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应注重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演示实验 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78
一、巧用演示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往往注意力更加集中,观察、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会更加精神饱满地、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化学演示实验能给学生以直接、具体的实际感官刺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结合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操作要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想看、想说、想做,而且开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沪教版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内容,部分教师可能怕麻烦或者怕危险,采用讲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但笔者坚持完成对该实验的演示:向倒置的半截一次性纸杯中通满氢气,将点燃的火柴伸向纸杯底部小孔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半截纸杯被弹起一米多高。伴随着学生的欢呼声,化学课堂的气氛也因此被点燃,哪怕是平时课堂上最沉默的那几个学生也都瞪大了眼睛,兴奋起来。笔者此时问学生:“哪个同学也想来试试?”几位胆大的学生率先举手。笔者挑选两位学生上台,指导他们完成通氢气、点火的动作。“嘭、嘭”又是两次爆炸,课堂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了最好的激发。
二、撷取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认为:“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因此,借助化学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首先就要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此,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习惯
实验观察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有具体计划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某一实验的观察前,必须要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观察目的,制定周密细致的观察计划,让学生知道该实验重点观察些什么、何时是观察的最佳时机、如何进行观察等。例如,在做九年级上册(上教版)的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加热碳酸氢铵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重观察试管中白色粉末的量的变化、试管壁的变化以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等。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观察的具体目的,才能让学生细致、准确、全面地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而不至于使实验观察成为“看热闹”或者让学生对有些现象“视而不见”,影响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2.分析实验内容,善用观察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众多,如新人教版教材中教师演示实验就有50多个,学生实验有20多个,其中还不包括教师和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帮助和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验内容,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如有的实验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的实验则侧重对实验操作的观察,还有的实验重点在于对实验装置的观察。在进行实验观察时,不仅要学会用眼睛看,还要学会调动鼻子、耳朵、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和发现各种实验现象和变化。
3.总结观察现象,提高归纳能力
在完成化学演示实验之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理清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巩固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记忆,加深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做好演示实验,发展思维能力
化学演示实验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但需要我们教师在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和实践。
1.深化演示实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具体的化学演示实验,由浅入深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无论在思维的广度还是在思维的深度方面都有所提高。例如,在做加熱碱式碳酸铜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些问题:①有哪些实验现象?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否则会怎样?③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为什么?这种围绕某个化学演示实验进行不断深入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以调动,思维的深度也得以发展。
2.激活演示实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某些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超出学生预想的“异常”现象,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进而引导学生对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例如,在做铁片、铜片、铝片(打磨光滑)与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铝片反应最快,其次是铁片,铜片反应现象不明显。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铝的化学性质比铁、铜活泼,但是生活中的铝却比铜、铁更不易锈蚀?教师可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地提问:为什么实验前我们要将铝片打磨?如果不打磨就加入稀盐酸会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对比演示实验中的现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质疑演示实验,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过程细致而严密,思维角度综合而全面,思维结果不为情境所左右,不盲从、不附和。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和批判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演示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探究炼铁原理的演示实验中,有学生在观察实验后向教师提出停止加热后是否可以立即停止通一氧化碳,改用止水夹将两段玻璃管之间的橡皮管夹紧的疑问,笔者当即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肯定,并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大为赞赏。
四、驾驭演示实验。鼓励实践操作
化学实验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吸引很多学生喜爱化学的原因所在,也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在现实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差,动手操作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除了学生分组实验之外,初中化学中的大多数演示实验其实都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演示实验假如全部由教师来做,学生就完全成了“看客”,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换成学生来演示,一方面对于上台演示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表演”,他会印象深刻,并可能由此爱上化学;另一方面对于班上的其他学生来讲,同学就是自己的代表,同学的演示实验更为真实和亲切,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和步骤,思考该如何进行实验,然后请一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演示同学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化学演示实验是块敲门砖,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化学演示实验是块磨刀石,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让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让教师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教师早已习惯了运用化学演示实验来组织化学课堂教学,它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说它陌生是因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认识和思考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让化学演示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
