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我国成人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保障成人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推动着我国逐步迈向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成人教育;意义;现状;学习型社会
一、当前形势:发展成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飞跃。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努力,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换言之,在新世纪前期,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发展。
二、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意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由此,走出校门的成人,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大门从此关闭,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生活的硬道理。成人教育,对于成人自身而言,是为了更有质量更有品位的生活;对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决定及推动社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成人教育的特点来说,它可以提高学历,提高从业人员的上岗能力,还能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岗位和适应岗位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成人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来说,它涵盖的面广,包括在业人员、待业人员、待学人员、离退休人员;它所包含的人口最多,包括走上社会的18岁以上的成人、老人;时间段最长,一直贯穿到终身,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最多。
1、 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先决条件,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应该得到特别重视,因为:第一,从教育对象看,普通学校教育具有有限性,特别是高等学校教育,即使到2020年,也只可能有部分国民享受,而成人教育的对象具有无限性,所有国民都可享受成人教育;从教育进程看,普通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只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接受,而成人教育具有终身性,可以伴随人从成年到逝世的大半人生历程。所以,成人教育对国民教育十分重要。第二,从终身教育角度看,“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对于非成人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成人教育不断更新各级领导者、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促进非成人教育的更好推进。
2、 成人教育的重点发展将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局面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成人教育的重点发展将加快推进这一进程。“成人”既是国民整体的主体部分,又是国民个体的主要人生阶段,要满足国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人教育须提供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多方面教育服务,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满足国民生存、发展急需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成教发展的重点。具体来说,现阶段成人教育的重点,在城镇,应该是适应工业化、信息化需求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转岗职工的转岗培训,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在农村,应该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适应产业化农业发展要求、适应“农业证书”教育的农业技术教育、培训。成人教育抓好了现阶段的重点,就能激发成人学习兴趣,促动成人学习行为,调动成人学习积极性,培养成人学习习惯和对终身学习的信赖,进而带动全民的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1、成就与进展
当前,成人教育在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及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第一,扫盲和成人初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74.45万人,目前仍有177.39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据统计,2002年全国成人初等学校有3.61万所,招生286.15万人,比上年增加42.75万人;毕业生314.88万人,比上年增加87.02万人;在校生290.44万人,比上年增加69.23万人;扫盲和成人初等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扫盲工作进程,对于巩固扫盲成果,普及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农村成人技术教育初步形成网络。目前,全国已有93%的县,94%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2年全国共有农民技术培训学校37.91万所,培训结业农民7 681.81万人次;当前在校学员5 752.57万人。农民技术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成为农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地,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和推广的基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在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2002年全国职工技术培训学校共有1.04万所,培训结业职工437万人次, 目前仍在校学习的职工288.87万人。近年来,全国每年约有1亿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其中,2002年由全国高等学校举办的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进修培训)达427.3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69.7万人次。同时,对各类新就业人员、下岗和转岗人员进行了不同层次、形式和时限的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
第四,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社区发展的终身性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社区教育已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在教育部确定的28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基础上,各地相继扩大实验范围,社区教育实验区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2002年底初步统计,各地已建立了 110个社区教育实验区,建立各类社区教育中心(或学院)达796所,广泛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兴旺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2、困难和问题
在成人教育取得新的进展的同时,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第一,对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需大幅度提高。当前,鄙薄、轻视成人教育的思想依然严重存在,即使在教育内部,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成人教育宏观管理不够有力,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在涉及成人教育宏观管理的综合部门中存在着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沟通不够、协调不力的问题,致使宏观管理和指导上形不成合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体制上的混乱。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培训、互不承认的现象依然存在。
第三,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人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创新的步伐。成人教育尚未真正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配置教育资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机制;还没有建立与生产经营一体化、与劳动用工制度相衔接、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制度。
第四,成人教育的法制建设仍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成人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第五,成人教育投入不足,培训方式、手段落后。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这一规定,在许多单位得不到落实。在农村成教经费方面,国家尚未明确专项发展经费的拨付比例和筹集渠道;因此不少地区在完成扫盲任务后,便为农村成教“断了奶”。另外成人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许多方面存在照搬普教模式,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教育培训方法、手段落后。成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
四、 成人教育发展举措
首先,我国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来建立和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地“发展技术和能力并适应永久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确保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我国已在法律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简称《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其次,成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成人的发展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成人教育的全面创新。成人教育的创新必须强调教育思想创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关键是进行体制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成人教育体制;要进行成教管理创新,增强办学主体“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要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成教的“现代化水平”;要进行教育交流创新,加大成教“对外开放的力度”。
再次,“良好”的成人教育应该具有“七性”:(1)开放性。成人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接受教育、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公平地向所有有学习能力、有学习愿望的人开放。(2)灵活性。成人教育应该为学习者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进行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加入、退出的管理。(3)自主性。成人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进度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4)即时性。成人教育应该快速更替教育内容,使学习者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价值。(5)创新性。成人教育要着力启动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塑造其创新品格。(6)终身性。成人教育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伴随其一生的、多次迭加而不间断的、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教育服务。(7)高效性。成人教育要使学习者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经济投入,尽快地提高个人素质,收到明显的个人回报。成人教育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学习型社会教育素质的提高。
