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下的祸端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宋代科举施行的特奏名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项特殊制度,从隋唐至明清,唯独只有宋代施行特奏名制度。该制度形成于宋太祖后期,很多在科举上屡屡失意的知识分子凭借这项制度成功步入官场,该制度也被认为是皇恩浩荡的一种表现。但是随着特奏名制度的不断深入,它的诸多弊端逐渐显露。本文将对宋代特奏名制度带来的弊端其历史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宋代;特奏名制度;弊端;影响
  一、宋代特奏名制度的弊端
  作为宋代科举制度的一项衍生制度,特奏名制确实在扩大科举入取人数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特奏名制度也给那些屡试不第的知识分子带去了功名的希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但这些丝毫不能掩盖这一制度带给宋王朝的诸多弊端,总的来说,宋代特奏名制度的施行其弊端是主要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
  (一)加剧冗官的严重性
  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在录取人数方面已经远远超过隋唐前代。这对于人才选拔和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也导致了宋代官僚机构庞大,官员众多,再加上“官、职、差遣”的任官制度,有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而无实际职事,宋代冗官现象严重。
  对于宋代早已臃肿的官僚体系来说,特奏名制度无疑又是一大重压。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尚有一大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又哪里还有职位给与特奏名制度出身的进士呢?从这个方面来说,特奏名制度带给宋代官僚体系的只是更多的闲职官员和更庞大的财政支出,还有那徒有虚名的“皇恩浩荡”。
  (二)录取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特奏名这个名词,《宋史》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凡士贡于乡而屡细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 参其年而差等之, 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特奏名一般都是屡试不弟的知识分子,朝廷念其在科举上的积极性,便给与他们一个功名。虽然我们不能排除其中的部分人确实具有较好的素质,但是大部分通过特奏名制度进入官场的人,或垂垂老矣、或資质平庸、或能力一般,他们对于宋代政治建设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
  (三)限制知识分子,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创新
  对于那些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来说,特奏名制度就是他们的永恒的希望之灯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对于那些正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来说,特奏名制度就是他们的未来保障,即使他们这次科举落第了,他们还是有机会最终步入官场的。特奏名制度就是这样给与了无数宋代知识分子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被捆绑在科举这条大船上。不断的失败,又不断的去参加考试,他们似乎已经变成了考试机器,他们的人生仿佛就是为考试而存在。宋朝统治者通过这个制度,将知识分子牢牢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科举的囚笼里,社会或许会因此而稳定一些,而无数知识分子的人生却是那么的黯淡失色。
  (四)特奏名制度并不能给与知识分子光明的前途
  在很多时候,特奏名制度相对于正式的科举制度来说只能勉强算一个安慰奖,其录取缘由也大多是皇上念诸考生科举不易,便恩泽众人。纵观整个宋代,特奏名出身的进士其仕途发展始终不能与正式科举出生的进士相提并论。
  朝廷对特奏名制度出身的进士授官都很低,对于部分人甚至只有虚衔,不予实职。[1]正式科举第一甲第一名可以授予八品京官,而特奏名第一甲第一名却只能授予授予判、司、簿、尉( 从九品选人) 乃至试衔官,这在初始官职上就已经增加了特奏名升迁的难度。另外,那些正式科举出生的官员一般在一年以后都会照例升迁,而对于特奏名出身的官员来说,他们并没有明确的升迁制度,或者说政府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升迁。以至于有人这样感叹:对于绝大多数特奏名出身者而言,能够成为选人已是幸事,此后的仕途前程则基本无望。
  二、宋代特奏名制度的历史影响
  (一)对宋朝的影响
  最为宋代特有的科举衍生制度,我们还是无法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影响。它拓宽了入仕途径,践行着宋代重文抑武、优待士大夫的国策;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以皇恩为大旗,使本朝的知识分子都能为自己所用;它也带动了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对于国民文化的普及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特奏名制度不断冲击着早已不堪重负的宋代官僚体系和财政体系,带给宋朝更多的是压力和无所事事的官员。它同时也束缚住了知识分子的思维,使得宋代的文化始终无法像唐朝那般百花齐放。它只是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安慰,一个埋藏在皇恩下的祸端。
