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eonk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缺席仍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和论述,介绍英语教学中开展思辨能力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现状,然后以泛读课程为例,分析在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推进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文化;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燕(1987-),女,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湘潭大学第十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904062)。
  引言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已经经历了以下三大阶段: 高级英语人才培养阶段、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阶段和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阶段。现阶段与前两阶段相比更完善、更全面、更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新世纪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辨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创新是思辨能力的体现,只有在较强思辨能力引导下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创新。按照Anderson et al的类级模型说,创新能力属于思辨能力的最高层级,是各种思辨认知技能综合运用的结果。思辨能力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能力,被多领域和学科列为重点的培养目标,而多位学者认为思辨缺席现象在外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途径是课堂教学,即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从多方面、多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思辨能力译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我国学者常将此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思维能力等。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堅毅五种性格特征。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思辨能力构成进行探讨。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联合会的45位教育家、哲学家组成特尔斐项目组 ( The Delphi Project) ,对思辨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尔斐报告》对思辨能力所下的定义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我国学者文秋芳将critical thinking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后又改为“思辨能力”,并于2009年提出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思辨能力或评判性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文秋芳认为,思辨是思考和辨析,是一种穿透事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做出逻辑理智的判断,包括思维、论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认知(分析、阐释、评价、推理、揭示、自我调控)与人格特质(好奇、开放、正直、自信、坚持)的统一。
  近年来,“思辨能力”相关研究引起了外语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外语专业学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症”, 其思辨能力明显低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层的一些语言技能的学习,缺乏深层次的学习,四年学习下来,尽管语言流利、语音标准,却思想空洞、逻辑混乱、条理性差,思辨能力严重缺乏。对于“思辨缺席”带来的后果,黄源深认为“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北伦敦大学校长Brian Roper指出: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针对普遍存在的思辨力缺乏的问题,学者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1.思辨能力的界定与测量;2.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以泛读课程为例,在英语阅读课堂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过多关注语言学习本身。由于阅读材料中出现较多语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注意力倾向于放在处理语言点包括语法及句式结构方面,往往忽视了对文本材料主题进行深挖和拓宽,缺乏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意识,导致学生只是对语言知识点进行整理加工和输入,缺乏思辨意识。其次,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教师往往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局限了课堂形式。学生也只追求考试成绩,对课堂上开展的与考试关联不大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再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2.解决的办法。要树立思辨性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明确,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应当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当将思辨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语言教学当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要让相关课堂活动占到课堂教学的一定比例,将思辨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进行阅读内容选择时应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内涵和主旨大意的材料,同时注意思政内容的融入,让学生去阅读,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及引导。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创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避免机械式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代表着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一定不是机械的,而应该是灵活的、富于变化的,因此只有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之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既要保证课堂的互动性,也应当增加一些环节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然后总结文章的内容,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教师应花时间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注意提问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问题难度和侧重应有不同;多问开放性问题,多让学生思考,面对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获得问题的答案。另外要充分重视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通过反复讨论、辩论、反思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们的思辨能力。   此外,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包含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教师才能放手开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会更重视围绕思辨能力培养开展的一系列课堂内外的活动。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教材不僅要保证文章思想的深度,也要尽量有趣以便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不能片面强调句式、语法等语言点,而应引导学生关注准确定题、合理布局以及充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
  语言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学习者,不能只满足于对语言知识的获取,更要把语言当成媒介,帮助自己获取跨文化知识,并且思辨性地处理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这样的学习才是完整的、全面的。作为老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树立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入手,配套课堂目标设计、具体方法步骤和评价体系是解决思辨缺席的重要方法。这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思维,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团队协作、思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乃至自主把握课堂,继而通过教学实践,找寻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思辨思维添彩助力。
  参考文献:
  [1]Paul R,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Pithers R T, Soden R. Critical Thinking in Education: A Review[J]. Education Research, 2000(2):237-249.
  [3]高一虹.外语学校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 (5):59-66.
  [6]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
  [7]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8]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9]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1):55-58.
  [10]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教育部:意外伤害成影响儿童安全首要因素    11月26日,在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儿童安全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2007年,各类校内外安全事故导致中小学生死亡的数字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24%和13.67%。分析指出,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造成学生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儿童生活环境中面临
《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教材,用学生的“生活事件”开发了生活的教育价值,但这并不是教材“回归生活”的全部意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这才是教材“回归生活”的核心价值。教材从人本身起始,相信人的德性发展的资源首先在人自身,这是一个立场的转换。鲁洁教授认为:“教科书可能是‘一地鸡毛’,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塑造着儿童的品性与人格。”新教材摒弃了道德说教,采用隐性的、渗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能够为学生们创设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在夯实英语基础的同时,对各种英语会话情景有深刻的理解,以便于强化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研究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英语;作用  【作者简介】邢庆刚,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  前言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摘要】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入手,讨论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希望有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吴明莲(1972.09-),女,汉族,甘肃永登人,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三中学,一 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
【摘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文化导向下的思维及相关母语知识的积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且与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共存,这就会在英语教学中产生教学困境。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合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在母语思维下形成良性的母语策略,把握好母语文化特性的正确导向,从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母语文化;英语教学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Second Langua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人们也开始从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文化追求,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的发展。对于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老师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老师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提高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详细分析,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中外知识与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涉及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内容,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语言学習上,还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德育的渗透,树立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文化碰撞和儿童心灵涵养等,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全面、更健康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部分农村小学因为地区经济发展受限,教育水平提升较慢,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英语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并未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英语也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学效率较低,英语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本文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相关研究,希望对农村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
【摘要】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手段和激励机制,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重要的正面反拨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言测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罗红霞(1978-),女
【摘要】珍妮特·温特森的《写在身体上》延续其写作风格,用流畅优美的笔触讲述了叙述者与女友露易丝的情感历程,因此《写在身体上》通常被称为是一部“爱的故事”。但在“爱”的主调下,小说仍触及了人与人之间,如亲子,婚姻,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动物,植物关系等描绘;与两位主人公之间爱的基调不同,这些关系中更多呈现的是爱与关怀的缺失。因此,《写在身体上》不仅仅是一部有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一部蕴含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