,学校层次的课程实施主体是学校有关人员根据学校特色和需要对社会层次的课程进行选择和修改者,教学层次的课程主体是教师,体验层次的课程主体是学生。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笔者认为在学校层次的课程中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技师、校长也应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
(一)企业领导与企业技师成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必要性
1.由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决定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已发生变化。前教育部长周济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讲话中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职业操作技能与体育操作技能有密切相关性,二者能够互相迁移,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形成。而体育教师并不完全了解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操作技能,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技师的参与则能帮助体育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的身体练习。
2.体育课程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使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技师成为课程实施主体
我国体育课程决策主体构成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体育课程决策主体只有中央其表征是中小学体育课程计划中只有国家课程。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课程决策主体,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增加了校本课程,即国家、地方、学校三个课程决策主体[5]。课程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将扩大学校的自主权,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训、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实施,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广泛与紧密,企业领导与技师是企业的代表,参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将会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获益。
3.企业领导与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能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结构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的方式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成效如何最终通过评价学生反映出来。对学生的评价突出体现在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方面,忽视了未来职业与现行专业培养方面的职业技能素质,未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特色。其主要原因是评价体育课程的主体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关注的只是本学科层面技术内涵,缺乏职业技能方面的理论体系。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除了实现体育学科的功能外,还应按照职业学校的体育目标、定位,体现体育课程为学生职业技能服务的特色。企业领导与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并参与体育课程评价,则能帮助课程决策者开发适合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课程内容,从而实现体育的多维功能。同时,企业领导与技师作为企业的代表,会从企业所需人才的角度评价体育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校长成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必要性
校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执行者,是学校的领导者。就体育课程实施而言,校长的参与对体育课程的实施有以下意义:向上级争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也可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学校层面的政策、资源保证;增进校长与师生间的沟通,使校长了解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时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校长参与能为体育课程的教改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给予支持,尽管校长并不一定是由体育学科的教师担任,不一定懂得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教学,但是只要学校体育从属于学校教育,只要校长重视学校体育,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实施,那么校长则必定能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正确引导,对学科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有研究指明:校长的远见、推动力、决策力、优先安排,都是促使教师成功实施课程创新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包括:校长、企业领导与企业技师、体育教师、学生。而各主体之间除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之外,提倡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企业与企业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提法尚属首次,它是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催生的产物,而校长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则是体现学校管理机制的需求和必然。各主体有其自身的职责,应提高各自的执行力。同时各主体间要相互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共同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献计献策,使學生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提高从业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职业岗位创造条件。
体育课程实施过程具有多层级性,各层级对应不同的主体。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观念层次的课程——在思考、研究、拟议中的课程;二是社会层次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正式课程;三是学校层次的课程——在国家和地方确定的课程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起来的课程;四是教学层次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并在课堂上施行的课程;五是体验层次的课程——学生实际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后三个层次进入课程实施阶段。这三个层次对应不同的主体,学校层次的课程实施主体是学校有关人员根据学校特色和需要对社会层次的课程进行选择和修改者,教学层次的课程主体是教师,体验层次的课程主体是学生。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笔者认为在学校层次的课程中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技师、校长也应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
(一)企业领导与企业技师成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必要性
1.由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决定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已发生变化。前教育部长周济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讲话中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职业操作技能与体育操作技能有密切相关性,二者能够互相迁移,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形成。而体育教师并不完全了解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操作技能,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技师的参与则能帮助体育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的身体练习。
2.体育课程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使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技师成为课程实施主体
我国体育课程决策主体构成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体育课程决策主体只有中央其表征是中小学体育课程计划中只有国家课程。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课程决策主体,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增加了校本课程,即国家、地方、学校三个课程决策主体[5]。课程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将扩大学校的自主权,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训、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实施,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广泛与紧密,企业领导与技师是企业的代表,参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将会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获益。
3.企业领导与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能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结构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的方式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成效如何最终通过评价学生反映出来。对学生的评价突出体现在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方面,忽视了未来职业与现行专业培养方面的职业技能素质,未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特色。其主要原因是评价体育课程的主体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关注的只是本学科层面技术内涵,缺乏职业技能方面的理论体系。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除了实现体育学科的功能外,还应按照职业学校的体育目标、定位,体现体育课程为学生职业技能服务的特色。企业领导与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并参与体育课程评价,则能帮助课程决策者开发适合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课程内容,从而实现体育的多维功能。同时,企业领导与技师作为企业的代表,会从企业所需人才的角度评价体育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校长成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必要性
校长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执行者,是学校的领导者。就体育课程实施而言,校长的参与对体育课程的实施有以下意义:向上级争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也可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学校层面的政策、资源保证;增进校长与师生间的沟通,使校长了解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时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校长参与能为体育课程的教改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给予支持,尽管校长并不一定是由体育学科的教师担任,不一定懂得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教学,但是只要学校体育从属于学校教育,只要校长重视学校体育,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实施,那么校长则必定能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正确引导,对学科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有研究指明:校长的远见、推动力、决策力、优先安排,都是促使教师成功实施课程创新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包括:校长、企业领导与企业技师、体育教师、学生。而各主体之间除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之外,提倡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企业与企业技师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提法尚属首次,它是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催生的产物,而校长成为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则是体现学校管理机制的需求和必然。各主体有其自身的职责,应提高各自的执行力。同时各主体间要相互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共同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献计献策,使學生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提高从业能力,为学生顺利进入职业岗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