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写议论文,许多高中学生都发愁犯难,甚至叫苦不迭。究其原因,一是感到心中没料,无话可说,一是担心不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接触过那么多的典范的议论文,学习过那么多的观点和事例,难道真的无话可说、写不成文章?这其间实在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指导学生写议论文,着重应从以下八个方面予以点拨。
一、情感点拨。写作需要激情,写议论文也是一样。作为教师,首先是如何给学生一个启示,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兴趣。即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为此,教师就应该创设必要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和欲望;或者突破陈规老套,在命题上下一番功夫。比如,不能老写《谈理想》、《向雷锋学习》之类,学生腻烦了的大而全的题目,而应该结合教学、生活实际,巧妙地出一些诸如《鸿鹄与燕雀》、《三月之后的遐想》等题目,从而使学生见题入境,因境动情,情不自禁,跃跃欲试。
二、范文点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学生写作文无从下手,教师应引导他们回忆学过的同类课文,朗读报刊上的有关范文,甚至宣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因文激情,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写作灵感。让学生弄清这类文章的写法一般都是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予以批驳。以文引文,学生写作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
三、题目点拨。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关键部位所在。议论文题目,通常可分为论点型、范围型、寓意型、材料型、驳论型五种。在命题作文中,对于议论文题目的潜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中心议题,明确限定条件,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线索,从而更好地谋篇布局。首先,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类论点型题目,题目本身就是需要证明的论点。对于这类题型,只要直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就行了。其次,对《我对语文教改的看法》一类范围型题目,第一先要确立论点,然后再按论点题目处理。再次,对于像《毁树容易栽树难》之类的寓意型题目,要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而引出论点,不能就事论事。第四,对于《从鲁迅“弃医学文”谈起》之类材料型题目,一般要求就材料发议论,关键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从中提炼出观点。第五,对于《“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类驳论型题目,则要按驳论的一般结构和批驳方法对错误论点进行驳斥。
四、立意点拨。近年来高考作文往往采取提供材料、限定条件的形式,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考题所提供的材料往往包含多个思想侧面和丰富复杂的内容,考生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这里就存在一个中心优化的问题,也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最佳论点。比如,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高考作文题——《读〈画蛋〉有感》,根据材料可提出以下几个中心,(1)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就事业。(2)应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3)学贵有恒,决不能凭一时的兴趣。(4)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源于扎实的基础。不难看出,这些论点中,(1)和(3)之所以不准确,都是缩小了论题的内涵,而扩大了它的外延。(2)没有把握住材料本身的寓意,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只有(4)才准确地把握住了原材料的内涵。
五、材料点拨。写议论文,一定要把握好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证明观点,材料为观点服务。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精炼典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对于材料,除了平时要广泛收集、分类整理贮备外,写作时要根据观点的需要,审慎地加以选择,力求观点和材料的高度统一。任何材料,即便是最典型、最突出的材料,如果不能紧紧围绕所要论述的观点,不是紧扣这个观点,也要忍痛割爱,弃之不用。如写《学,然后知不足》一题,如果引用“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纸,母亲用荻画地,教他写字”这个例子,显然不妥,因为它属于勤奋成才方面的典型事例,却不能成为论证本文论点的材料。
六、论证点拨。所谓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引证法、例证法、类比法、喻证法、引申法、对比法,等等。文章不同,论证方法也各有侧重;如“论点型”、“范围型”题目,多用引证法、例证法;“寓意型”、“材料型”题目,多用“喻证法”、“类比法”,而“驳论型”题目,则多用对比法和引申法。如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题,首先要把握好它的寓意(事情的成功是由小而大、逐步积累的),其次在确定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类比法展开联想引申,或者联想学习,或者联想品德修养,或者联想事业,……突出重点;深入论证,必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章。
七、框架点拨。“框架”,即文章的结构。古人说:“文无定法”。但也有人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见,写文章要不要模式,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我以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比没有好。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又有更为具体的模式:如读后感的写作公式一般可归结为:引(引析原文)→议(点明论点)→联(联系实际)→结(总结全文)。这种模式与我国文章的传统写法——起、承、转、合不谋而合,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诸如观后感、影评,剧评、书评、心得、体会、杂感和各类评论等文体,对习作者来说是不无好处的。
八、语言点拨。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富有概括性。所谓准确,就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同时,还要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现在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要么疙疙瘩瘩,辞不达意;要么观点不清,模棱两可;要么陈词老调,枯燥无味。要纠正上述毛病,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听广播,多看报纸,了解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活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以古文中一些语言淳美的议论文、以毛泽东、鲁迅的有关文章为范例,细心体味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色,自觉地净化和美化语言。
