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构建阳光课堂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实际上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情绪的学习场景。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独到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努力构建阳光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提高學习能力。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有哪些?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事先让大家收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并制成图片。讲课时,我首先让大家在幻灯上展示自己的图片。有的同学展示了反映当时清政府腐败的图片,有的同学展示了詹天佑的资料,有的同学展示了京张铁路的地形资料。由于课前让同学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创设影音情境
  运用影音来渲染情境,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作者的感情。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化,蕴涵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适时在多媒体上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借东风》的片段,让影音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同学们兴趣高涨,对诸葛亮的大度与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三、创设角色体验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形体语言、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手段深入了解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能力的锻炼。譬如在讲《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再体会角色,引领学生仔细揣摩课文中对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最后引导他们进入角色,让学生与课文角色融为一体。我要求学生把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编排成课本剧。学生自由结组,兴趣盎然,忙于角色分工,精心排练。当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演绎李大钊及其家人在法庭的情景。每个小组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加工,对李大钊这个角色的处理更是深刻独到。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把李大钊那种面对敌人镇定自如、临危不惧的精神表现得栩栩如生,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四、创设语言文字情境
  用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师清新明快的语言,亲切温和的话语,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和谐的体态语言,都能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相比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匆匆》这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优美的音乐背景,老师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一下就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为学习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营造了浓浓的教学氛围。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时,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清楚、准确、简练,便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有利于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切忌语言枯燥无味。
  五、创设人文情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于讲解之中,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里藏了许多秘密,有了许多思考,特别是有了一份不想让人知道的心境。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一本写给自己的心灵日记,用日记敞开他们“动手”的内心世界。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倾诉,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把握其情感走向,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激情,构建阳光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张弛有致、情趣盎然。我们的学生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话似乎有点夸张,但一个好的标题,确实可以抓人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面对材料作文题,怎样拟一个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好标题,是一门技术活。下面结合例题谈谈操作要领。  一、紧扣作文材料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其中,一只蚂蚁一见到石头就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Professor Li, headmaster of our college, applied the method to teaching, creating new 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A. the; the B. /; a  C. the; a D. /; the  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作为教育阵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重任。当今社会教育教学改革呼声四起,探索者层出不穷,效果不容否认。但作为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我坚定地实施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常情况,人们认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就是好的。教育教学也一样,认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口若悬河、唾沫横飞,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倒出来,灌到学生肚子里。这种教学方式主观愿望是好的
摘要:本文论述了文言文函授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有效探索文言文函授教学的规律,提高文言文函授教学的质量;阐述了在文言文函授教学中,要突出函授重点、加强自学指导、做好作业练习、抓住考试环节。  关键词:函授;古汉语;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文言文函授教学的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员阅读古籍的能力,有效提升学员掌握和运用古汉语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对文言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课题。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精神的考查,早已渗透在各类高考、选考试题当中。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可以在赏析试题中感悟科学精神的评价方式,在分析答卷中反思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观念转变中探索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科学备考,摆脱教和学的套路,切实发挥复习课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精神;评价方式;说题;议题;命题  在新一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的。小说中的人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作家“真实地虚构”出来的人物,这是小说人物的实质。比如孙悟空。孙悟空是什么?孙悟空是石猴。大千世界中,有石头,有猴子,就是没有石猴。所以,石猴既是真的,又是假的,是作者吴承恩先生真实地虚构出来的。如此,孙悟空既有石头的硬气,又有猴子的灵气。这样就为下文情节的展开、文章主题的表达做好了铺垫。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篇小说,感受
摘 要:阅读教材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从“阅读有法、阅读有思、阅读有悟”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努力达成“知其要、明其理、通其意”三大目标,进而促进并形成“以课本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自主阅读为抓手”的思想政治教学范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材;自主阅读;教学范式  教材是学生学科学习的主要课程资源,因而阅读教材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和发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对问题实行分类,分类标准等于是增加的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优化了解题思路,降低了问题难度.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江蘇高考的含参函数与导数的解答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文分类解析.
成语运用题,是高考常考题型。许多同学没有仔细辨析成语的意思及适用范围,会出现误判。下面系统地介绍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例1] 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
“谋士”是古代一种特殊的职业。所谓谋士,是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这些“谋士”,即为以谋取士,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霸业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谋”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对于谋士自己来说,“谋”是一种保护;对于他的主人来说,“谋”是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