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习惯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习惯,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而且自动化的行为。所谓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即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阅读习惯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阅读习惯的表征是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及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叶圣陶语)。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其实是很个性化的东西,即使表面看起来相似的行为,可能是因不同的习惯。立足于这一观点,反思现在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宽松的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通常在提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都是指习惯于使用好的阅读方法。好的方法要提倡,但对阅读方法过于强调则是不恰当的。方法是为阅读积累服务的,应当强调的是阅读的内容和结果。就能在阅读中获益而言,阅读的量比阅读的方法技巧更有用。正如书法、绘画或器乐,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就自然掌握了方法。如果过于强调方法以致忽视阅读量的积累,将导致阅读中失去自我,迷失阅读方向,导致学生不爱阅读,或者是爱阅读却不爱学语文,爱语文书却不爱语文课的怪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该给学生营造足够宽松的阅读氛围,在学生心无旁骛的情况下,在毫无压力感、紧迫感的情况下,自由阅读、轻松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这样的轻松氛围往往很难形成的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被各种课程占据,很少有自我安排的空间;二是即使是为数稀少的阅读课,即使教师能够严格执行“阅读课给学生完全的阅读时间”的规定,学生阅读还是被限制在所谓的必读书目、共读书目之中;三是学生课业负担太大,娱乐时间被大大压缩,原来可以成为放松休闲的课外阅读也被提到了“培养目标”、“素质构成”的高度,难以轻松应对。笔者认为,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更重要的是减少阅读的刚性要求,增加阅读的弹性鼓励,给学生提供足够沉浸于阅读中的时间,让阅读真正成为净化心灵的清新剂。
  二、恰如其分地点拨培养阅读习惯
  从文学作品阅读的角度来说,接受美学认为,作品解读应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审美活动,读者可以凭借个体审美经验参与作品诠释,进而完善创造精神国度的内外世界,这个吸收解码的心理流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呈多向辐射裂变状。汉语表达之灵活性远胜其他各种语言。客体世界缤纷多变,语言王国同样五色斑斓,心性时空更是瑰奇璀璨,三者交叉碰撞其终局之博大精深不可轻言。对于小学生而说,要达到这样的美学高度可能还言之过早,更需要老师的适当点拨。漫无目的的阅读最浪费时间,最没有价值的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没有经过阅读点拨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时候需要咬文嚼字,什么时候可以一目十行……天马行空的阅读可能暂时带给他们满足和快乐,但日子久了阅读的品位和能力将会更加枯竭而苍白。
  恰如其分的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点拨更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点拨是给予引导而不是填鸭灌输,点拨是加以鼓励而不是严厉呵斥,点拨是双方交流而不是单面陈述,点拨是在点的上面略有指引而不是在面的上面系统概括。有些时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以成为点拨的亮点,让沉浸于阅读中的学生豁然开朗,明白其中不可言传的阅读情趣。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切忌急功近利
  吕叔湘认为阅读的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在20年后才能显现。因此,阅读目的在于阅读本身,不要为考试而阅读,否则收获将止于考卷,甚至一无所获;为阅读而阅读,收获将止于阅读本身。阅读习惯的培养切忌急功近利。文学素养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肯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更不是靠某一年某一人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个生活环境,包括老师、同伴、父母,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熏染和浸润。
其他文献
“现代性”是当代学术语境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在不同学科领域都存在广泛论争和诸多歧义的概念。概而言之,启蒙、自由、理性、人本、民主等话语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以现代性审视古代作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对建设当代文化不无裨益。然而,在现代性的视野中,我们是否误读了古代作品,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易被现代性误读的古典名著。  在《三国演义》中,得到赞扬和同情最多的
摘 要: 文章提出应用能力应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并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是精心选择教材,注重实用性;二是注重能力训练,突出适应性;三是革新教法,强调实践性。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应用能力 实用性 适应性 实践性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一个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高低。应该把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作为职业学校语
摘 要: 创新已经成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自身工作实践,将生活化原则融入其中,有效改进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通过人文性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活动,二是通过自然性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活动,三是通过社会性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活动,四是通过家庭性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生活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
摘 要: 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重要载体。从课程文本资源中挖掘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写作的视野和思维,还能够使学生在临摹运用的过程中丰富写作思维。探讨文本教材资源的运用,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维和语言感知,便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技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 教材文本资源 临摹 策略  文本教材资源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范本,从范本中探寻相关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确诊并行细菌培养分析的252例重症肺炎,并纳入重症肺炎感染革兰阴性菌患者80例,观察分析患
摘 要: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激发情感,让学生走进教材;善用教材,让教材走进生活。要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发情感 善用教材 生活化 语文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
摘 要: 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话题与生活实际脱离、交际情境创设不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不完整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方面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要求,在现实的交际环境中能懂得倾听,礼貌表达与交流,做到文明交往,在交往中发扬合作精神。这个要求显示,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依托一定的情境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1]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诗歌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而诗是语言的精粹,尤其要重视选择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有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在诗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质,揣摩体会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韵味独特的语言,在品读诗歌的语言中体会诗歌
乡镇党政分开之后,党委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改善基层党的领导,加强党委职能。笔者认为,加强党委的职能,更好地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应该在党政分开中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摘 要: 情感教学法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基于对学生情感的了解、掌握和引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的一种尝试。本文从情感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和研究情感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情感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 应用实践  引言  高中物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内容,许多学生因为高中物理难懂难学而放弃学习高中物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