以上分述了八种点拨方法。其实,指导学生写作有时只需侧重于其中一、两种方法,有时则可以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要因文而异,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一格。与此同时,还应该把点拨、批改和讲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情感点拨。写作需要激情,写议论文也是一样。作为教师,首先是如何给学生一个启示,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兴趣。即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为此,教师就应该创设必要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和欲望;或者突破陈规老套,在命题上下一番功夫。比如,不能老写《谈理想》、《向雷锋学习》之类,学生腻烦了的大而全的题目,而应该结合教学、生活实际,巧妙地出一些诸如《鸿鹄与燕雀》、《三月之后的遐想》等题目,从而使学生见题入境,因境动情,情不自禁,跃跃欲试。
二、范文点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学生写作文无从下手,教师应引导他们回忆学过的同类课文,朗读报刊上的有关范文,甚至宣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因文激情,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写作灵感。让学生弄清这类文章的写法一般都是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予以批驳。以文引文,学生写作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
三、题目点拨。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关键部位所在。议论文题目,通常可分为论点型、范围型、寓意型、材料型、驳论型五种。在命题作文中,对于议论文题目的潜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中心议题,明确限定条件,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线索,从而更好地谋篇布局。首先,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类论点型题目,题目本身就是需要证明的论点。对于这类题型,只要直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就行了。其次,对《我对语文教改的看法》一类范围型题目,第一先要确立论点,然后再按论点题目处理。再次,对于像《毁树容易栽树难》之类的寓意型题目,要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而引出论点,不能就事论事。第四,对于《从鲁迅“弃医学文”谈起》之类材料型题目,一般要求就材料发议论,关键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从中提炼出观点。第五,对于《“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类驳论型题目,则要按驳论的一般结构和批驳方法对错误论点进行驳斥。
四、立意点拨。近年来高考作文往往采取提供材料、限定条件的形式,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考题所提供的材料往往包含多个思想侧面和丰富复杂的内容,考生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这里就存在一个中心优化的问题,也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最佳论点。比如,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高考作文题——《读〈画蛋〉有感》,根据材料可提出以下几个中心,(1)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就事业。(2)应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3)学贵有恒,决不能凭一时的兴趣。(4)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源于扎实的基础。不难看出,这些论点中,(1)和(3)之所以不准确,都是缩小了论题的内涵,而扩大了它的外延。(2)没有把握住材料本身的寓意,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只有(4)才准确地把握住了原材料的内涵。
五、材料点拨。写议论文,一定要把握好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证明观点,材料为观点服务。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精炼典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对于材料,除了平时要广泛收集、分类整理贮备外,写作时要根据观点的需要,审慎地加以选择,力求观点和材料的高度统一。任何材料,即便是最典型、最突出的材料,如果不能紧紧围绕所要论述的观点,不是紧扣这个观点,也要忍痛割爱,弃之不用。如写《学,然后知不足》一题,如果引用“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纸,母亲用荻画地,教他写字”这个例子,显然不妥,因为它属于勤奋成才方面的典型事例,却不能成为论证本文论点的材料。
六、论证点拨。所谓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引证法、例证法、类比法、喻证法、引申法、对比法,等等。文章不同,论证方法也各有侧重;如“论点型”、“范围型”题目,多用引证法、例证法;“寓意型”、“材料型”题目,多用“喻证法”、“类比法”,而“驳论型”题目,则多用对比法和引申法。如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题,首先要把握好它的寓意(事情的成功是由小而大、逐步积累的),其次在确定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类比法展开联想引申,或者联想学习,或者联想品德修养,或者联想事业,……突出重点;深入论证,必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章。
七、框架点拨。“框架”,即文章的结构。古人说:“文无定法”。但也有人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见,写文章要不要模式,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我以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比没有好。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又有更为具体的模式:如读后感的写作公式一般可归结为:引(引析原文)→议(点明论点)→联(联系实际)→结(总结全文)。这种模式与我国文章的传统写法——起、承、转、合不谋而合,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诸如观后感、影评,剧评、书评、心得、体会、杂感和各类评论等文体,对习作者来说是不无好处的。
八、语言点拨。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富有概括性。所谓准确,就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同时,还要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现在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要么疙疙瘩瘩,辞不达意;要么观点不清,模棱两可;要么陈词老调,枯燥无味。要纠正上述毛病,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听广播,多看报纸,了解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活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以古文中一些语言淳美的议论文、以毛泽东、鲁迅的有关文章为范例,细心体味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色,自觉地净化和美化语言。
以上分述了八种点拨方法。其实,指导学生写作有时只需侧重于其中一、两种方法,有时则可以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要因文而异,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一格。与此同时,还应该把点拨、批改和讲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