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林外史》是十八世纪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以尖锐锋利的笔芒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作品在揭露与批判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范进;特征性言行
已故文学家吴组缃先生曾说:“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中全有了。”
作为我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巨著,作品在描写人物性格,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可谓是“声态并作”。《儒林外史》的艺术描写虽然是以描写世相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视描写人物。在小说中,人生世相总是需要通过各有其生活遭遇,各有其性格风貌的人来体现的。注重写世相,就不能不注重写人物。总体来说,《儒林外史》写人物的份量是与其写世相的份量相副的。鲁迅先生在研究《儒林外史》曾说道小说写人“现身纸上,声态并作”,这并非是溢美之词。但由于《儒林外史》的描写以表现世态万象为主要内容,遂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描写的鲜明人物形象举不枚举,但我们仔细想来,其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类是以描摹特征性言行为主的人物形象,另一类是以渲染主要性格为主的人物形象,其实这也就是《儒林外史》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试以小说中最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范进举例,分析《儒林外史》中的特征性人物形象。
作为本书中的灵魂人物,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他在主试官周进的抬举下,应试及第。而他自己却由于喜不自胜而发疯。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们在分析他的形象时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所处时代。范进生活在清朝初年,清王朝正处在上升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长达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考热”中。
(2)社会地位。范进出身低微,既贫且寒,穷得都揭不开锅了,借钱赶考不成,反遭道其岳父胡屠户的一顿臭骂。
(3)人物本性。激疑:范进遭其岳父胡屠户无端辱骂,为什么却还说“岳父见教的是”?范进为什么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之下“东张西望”寻人买鸡?范进对岳丈的“教诲”,唯唯连声,穷秀才卖鸡也能招摇过市,不过“草民”一个。可见,中举前的范进懦弱猥琐,甘蒙屈辱,一脸自卑自贱的奴才相。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范进得人物形象——他热衷功名: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他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他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他虚伪奸诈: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
范进只是《儒林外史》这部巨著中的鲜明人物形象中的典型代表,这样的人物在作品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严监生,临死还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嫌灯盏里点两根灯草费油,还有严贡生讹邻家的猪和讹船家的工钱的恶劣行径,王玉辉对女儿殉节的先喜后悲,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迂腐本色,牛浦郎的冒名顶替,沈大脚的媒婆嘴,等等都赋予的人物以鲜明的形象。这类以言语塑造起来的人物形象。有些特征性言行不但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也包含着深刻的性格内容。如范进中举,严监生之死,王玉辉悲悼女儿等等。作者在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肖像。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评说《儒林外史》说道:“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还有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这样一部巨著虽然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但却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嘲讽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高度,在当时无疑是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精准、形象、干练的白话文般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详实的景物描写,辛辣的讽刺手法,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沈治钧.儒林外史: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
[2]高明阁.论儒林外史对原型的摄取[J].社会科学辑刊,1980(02).
【关键词】人物形象;范进;特征性言行
已故文学家吴组缃先生曾说:“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中全有了。”
作为我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巨著,作品在描写人物性格,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可谓是“声态并作”。《儒林外史》的艺术描写虽然是以描写世相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视描写人物。在小说中,人生世相总是需要通过各有其生活遭遇,各有其性格风貌的人来体现的。注重写世相,就不能不注重写人物。总体来说,《儒林外史》写人物的份量是与其写世相的份量相副的。鲁迅先生在研究《儒林外史》曾说道小说写人“现身纸上,声态并作”,这并非是溢美之词。但由于《儒林外史》的描写以表现世态万象为主要内容,遂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描写的鲜明人物形象举不枚举,但我们仔细想来,其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类是以描摹特征性言行为主的人物形象,另一类是以渲染主要性格为主的人物形象,其实这也就是《儒林外史》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试以小说中最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范进举例,分析《儒林外史》中的特征性人物形象。
作为本书中的灵魂人物,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他在主试官周进的抬举下,应试及第。而他自己却由于喜不自胜而发疯。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们在分析他的形象时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所处时代。范进生活在清朝初年,清王朝正处在上升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长达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考热”中。
(2)社会地位。范进出身低微,既贫且寒,穷得都揭不开锅了,借钱赶考不成,反遭道其岳父胡屠户的一顿臭骂。
(3)人物本性。激疑:范进遭其岳父胡屠户无端辱骂,为什么却还说“岳父见教的是”?范进为什么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之下“东张西望”寻人买鸡?范进对岳丈的“教诲”,唯唯连声,穷秀才卖鸡也能招摇过市,不过“草民”一个。可见,中举前的范进懦弱猥琐,甘蒙屈辱,一脸自卑自贱的奴才相。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范进得人物形象——他热衷功名: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他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他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他虚伪奸诈: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
范进只是《儒林外史》这部巨著中的鲜明人物形象中的典型代表,这样的人物在作品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严监生,临死还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嫌灯盏里点两根灯草费油,还有严贡生讹邻家的猪和讹船家的工钱的恶劣行径,王玉辉对女儿殉节的先喜后悲,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迂腐本色,牛浦郎的冒名顶替,沈大脚的媒婆嘴,等等都赋予的人物以鲜明的形象。这类以言语塑造起来的人物形象。有些特征性言行不但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也包含着深刻的性格内容。如范进中举,严监生之死,王玉辉悲悼女儿等等。作者在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肖像。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评说《儒林外史》说道:“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还有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这样一部巨著虽然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但却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嘲讽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高度,在当时无疑是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精准、形象、干练的白话文般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详实的景物描写,辛辣的讽刺手法,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沈治钧.儒林外史: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
[2]高明阁.论儒林外史对原型的摄取[J].社会科学辑刊,1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