(责任编辑 罗艳)
[关键词]初中化学 演示实验 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78
一、巧用演示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往往注意力更加集中,观察、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会更加精神饱满地、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化学演示实验能给学生以直接、具体的实际感官刺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结合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操作要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想看、想说、想做,而且开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沪教版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内容,部分教师可能怕麻烦或者怕危险,采用讲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但笔者坚持完成对该实验的演示:向倒置的半截一次性纸杯中通满氢气,将点燃的火柴伸向纸杯底部小孔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半截纸杯被弹起一米多高。伴随着学生的欢呼声,化学课堂的气氛也因此被点燃,哪怕是平时课堂上最沉默的那几个学生也都瞪大了眼睛,兴奋起来。笔者此时问学生:“哪个同学也想来试试?”几位胆大的学生率先举手。笔者挑选两位学生上台,指导他们完成通氢气、点火的动作。“嘭、嘭”又是两次爆炸,课堂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了最好的激发。
二、撷取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认为:“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因此,借助化学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首先就要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此,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习惯
实验观察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有具体计划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某一实验的观察前,必须要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观察目的,制定周密细致的观察计划,让学生知道该实验重点观察些什么、何时是观察的最佳时机、如何进行观察等。例如,在做九年级上册(上教版)的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加热碳酸氢铵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重观察试管中白色粉末的量的变化、试管壁的变化以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等。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观察的具体目的,才能让学生细致、准确、全面地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而不至于使实验观察成为“看热闹”或者让学生对有些现象“视而不见”,影响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2.分析实验内容,善用观察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众多,如新人教版教材中教师演示实验就有50多个,学生实验有20多个,其中还不包括教师和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帮助和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验内容,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如有的实验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的实验则侧重对实验操作的观察,还有的实验重点在于对实验装置的观察。在进行实验观察时,不仅要学会用眼睛看,还要学会调动鼻子、耳朵、手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和发现各种实验现象和变化。
3.总结观察现象,提高归纳能力
在完成化学演示实验之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理清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巩固对相关化学知识的记忆,加深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做好演示实验,发展思维能力
化学演示实验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但需要我们教师在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和实践。
1.深化演示实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具体的化学演示实验,由浅入深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无论在思维的广度还是在思维的深度方面都有所提高。例如,在做加熱碱式碳酸铜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些问题:①有哪些实验现象?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否则会怎样?③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为什么?这种围绕某个化学演示实验进行不断深入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以调动,思维的深度也得以发展。
2.激活演示实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某些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超出学生预想的“异常”现象,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进而引导学生对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例如,在做铁片、铜片、铝片(打磨光滑)与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铝片反应最快,其次是铁片,铜片反应现象不明显。思维活跃的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铝的化学性质比铁、铜活泼,但是生活中的铝却比铜、铁更不易锈蚀?教师可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地提问:为什么实验前我们要将铝片打磨?如果不打磨就加入稀盐酸会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对比演示实验中的现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质疑演示实验,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过程细致而严密,思维角度综合而全面,思维结果不为情境所左右,不盲从、不附和。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和批判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演示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探究炼铁原理的演示实验中,有学生在观察实验后向教师提出停止加热后是否可以立即停止通一氧化碳,改用止水夹将两段玻璃管之间的橡皮管夹紧的疑问,笔者当即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肯定,并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大为赞赏。
四、驾驭演示实验。鼓励实践操作
化学实验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吸引很多学生喜爱化学的原因所在,也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在现实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差,动手操作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除了学生分组实验之外,初中化学中的大多数演示实验其实都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演示实验假如全部由教师来做,学生就完全成了“看客”,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换成学生来演示,一方面对于上台演示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表演”,他会印象深刻,并可能由此爱上化学;另一方面对于班上的其他学生来讲,同学就是自己的代表,同学的演示实验更为真实和亲切,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和步骤,思考该如何进行实验,然后请一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演示同学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化学演示实验是块敲门砖,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化学演示实验是块磨刀石,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让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让教师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教师早已习惯了运用化学演示实验来组织化学课堂教学,它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说它陌生是因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认识和思考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让化学演示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
(责任编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