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追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让学生变成解题机器,而是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寻求最有效快捷简便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学业发展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改变旧有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强迫式灌输学习形式,倡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乐于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教学方式。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来看,新课改目标下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学"问题。数学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现出来,新课改理念下追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让学生变成解题机器,而是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寻求最有效快捷简便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原因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将"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的四大不变之一,足以见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解决问题能力是界定学生是否掌握好相关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也是贯穿数学课程学习生涯始终的重要教育学目标,而对于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乃至在初中、高中学习其他理科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是关乎到小学生未来成长的。因此,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目前研究该问题的期望目标
在旧有教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解题",重复的解题,大量的解题,但这样的题海战术并没有赢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解决问题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提高。相反,大量类似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感。重复的解题造成学生对某一种类型的题目产生了固定思考模式,失去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自主的进行发现问题。再者,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中多用"应用题"教材,以文字与图形的方式来叙述数学变量知识,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抽象不够生动,而教师在教学中,则多采用综合分析法以主观意识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固定的解题方法。这个过程注重教学生如何解"题",而不是如何"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对"解决问题"的研究,是为了更好是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弥补"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不足。期望实现对数学问题解决本质的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析、解题策略研究等研究目标。
三、具体实践过程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学为例,该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的基础上出现的,教材出现这样一个内容有两个原因:首先在于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倒做铺垫的,第二是为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未图形的面积打基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针对教材,教师在设计时力求体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为具体实践过程:
趣味导入:充分利用学生爱美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美丽的图案、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图形拼组的学习情境,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神奇。
首先课件出示一幅拼组图形(配上轻音乐),教师叙述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全由三角形拼组成的)
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第二部分教师进行教学实施(实践拼图)
1、自主拼摆
先出示例6,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1)我们首先来研究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好吗?
①用手中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尝试拼一拼。
②想一想: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
③学生汇报。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找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来拼四边形。
要求:不仅要会拼,还要给大家讲清楚,你用了几个什么三角形?拼成了哪种四边形?怎么拼的?(指名几位学生到前边操作,并讲解)让学生到前面操作并讲解,既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3)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自主拼摆,独立归纳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①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回忆你们刚才拼四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
②请发现规律的同学到前边来拼给大家看。
③请全班同学动手拼一拼,验证一下该同学说的是否正确。
④通过拼摆,学生归纳总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通过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去研究探讨三角形究竟还可以拼些什么图形,将学生的知识进行课堂延伸,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以不同的问题发现途径来鼓励学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论和总结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解决更多的题目,而是能够对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真正价值。教师需要构建合理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可以通过展开探讨式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开放性课题,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衍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看待生活实际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学业发展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林崇德.小学3一6年级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15
一19.
[2]朱德江.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指导策略构建(上)、(下)[L]小学教学2007.8.
2007.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改变旧有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强迫式灌输学习形式,倡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乐于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教学方式。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来看,新课改目标下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学"问题。数学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现出来,新课改理念下追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让学生变成解题机器,而是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寻求最有效快捷简便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原因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将"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的四大不变之一,足以见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解决问题能力是界定学生是否掌握好相关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也是贯穿数学课程学习生涯始终的重要教育学目标,而对于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乃至在初中、高中学习其他理科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是关乎到小学生未来成长的。因此,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目前研究该问题的期望目标
在旧有教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解题",重复的解题,大量的解题,但这样的题海战术并没有赢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解决问题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提高。相反,大量类似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感。重复的解题造成学生对某一种类型的题目产生了固定思考模式,失去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自主的进行发现问题。再者,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中多用"应用题"教材,以文字与图形的方式来叙述数学变量知识,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抽象不够生动,而教师在教学中,则多采用综合分析法以主观意识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固定的解题方法。这个过程注重教学生如何解"题",而不是如何"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对"解决问题"的研究,是为了更好是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弥补"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不足。期望实现对数学问题解决本质的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析、解题策略研究等研究目标。
三、具体实践过程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学为例,该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的基础上出现的,教材出现这样一个内容有两个原因:首先在于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倒做铺垫的,第二是为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未图形的面积打基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针对教材,教师在设计时力求体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为具体实践过程:
趣味导入:充分利用学生爱美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美丽的图案、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图形拼组的学习情境,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神奇。
首先课件出示一幅拼组图形(配上轻音乐),教师叙述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全由三角形拼组成的)
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第二部分教师进行教学实施(实践拼图)
1、自主拼摆
先出示例6,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1)我们首先来研究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好吗?
①用手中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尝试拼一拼。
②想一想: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
③学生汇报。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找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来拼四边形。
要求:不仅要会拼,还要给大家讲清楚,你用了几个什么三角形?拼成了哪种四边形?怎么拼的?(指名几位学生到前边操作,并讲解)让学生到前面操作并讲解,既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3)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自主拼摆,独立归纳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①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回忆你们刚才拼四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
②请发现规律的同学到前边来拼给大家看。
③请全班同学动手拼一拼,验证一下该同学说的是否正确。
④通过拼摆,学生归纳总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通过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去研究探讨三角形究竟还可以拼些什么图形,将学生的知识进行课堂延伸,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以不同的问题发现途径来鼓励学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论和总结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解决更多的题目,而是能够对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真正价值。教师需要构建合理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可以通过展开探讨式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开放性课题,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衍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看待生活实际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学业发展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林崇德.小学3一6年级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15
一19.
[2]朱德江.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指导策略构建(上)、(下)[L]小学教学2007.8.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