综合上述,成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发展成人教育,使之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关键词】成人教育;意义;现状;学习型社会
一、当前形势:发展成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飞跃。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努力,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换言之,在新世纪前期,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发展。
二、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意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由此,走出校门的成人,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大门从此关闭,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生活的硬道理。成人教育,对于成人自身而言,是为了更有质量更有品位的生活;对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决定及推动社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成人教育的特点来说,它可以提高学历,提高从业人员的上岗能力,还能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岗位和适应岗位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成人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来说,它涵盖的面广,包括在业人员、待业人员、待学人员、离退休人员;它所包含的人口最多,包括走上社会的18岁以上的成人、老人;时间段最长,一直贯穿到终身,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最多。
1、 成人教育体系的完善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先决条件,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应该得到特别重视,因为:第一,从教育对象看,普通学校教育具有有限性,特别是高等学校教育,即使到2020年,也只可能有部分国民享受,而成人教育的对象具有无限性,所有国民都可享受成人教育;从教育进程看,普通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只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接受,而成人教育具有终身性,可以伴随人从成年到逝世的大半人生历程。所以,成人教育对国民教育十分重要。第二,从终身教育角度看,“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对于非成人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成人教育不断更新各级领导者、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促进非成人教育的更好推进。
2、 成人教育的重点发展将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局面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成人教育的重点发展将加快推进这一进程。“成人”既是国民整体的主体部分,又是国民个体的主要人生阶段,要满足国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人教育须提供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多方面教育服务,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满足国民生存、发展急需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成教发展的重点。具体来说,现阶段成人教育的重点,在城镇,应该是适应工业化、信息化需求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转岗职工的转岗培训,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在农村,应该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适应产业化农业发展要求、适应“农业证书”教育的农业技术教育、培训。成人教育抓好了现阶段的重点,就能激发成人学习兴趣,促动成人学习行为,调动成人学习积极性,培养成人学习习惯和对终身学习的信赖,进而带动全民的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1、成就与进展
当前,成人教育在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及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第一,扫盲和成人初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74.45万人,目前仍有177.39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据统计,2002年全国成人初等学校有3.61万所,招生286.15万人,比上年增加42.75万人;毕业生314.88万人,比上年增加87.02万人;在校生290.44万人,比上年增加69.23万人;扫盲和成人初等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扫盲工作进程,对于巩固扫盲成果,普及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农村成人技术教育初步形成网络。目前,全国已有93%的县,94%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2年全国共有农民技术培训学校37.91万所,培训结业农民7 681.81万人次;当前在校学员5 752.57万人。农民技术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各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成为农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地,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和推广的基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在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2002年全国职工技术培训学校共有1.04万所,培训结业职工437万人次, 目前仍在校学习的职工288.87万人。近年来,全国每年约有1亿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其中,2002年由全国高等学校举办的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进修培训)达427.3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69.7万人次。同时,对各类新就业人员、下岗和转岗人员进行了不同层次、形式和时限的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
第四,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促进社区发展的终身性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社区教育已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在教育部确定的28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基础上,各地相继扩大实验范围,社区教育实验区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2002年底初步统计,各地已建立了 110个社区教育实验区,建立各类社区教育中心(或学院)达796所,广泛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兴旺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2、困难和问题
在成人教育取得新的进展的同时,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第一,对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需大幅度提高。当前,鄙薄、轻视成人教育的思想依然严重存在,即使在教育内部,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成人教育宏观管理不够有力,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在涉及成人教育宏观管理的综合部门中存在着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沟通不够、协调不力的问题,致使宏观管理和指导上形不成合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体制上的混乱。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培训、互不承认的现象依然存在。
第三,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人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创新的步伐。成人教育尚未真正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配置教育资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机制;还没有建立与生产经营一体化、与劳动用工制度相衔接、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制度。
第四,成人教育的法制建设仍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成人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第五,成人教育投入不足,培训方式、手段落后。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这一规定,在许多单位得不到落实。在农村成教经费方面,国家尚未明确专项发展经费的拨付比例和筹集渠道;因此不少地区在完成扫盲任务后,便为农村成教“断了奶”。另外成人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许多方面存在照搬普教模式,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教育培训方法、手段落后。成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
四、 成人教育发展举措
首先,我国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来建立和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地“发展技术和能力并适应永久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确保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我国已在法律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简称《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其次,成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成人的发展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成人教育的全面创新。成人教育的创新必须强调教育思想创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关键是进行体制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成人教育体制;要进行成教管理创新,增强办学主体“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要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成教的“现代化水平”;要进行教育交流创新,加大成教“对外开放的力度”。
再次,“良好”的成人教育应该具有“七性”:(1)开放性。成人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接受教育、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公平地向所有有学习能力、有学习愿望的人开放。(2)灵活性。成人教育应该为学习者创造便利的学习条件,进行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加入、退出的管理。(3)自主性。成人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进度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4)即时性。成人教育应该快速更替教育内容,使学习者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价值。(5)创新性。成人教育要着力启动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塑造其创新品格。(6)终身性。成人教育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伴随其一生的、多次迭加而不间断的、满足其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教育服务。(7)高效性。成人教育要使学习者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经济投入,尽快地提高个人素质,收到明显的个人回报。成人教育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学习型社会教育素质的提高。
综合上述,成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发展成人教育,使之担当起历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