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入多年了,小学语文课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教学?以下是我几年来的教学体会。
  
  一、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动脑去“获取”知识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提问常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让学生去“获取”知识。提问是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很活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想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现代的教育,教师应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讲《灰雀》一段中“欢蹦乱跳”,“自言自语”,“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若直接提问,则不能刺激学生的主动探索,若让学生跳跃层次,这样设计问题: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请指出课文主要是写谁?这就很需要学习动一番脑筋回答。学生首先必须弄懂这些语句来感悟整个句子的人文意蕴。这并不主要是写鸟,而主要是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男孩的宽容,列宁以庄重的语言感动了男孩。然后再设问题:男孩为什么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说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男孩已经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所以男孩通过列宁的宽容感化而变为诚实的孩子。经过这两个设问揭示主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情感上,思想上深入理解课文。
  
  二、提问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层
  
  提问设计要层层递进,是让学生的思维上楼梯一样,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能一步到位地解决,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架梯,有梯时再加阶梯的密度。古人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后易者,后其节目。”说明就是其中这个道理。提出问题,首先在要设计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提问题应先问一些比较易懂并有乐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像登山一样,越过了一坐高峰,又有一坐高峰显现在自己面前了,对于登山的兴趣就越来越高。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
  例如我教《惊弓之鸟》(人教版课标第六册),学到最后部分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惊弓之乌”的状况?请联系生活给大家介绍介绍。此问题一出现,课堂上鸦雀无声,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吗?就在这一霎时:砰、砰、砰的响声举起一只只有劲的小手。一生答道:“以前受过惊吓,现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得不行。”另一生说:“以前的伤痛成为了永远的苦痛”。这时同学们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举出了很多实际事例。一生说:敌人一听到朱德的名字就像“惊弓之乌”一样害怕。还有的说:被毒蛇咬了的人,看到井沿边粗黑的绳子就惊吓得大喊大叫。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通过演变就很快解决了。
  
  三、提问题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有探寻疑惑的欲望
  
  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发展智力的源泉,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开重重的铁锁,打开万吨水渠的闸门,点然灵感的火花,开拓空间的思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振作精神,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因此,从培养兴趣出发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例如《可贵的沉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片沉默是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又为什么说:“沉默”是“享受”?学生为之一震后,就急于通读课文去寻找答案。读后了解到课文全篇情节,明白了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孩子对错误的承认,是错误的反思,老师看到孩子们在沉默中知道回报自己的父母的爱,感到“这一片沉默是自己的享受”。兴趣的激发为教师讲析课文和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课堂提问不但增加了师生双方的互动,而且更好地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并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作者联通:332400江西省修水县港口镇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正在提倡进行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其基本意图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内容,还要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本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生物 科学史 教学    一、生命科学史教育现状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史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科学史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和不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农村学校在资金短缺、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教学设施简陋等情况下,更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使农村教学接轨新课标。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大多与外界不具有沟通性。所接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此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形成教学个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的过程。    一、教材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对教材有过精辟的诊断:“语文教材无非是
期刊
我们学校是团堡镇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地处海拔160米的高山上,常年只有50来个学生,两个老师。工作条件艰苦我们不怕,但就是焦虑如何去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家庭条件大都困难,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辅导,往往一放学就要帮家长忙家务,放牛羊或打猪草,再加上这些学生本身又贪玩,对数学学习很难产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把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许多学生对老师费心批改的作业根本不看
期刊
在我们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感到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于学生感到最不好做的作业也是作文。结合我近三十年的教学,感到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比较有效的。    一、引导细致观察    不少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满足于生硬编造,脱离实际,“字不够,淡话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一次我以“晚霞”为题要求学生作文,竟然有好几个学生不知晚霞是什么,写作时
期刊
周恩来于1910年随伯父到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岭市)银岗书院并在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1913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9月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五四时期正好是中国青年学子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封建思想的教育中逐渐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民主与科学在这一时期深入人心,作为中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现代教学手段辅助 语文教学    语文课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感性,它比传统的教学手
期刊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如细雨清风,滋润学生,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幽默风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品味。  诗意是充满激情的,充满爱心的。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更加强调“双主”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就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表情运用的艺术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这无疑为我们奏响了“生活德育”的旋律,我们应以生活为土壤,进行德育教育。    一、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