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使命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血淌进雪里,是血融化了冰,还是冰冻结了血?
  一痕新月孤独地划在耶路撒冷被战火染红的夜幕上,孱孱地散着光,微弱,渺茫。不知上帝在云端是否看得清,家乡破旧的教堂正细数着的这块土地上的伤,而蜷缩在角落的孩子,双手紧握十字,祈祷着第二天醒来会有面包当早餐。
  殇歌传千里,硝烟冰封所有信仰和希望。“寒风正凛冽”,无暇回味曾经短暂的春意,只希望流弹不要那么刚好地落在自己脚边。战车碾过,留下一地弹壳,正是七、八月最干燥的太阳,地面却反射出刺骨寒光。人们依旧无可奈何地搬离故居,紧凑,慌乱——因为时不时就会有一场“暴风雪”来袭,之后残留尖叫与哭泣,鲜血冻成一片“冰原”,而尸体滋养着“冰原”上艰难扎根的骆驼刺。终于明白,阿拉伯人身上繁冗的、布满泪痕的长衣,原来是用以“防寒”。
  冰冷的伤痛覆盖回家的路。满目疮痍的不只是灰白的清真塔壁,还有人心。
  谈判桌两端,各自呼吸着凝结的空气。一头——星条旗下伪善的嘴脸建议着:“以地区利益为重,用油换和平吧,阿门。”而另一头——或颤抖地握笔,或以仇恨的目光聚焦着下一个人弹袭击的目标,酝酿着:“送美国佬的尸体去见耶稣吧!”可他们不会发现:这两种极端对立的立场却共同构筑了另一围哭墙,在墙内呼啸而过的冷风中,原油不能取暖,人肉炸弹也不能。
  一声巨响后的沉寂,又几具灵魂的解脱。等不到上帝拯救的土地,乌鸦盘旋着,叼走最后一块和平。
  “冰天雪地”的圣城此时在奢望什么?片刻的安宁?一口袋软糖?一碗热汤?或者只是一根火柴?冬天里的使命,谁来履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回来吧,一根一根地点燃希望,去安抚温暖那一张张因家破人亡、颠沛流离而扭曲僵硬的脸吧。
  这个世界,早已习惯如人饮水般的装聋作哑了。锒铛作响的钱币,编织着富人纸醉金迷的极乐梦,忽起忽落的油价,绑架着各大中小国家的神经中枢,而地下此起彼伏的核试验,膨胀着极端主义复仇世界的野心。他们再也无暇去测量战火的温度,其实已降至冰点。而我们?我们能做的仅仅只是围坐壁炉,冷眼旁观着电视冰凉的屏幕传来的冰凉的消息吗?双手合十,胸划十字——祈求平安的姿势有千百种,但哪一种能唤回一个完整的家?全世界默然。
  冬天里的使命,是坚守着,等待春暖花开。
  冬天里的使命,是无私着,用爱温暖众生。
  冬天里的使命,是路遇饥寒,分一半面包热汤。
  冬天里的使命,是无论相识与否,都能围坐同一团薪火,分享片刻温暖安详。
  面对着信念支离破碎的“寒冬”,身处仇恨、歧视交织,枪弹刺骨的“极点”,请用尊重点一把火,熬一碗关切的热汤,加上一片宽容的土司,最后用爱将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围成一道墙,那墙可以抵挡一切严寒。
  冬天里的使命,是一个承诺。承诺终有一天,上帝不再哭泣,全世界沐浴一片春暖,遍地是一种叫作和平的花开。
  点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令人想往的境界,而这个世界依然存在着严寒的战火。“冬天里的使命”把战争的硝烟融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人文关怀,让“和平之花”开在每一个人心中。
其他文献
我开始学语文,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全家逃难到乡下。不知为什么日本鬼子和汪伪的军队老在后面追。我才五六岁,常常是一天跑好几个地方。有一次,我们跑到了傍晚,还是被追上了:那是一个打谷场,我筋疲力尽,倚着个草垛软瘫着,望着平原上低垂的星空喘气。“和平军”(汪精卫的汉奸队伍,他们的口号是“和平反共建国”所以叫“和平军”)拿枪对着我们,厉声喊叫:“城里人,跪下来,把口袋翻过来”。人们跪成一排。妈妈、舅妈顾不
期刊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留给后人的杰作可能不算多,但他却是慧眼识李白的伯乐。《咏柳》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诗人观察细腻,构思独特,描绘生动,便成了脍炙人口,百吟不厌的千古佳句,令后辈着实折服。当然诗的前两句也有许多经典妙处值得品味。  贺知章生活在盛唐,一生为官,经济宽裕,性情闲适,无忧无虑。
期刊
母亲是个童养媳,外祖父那时家里状况很不好,家里孩子又多,我祖母用50公斤的地瓜米就把我母亲背到了现在的家里,那时我母亲刚断奶。  母亲是在她18岁那年结婚的。她从小随祖母长大,祖母一直把她当自己的亲闺女,母亲对祖母就特别亲。从我记事起,她们婆媳从没红过脸,都是有事有商量的好声好气。这种关系在祖母去世前的那一年里,我有了切身体验。在我读初三的那年,祖母在一次滑倒后便偏瘫不起了。从那以后的一年里,母亲
期刊
