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建立初步数概念、发展逻辑思维的过程。幼儿数学教育要求使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此,需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大班数学游戏“有趣的数字”,通过神秘、有趣的“请上来”、“设计车牌号”、“我说你猜”等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字经验(如数的实际意义、字形、数序的排列、单双数、相邻数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字的有用、有趣、有序。
一、感受数字的有用
有用的数学既取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
1.生活问题数学化。
回归生活的教育要求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安排教育活动内容。以“数字”这一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内容为出发点,设置“设计车牌号码”、“我说你猜”等教学情境,模拟生活,让幼儿设计车牌号码,学习运用单双数,使幼儿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字的有用性,激发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不仅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延伸环节,幼儿可以在区角活动(包括数学角、科学区、小超市),在生活活动中,进一步寻找生活中不同地方的数字,了解其作用;进一步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能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二、感受数字的有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幼儿的思维具有具象性,要使幼儿感受到数字的有趣,本活动采用了以下三个策略:
1.数学学习的情境化。
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但是,幼儿的抽象数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之上。本活动创设三个不同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有趣。情境一“请上来”,根据数字的部分字形猜数字,幼儿都喜欢“猜谜语”,因为在猜的过程中,幼儿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设计此环节帮助幼儿熟悉数字特征,同时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情境二“设计车牌号码”,幼儿乐在其中;情境三“我说你猜”,幼儿综合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获得礼物,既体验到数字和数学学习的有趣,又获得成就感。
2.数学学习的操作化。
“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皮亚杰)通过幼儿自己“设计车牌号码”,每人5个数字,自己动手操作,变出好多新的车牌号。幼儿在与材料反复地相互作用中,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将外在的动作浓缩、内化为内在的动作,最终转化为头脑中的思考。这样,既获得了数的经验,又感受到数字的有趣。
3.数学学习的直观化。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的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此,为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生活活动,利用动画课件,将抽象的字型直观化、形象化、动态化,唤起幼儿对于数字学习的兴趣。
三、感受数字的有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掌握数的序列结构,是掌握数概念和发展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思维而教”的数学教育,根本扭转那种记忆式的数学学习,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魅力。对于幼儿来说,逻辑观念的重要性远大于数字的记忆。不必担心幼儿不会数数、不会计算,这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逻辑观念。与其让幼儿死记硬背那些无法理解的数学,不如给幼儿提供有价值的逻辑经验。如排序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序列观念,这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
1.教学环节的递进性。
幼儿数概念形成及运算能力的发展是经历了图画表征→实物操作→表象→数概念的发展过程。因此,活动体现了幼儿数概念形成的特点,先是猜数字,然后是运用单双数、数序等经验设计车牌号码,最后是运用数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2.“数”本身的顺序性。
“数”本身的顺序性主要体现在情境“设计车牌号”中,区分单双数,插入一个新数,设计不同的车牌号码。这三轮设计车牌号的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机会,感知数的顺序特点,数的位置变换了,车牌就不一样了,让幼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数”本身的顺序性,感受到了“数”的奇妙和有趣,提升了幼儿的数学推理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感受数字的有用
有用的数学既取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
1.生活问题数学化。
回归生活的教育要求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安排教育活动内容。以“数字”这一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内容为出发点,设置“设计车牌号码”、“我说你猜”等教学情境,模拟生活,让幼儿设计车牌号码,学习运用单双数,使幼儿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字的有用性,激发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不仅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延伸环节,幼儿可以在区角活动(包括数学角、科学区、小超市),在生活活动中,进一步寻找生活中不同地方的数字,了解其作用;进一步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能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二、感受数字的有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幼儿的思维具有具象性,要使幼儿感受到数字的有趣,本活动采用了以下三个策略:
1.数学学习的情境化。
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但是,幼儿的抽象数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之上。本活动创设三个不同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有趣。情境一“请上来”,根据数字的部分字形猜数字,幼儿都喜欢“猜谜语”,因为在猜的过程中,幼儿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设计此环节帮助幼儿熟悉数字特征,同时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情境二“设计车牌号码”,幼儿乐在其中;情境三“我说你猜”,幼儿综合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获得礼物,既体验到数字和数学学习的有趣,又获得成就感。
2.数学学习的操作化。
“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皮亚杰)通过幼儿自己“设计车牌号码”,每人5个数字,自己动手操作,变出好多新的车牌号。幼儿在与材料反复地相互作用中,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将外在的动作浓缩、内化为内在的动作,最终转化为头脑中的思考。这样,既获得了数的经验,又感受到数字的有趣。
3.数学学习的直观化。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的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此,为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生活活动,利用动画课件,将抽象的字型直观化、形象化、动态化,唤起幼儿对于数字学习的兴趣。
三、感受数字的有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掌握数的序列结构,是掌握数概念和发展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思维而教”的数学教育,根本扭转那种记忆式的数学学习,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魅力。对于幼儿来说,逻辑观念的重要性远大于数字的记忆。不必担心幼儿不会数数、不会计算,这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逻辑观念。与其让幼儿死记硬背那些无法理解的数学,不如给幼儿提供有价值的逻辑经验。如排序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序列观念,这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
1.教学环节的递进性。
幼儿数概念形成及运算能力的发展是经历了图画表征→实物操作→表象→数概念的发展过程。因此,活动体现了幼儿数概念形成的特点,先是猜数字,然后是运用单双数、数序等经验设计车牌号码,最后是运用数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2.“数”本身的顺序性。
“数”本身的顺序性主要体现在情境“设计车牌号”中,区分单双数,插入一个新数,设计不同的车牌号码。这三轮设计车牌号的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机会,感知数的顺序特点,数的位置变换了,车牌就不一样了,让幼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数”本身的顺序性,感受到了“数”的奇妙和有趣,提升了幼儿的数学推理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