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段的重要学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从教学结果来看,很多地方却不尽人意。。由于思品课多数是把传统伦理象其它知识一样强行灌输,运用的多数是说教手段,学生既没有真正受到教育,也不喜欢这门课。有的学生逐渐造成两面人格:嘴上讲共产主义,心里想的却是利己主义;嘴上讲好好做人,实际上却尽做些欺骗他人的事。这种思想品德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让我们把视野再一次回到一年前的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倒又杀死无辜妇女的案件,药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以至于他出事后很多人为他请命。药的失足说明什么?不仅是道德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承受的过多的压力和我们教育中长期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忽视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忽视最终也导致道德的沦丧。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方法上都可以借鉴心理辅导的元素。
1.灵活性:围绕课标,删改教材
对于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内容,我们在思品教学中,或排成小品,或编成游戏,或以讲故事的形式,更好地展示其内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思品教材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无法体会。比如为了提醒学生刻苦学习,教材中盲目引用古人"凿壁偷光"的故事,在现代就意义不大。我们通过采撷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把它们编排成小品,整堂课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使教学目标在活动中自然实现。
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其自身的运作模式:情景——体验——练习。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游戏竞赛、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行为训练,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激活思维,碰撞思想,发展心智。这时,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训练活动参与者,自我教育的引路人,学生的心态更开放,心灵更透明。心理课上,教师的引导更能找到起点,帮助更有共同语言,学生自然少了内心防御,因为老师是心灵相通的"自己人"而不是站得很远的那个"传教士"。
我们认为,在思品课中引进心理辅导活动模式迎合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许多心理辅导课的活动形式可以借鉴到思品课中。如心理测量、小品、游戏等活动,既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在活动中使不同的情绪体验、价值观相互冲撞、升华、同化。这样做能进一步使学生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需求。
2.理解性:换个角度,注重发现
传统的思品课中往往用"应该"、"不应该"来教育学生。使一大部分学生在课上成为其它学生攻击的对象,至少是别的同学讨厌的对象。这样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心理阻抗而拒绝改变自己,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学的一般规律的。如一位老师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不团结?有的同学就把同桌的例子举出来表示抗议,这让他的同桌忿忿不平,怒目而视,这位老师的上课也就陷入困境。再如上课迟到就是坏学生,但小明每天要照顾生病在床的妈妈,今天迟到了呢?所以这种呆板的道德评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制约了不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甚至误导了学生的思想。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往往不会直接进行价值干预,而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体验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我们把心理辅导课中这个理念也移植到思想品德课中。如尊重他人的教育中,教师设置了一个游戏:小组游戏,听反面口令,做动作。做错的小朋友被罚下场,接受同学的批评,同学中的批评方式有的挖苦,有的鼓励,有的过激。游戏完毕,问学生愿意接受哪种批评方式,为什么?通过角色互换与体验教育,他们也就学会尊重人了。
3.真诚性:"真诚所至,金石才开"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了,才可能去追寻后继生长的需要,才有可能去追求自我实现。师生关系居高临下的时候,教育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因为受教育都得不到尊重,他就没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思品课上,当一个学生表达观点时,我会距这个同学保持1-3米的空间距离,身体前倾,并不断点头,用"哦!""是啊!"不断表示对他回答的专注,并作出合理的表述反馈表达我对他的理解,对理性的表述点头示意。完成讲述后表示对他的感谢。所有这些,都是心理辅导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辅导元素的自然流露,难怪学生会乐于表达。
必要时,我会在思品课上进行自我暴露,如讲述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时,我就讲述了自己曾经因为偷拿邻居的一个玩具枪还欺骗妈妈、后来改错并成为一个诚信孩子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想不到老师也会做坏事,想不到老师这么诚恳,把自己多年前的"丑事"都讲出来了。事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至今让父母蒙在鼓里的蠢事,并表示愿意改正。
4.实效性:借辅导技术,务养成之实
思想品德课尽管已经成为一门大家思想上认为重要的课程,但是实际上重视吗?有一个老师算是理念先进的,他让孩子回家做一个家庭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并让妈妈签名,这样做的初衷当然让孩子学会孝敬,可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先给妈妈洗一次脚,再让妈妈给他洗几次脚;有的是只给妈妈洗,老爸就坚决不洗;还有的洗脚后就要收取服务费……为什么洗脚行动培养不出孝心?问题就在于我们把思想品德当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作秀!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自2006年开始在全校开设心理辅导课,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别具特色的授课形式更是受学生欢迎。心理辅导有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能和学生分享自我成长经验,授课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形成课堂多向交往模式,参与性高,信息交流快。实践证明,把心理活动课的教育活动形式引入到思品课教学中来,以增强思品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既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增强了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思品课上借鉴了心理辅导课的一些形式和方法,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摈弃说教,注重学生自我认识的调整和完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内驱力,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辅导本身的完善必将给思想品德课注入更多的新鲜的养料,和谐校园建设必将谱写新的篇章。