课程改革赋予了语文学科更为重要的使命和更丰富的内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明确的教学要求,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得是否精彩决定了语文课堂演绎得是否精彩、呈现得是否顺利。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乏描写人物故事的文章,这一类文本,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感悟呢?语文是“时空性”的,有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就有语文,所以“存在”就是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联系古今,感悟文本的内涵与真
期刊
如果一定要把三坊七巷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他在我心中就是那种大隐隐于市的名士。他的从容、渊博,比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更加地绵远悠长。  从东街口拐进吉庇巷,这个世界仿佛被不堪噪音之扰的仙人以南后街为中心施了个法术,一下子音量降到了最低。人们的脚步慢了下来,鸟鸣“声声慢”了,空中的云懒洋洋地伸个懒腰,流连在三坊七巷上空,享受着喧闹城市间难得的宁静。虽然已入初冬。可天气却秉承了秋天的味道——风轻,凉
期刊
我家住在古韵悠悠的三坊七巷边,每当茶余饭后,我总喜欢到三坊七巷里逛逛,寻觅着文人墨客曾经走过的足迹,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房,品味一番三坊七巷的昔日风采,嚼一嚼那老福州的味道……  作家北北的《三坊七巷》一书这样描述:“南后街——一条不长的路,从北至南流泻而下,右边伸出三只手,左边摊大七只脚,像一条中轴线,将三坊与七巷优雅地携在两腋,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竟格局依旧,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
期刊
一篇优秀的习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形式上的美,如书写美观、结构条理清晰等,也正是这一形式上美的特点,使阅卷者从整体感知上获得良好的阅读初感,为习作的评判获得高分奠定了基础。作文形式上的美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点,在作文字迹的书写、句式的优美等形式方面,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况且,这一点还需要一定的天资。而作文另一重要形式,结构的安排并不难学会,在作文众多结构模式中,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容易、
期刊
车水马龙,世俗喧嚷。林觉民故居就坐落在这样一角。路上人来人往,形色匆匆,没有人停下脚步,去窥探门内的世界,没有人哪怕只是抬头仰望那褪色大门上的匾额。  天灰灰,雨蒙蒙,我撑着伞走在三坊七巷灰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小巷中,多少次都把自己错当成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漫天的愁雨落在我心中,开出朵朵水花。我就带着这样的错觉走进林觉民故居,和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你交织在一起,听你演奏纷繁的新曲,和你一起含
期刊
毛泽东,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既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的诗词共39首,1925-1949年的有30首。  毛泽东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斗争,这一时期的毛泽东诗词则是对此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他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谱写进每一首诗词的字里行间,通过对反军阀斗争和大革命运动的深切关
期刊
福建师大附中麦同文学社创立于1983年,历经17载。除了拥有自己的核心社刊——《麦笛》以外,还分设多个部门:朗诵部、写作部、书法部等,现在正筹划设立话剧社。  麦园文学社每年除了办好社刊《麦笛》、组织常规活动和定期开展朗诵、演讲、征文以及书法大赛之外,还组织了许多特色活动。如,八十年代倡导主办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中学生朗诵会发展成为全省范围的一项常规赛事。早年编排的课本剧以及演出也作为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