  (二)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的特奏名制度是对科举制度的一次大胆创新,让后世之人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扩大科举录取人数的利弊,为后世建立健全科举机制提供了借鉴。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多特奏名制度出身的进士,他们虽然在官场上难有展现的机会,但是他们在地方政治和文化上的贡献却不容小觑。他们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地方上的兴学、救灾、维持社会治安、主持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不可否认,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是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但是他们努力过,奋斗过,甚至动摇过,他们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在黑暗中照亮的,也许是千百年之后的人的心。
  总之,特奏名制度作为宋代的一个特殊的取士制度,其对宋代的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分析这一制度时,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制度的弊端,又要看到制度的合理性和在制度下某些个体身上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选举二之一二至一三.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紧密相连回归生活  教学的生活化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英语的朗读技巧。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  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始阶段,离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初三教学时期做过一次关于听力测试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近50%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最为头疼的
期刊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朗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朗读在小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
期刊
一九四二年夏季。  武汉保卫战失利后,国民党128师中将师长王劲哉脱离了汤恩伯部,转战至沔阳独立抗战,司令部设在沙湖镇上。此时日寇已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128师形成合围之势,形势十分危急。王劲哉指挥128师一万多将士夜以继日地抢修防御工事。这天上午,王劲哉从外面巡察回来,刚走到司令部门前,就看见一个老人跪在门口喊冤。  王劲哉问值班卫兵,怎么回事?  卫兵说,报告师长,这人是联合垸的许老汉,他家女儿
期刊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由欢欣鼓舞、不公开批判到公开批判。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对苏联模式的批判更加的严厉,把苏联模式看作是独裁和专制的象征。虽然苏联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和对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是片面的。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认为他们的社会主义观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社会主义观是从批判苏联模式开始的。
期刊
明末清初时,清廷摄政王多尔衮骁勇善战,率部八方征剿,为满清王朝的奠定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有一年大暑那天,多尔衮在怀远城打了一次大胜仗之后,把人马带到了城外的大远河边。多尔衮看到天气酷热而河水清澈平缓,两岸微风徐徐,不由心头大悦,传令:“解甲、下马。”让刚刚經过殊死拼杀的将士们放松休息。有的八旗兵见河水喜人,迫不及待地扒光了衣甲便往河里扎。多尔衮脸色一沉:“放肆!”将士们愣了,不明白摄政王为
期刊
梨花矿的祝矿长可谓春风得意,他不仅有房子、票子、孩子、车子、女子这所谓的“五子登科”。惬意时,他还有个爱不释手的棋子乔荔枝。但是祝矿长万万没想到,这美妙的棋子竟然与他积累了仇恨……一 心理失衡  金灿灿的太阳映蓝天呦,银亮亮的月亮空中悬。煤矿工人有火热的心呦,生命万岁最光艳……这是梨花煤矿多年传唱的歌谣。  上世纪七十年代,梨花煤矿曾经发生一次大冒顶。有个矿工力大无比,他后背靠着一根柱子,手托一块
期刊
一 村里没有贼  杨诚第一次到梅仙家去的时候根本没做好思想准备。  尽管梅仙多次跟他打预防针,说是路远,不好走。可他不相信,能有多远?咱开着车呢,不就是一踩油门的事?可是他错了,车开进山七转八转跑了一个小时,除了一条放羊的小路就没别的路了。  梅仙说,下来吧。  杨诚说,到了?  梅仙说,早着呢,还有二十里路呢。  二十里?不远。杨诚说。其实是他对山里的二十多里路一点概念也没有。把车停在旁边一个院
期刊
第一章 赴婚宴 聚焦大胃王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正月初八,汴京达官贵人居住区的兴宁坊清晨起便吹吹打打,人声鼎沸,箫鼓喧天。当朝宰相薛居正的养子薛惟吉丧偶再婚,续弦是周世宗柴荣的女儿——人称“赛昭君”的熙和郡主柴宝珠。  薛居正,字子平,河南开封人,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
期刊
一 一间房子与足球赛  在梦里他的头发长了,疯长,自然弯曲,顺势编织成一根根小辫子,数不清,总有几百根披在肩头,走起路来一甩一甩。有风吹来,小辫子飘了起来,带动着他也飘飘欲仙似的。然而,他终是没有走进教室,没有如愿走过一班二班,甚至都没来得及考虑是直接进班级,还是到文科生的四班和五班逛一圈再回来,一把硕大的黑剪子已横空出世,张着大嘴向他扑来。无论他怎么跑,黑剪子都是如影随形;无论他跑到哪里,黑剪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