让我们把视野再一次回到一年前的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倒又杀死无辜妇女的案件,药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以至于他出事后很多人为他请命。药的失足说明什么?不仅是道德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承受的过多的压力和我们教育中长期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忽视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忽视最终也导致道德的沦丧。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方法上都可以借鉴心理辅导的元素。
1.灵活性:围绕课标,删改教材
对于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内容,我们在思品教学中,或排成小品,或编成游戏,或以讲故事的形式,更好地展示其内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思品教材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无法体会。比如为了提醒学生刻苦学习,教材中盲目引用古人"凿壁偷光"的故事,在现代就意义不大。我们通过采撷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把它们编排成小品,整堂课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使教学目标在活动中自然实现。
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其自身的运作模式:情景——体验——练习。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游戏竞赛、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行为训练,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激活思维,碰撞思想,发展心智。这时,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训练活动参与者,自我教育的引路人,学生的心态更开放,心灵更透明。心理课上,教师的引导更能找到起点,帮助更有共同语言,学生自然少了内心防御,因为老师是心灵相通的"自己人"而不是站得很远的那个"传教士"。
我们认为,在思品课中引进心理辅导活动模式迎合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许多心理辅导课的活动形式可以借鉴到思品课中。如心理测量、小品、游戏等活动,既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在活动中使不同的情绪体验、价值观相互冲撞、升华、同化。这样做能进一步使学生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需求。
2.理解性:换个角度,注重发现
传统的思品课中往往用"应该"、"不应该"来教育学生。使一大部分学生在课上成为其它学生攻击的对象,至少是别的同学讨厌的对象。这样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心理阻抗而拒绝改变自己,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学的一般规律的。如一位老师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不团结?有的同学就把同桌的例子举出来表示抗议,这让他的同桌忿忿不平,怒目而视,这位老师的上课也就陷入困境。再如上课迟到就是坏学生,但小明每天要照顾生病在床的妈妈,今天迟到了呢?所以这种呆板的道德评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制约了不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甚至误导了学生的思想。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往往不会直接进行价值干预,而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体验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我们把心理辅导课中这个理念也移植到思想品德课中。如尊重他人的教育中,教师设置了一个游戏:小组游戏,听反面口令,做动作。做错的小朋友被罚下场,接受同学的批评,同学中的批评方式有的挖苦,有的鼓励,有的过激。游戏完毕,问学生愿意接受哪种批评方式,为什么?通过角色互换与体验教育,他们也就学会尊重人了。
3.真诚性:"真诚所至,金石才开"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了,才可能去追寻后继生长的需要,才有可能去追求自我实现。师生关系居高临下的时候,教育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因为受教育都得不到尊重,他就没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思品课上,当一个学生表达观点时,我会距这个同学保持1-3米的空间距离,身体前倾,并不断点头,用"哦!""是啊!"不断表示对他回答的专注,并作出合理的表述反馈表达我对他的理解,对理性的表述点头示意。完成讲述后表示对他的感谢。所有这些,都是心理辅导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辅导元素的自然流露,难怪学生会乐于表达。
必要时,我会在思品课上进行自我暴露,如讲述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时,我就讲述了自己曾经因为偷拿邻居的一个玩具枪还欺骗妈妈、后来改错并成为一个诚信孩子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想不到老师也会做坏事,想不到老师这么诚恳,把自己多年前的"丑事"都讲出来了。事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至今让父母蒙在鼓里的蠢事,并表示愿意改正。
4.实效性:借辅导技术,务养成之实
思想品德课尽管已经成为一门大家思想上认为重要的课程,但是实际上重视吗?有一个老师算是理念先进的,他让孩子回家做一个家庭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并让妈妈签名,这样做的初衷当然让孩子学会孝敬,可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先给妈妈洗一次脚,再让妈妈给他洗几次脚;有的是只给妈妈洗,老爸就坚决不洗;还有的洗脚后就要收取服务费……为什么洗脚行动培养不出孝心?问题就在于我们把思想品德当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作秀!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自2006年开始在全校开设心理辅导课,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别具特色的授课形式更是受学生欢迎。心理辅导有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能和学生分享自我成长经验,授课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形成课堂多向交往模式,参与性高,信息交流快。实践证明,把心理活动课的教育活动形式引入到思品课教学中来,以增强思品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既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增强了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思品课上借鉴了心理辅导课的一些形式和方法,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摈弃说教,注重学生自我认识的调整和完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内驱力,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辅导本身的完善必将给思想品德课注入更多的新鲜的养料,和谐校园建设必将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