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学科性质来看,初中政治、历史等科目属于人文学科,其源自社会发展,而又终归为服务于社会发展。而时事政治一方面从属于思想政治,另一方面又与历史事件相契合,因此在时政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将为学生的思想素质整体提升奠定基础。从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知识信息契合谈起,认为时政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课前组织发布活动,课堂选择多种教学手段,课后举办多种教育活动等。
[关键词]时政教学 历史教育 新闻发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5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重大事件的辩证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事件分析反思习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时政事件都在逐步进入史册,形成历史性的启示与教育。美国欧洲关系研究专家埃德尔认为,时政事件是某种意义上的历史延续,我们所研究的当前事件,若干年后将回归理性。最近几年,时事政治虽然被中考置于题干之中,但是其在思政教育中所占据的位置是不容挑战的。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在事件分析与教育价值上具有一致性,时政内容与历史进程中某些事件演进特征上具备高度的契合性。那么,如何加强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契合性,就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化的策略选择。
一、初中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契合理解
初中时政教学,其理论源于思想政治课本内部,而实践则面向于整个社会,与整个历史时期相串联,从而融合成积极、辩证而理性的思想认识。时政教学,必须将理论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将思想性与实践性相融合。
从初中时政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价值在于通过社会复杂多变的事件及信息搜集、挖掘与分析,规避对学生思维与认知有害的信息,进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具体事件的是非辩证能力。从历史教育内容来看,其所涉及的教育资源都是具体到某个时期的时政信息,是经过历史发展的筛选与积淀形成的典型信息材料。历史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透过历史事件对学生的认知理念、认知角度及认知方法结果形成引导与归正。从内容及价值上来看,初中时政教学及历史教育是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的时政教学实则是历史在当代的教育缩影。可见,初中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二者的契合点是极易找到的。
而反观具体时政课堂,与历史教育的融入是二者契合的价值延续。当然,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无论是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还是对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都必须做到公正与辩证,这也是二者融合的重点所在。因此,时事素材资源的攫取与教师辨析时事资料的方法等就是教育行为效果的保证。
二、夯实时政教学资源基础——热点问题追踪
如上所述,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融合,其基础与保证就是对时政教学资源的充实,且这些资源能够链接到相关历史事件,从而做到优化教学,使教学有新闻有旧事,有大观有小议,学习价值最大化。
由于大多数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互联网,其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对于时政教学资源的搜集要秉持正确性、准确性与可教育性的原则。在实际政治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时政热点的取舍,只是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而实施“拿来主义”,会使学生只是关注琳琅满目的新闻事件,课堂实际效果不高。有的教师甚至将与国家方针相左的新闻言论也引入课堂,违背了政治教学的正面价值导向。按要求来看,时政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对于时政信息的搜集不能太过盲目,不能对学生个人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时政课堂的教学基础是新闻资源等,在利用新闻资源时一定要做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学生认知实际。
如近期的时政热点“TPP”事件资料:2015年10月,美国、日本参与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其与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等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且从参与的条件限制来看,中国参与该经济组织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时政角度来看,这个资料表面上反映了经济联盟或经济体对于局部经济的保护性,但实质上却是美国、日本为达成太平洋地区政治利益攫取所推行的经济封锁。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该事件与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经济封锁是相似的。同时,近年来我国陆续与澳大利亚、韩国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中韩自由贸易区”,并实施零关税与区域内经济扶持政策,这些都可以是该时政热点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动因。
此外,教師还可将该时政热点作为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课堂教育的延展性资料,引导学生不仅认识当前国内健康平稳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面对国外复杂的经济政治环境要有忧患意识、坚守精神与团结思维。诸如此类的热点信息,即可成为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融合的良好载体。
三、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融合的方法
时政教育虽然会带给课堂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究竟能否将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否让其发挥出较大的教育价值,将是最大难点。借鉴当前时政宣传教育中的诸多做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尝试以下方法予以实践。
(一)课前组织发布活动
教师对时政新闻、历史资料等的搜集渠道及数量毕竟有限,且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互联网、正规报刊、电视媒体中自主寻找、整理时政资源,并从学校图书馆、历史书籍中搜集具有教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以史为鉴”的良好习惯和理念,增强学生与社会发展相接轨的素质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倡召开“新闻发布会”,每节政治课前5分钟各小组都选出代表,发布“今日新闻播报”,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表述完整、准确,能够抓住新闻热点与要点。同时,可开辟“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以链接历史教育资源,重温历史经典,达成融合式教育的目的。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播报学生进行点评,遇到与思想政治课本有关的内容可就此延展开来,让学生提问题、谈感受、写心得等,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时政教学 历史教育 新闻发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5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重大事件的辩证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事件分析反思习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时政事件都在逐步进入史册,形成历史性的启示与教育。美国欧洲关系研究专家埃德尔认为,时政事件是某种意义上的历史延续,我们所研究的当前事件,若干年后将回归理性。最近几年,时事政治虽然被中考置于题干之中,但是其在思政教育中所占据的位置是不容挑战的。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在事件分析与教育价值上具有一致性,时政内容与历史进程中某些事件演进特征上具备高度的契合性。那么,如何加强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契合性,就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化的策略选择。
一、初中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契合理解
初中时政教学,其理论源于思想政治课本内部,而实践则面向于整个社会,与整个历史时期相串联,从而融合成积极、辩证而理性的思想认识。时政教学,必须将理论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将思想性与实践性相融合。
从初中时政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价值在于通过社会复杂多变的事件及信息搜集、挖掘与分析,规避对学生思维与认知有害的信息,进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具体事件的是非辩证能力。从历史教育内容来看,其所涉及的教育资源都是具体到某个时期的时政信息,是经过历史发展的筛选与积淀形成的典型信息材料。历史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透过历史事件对学生的认知理念、认知角度及认知方法结果形成引导与归正。从内容及价值上来看,初中时政教学及历史教育是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的时政教学实则是历史在当代的教育缩影。可见,初中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二者的契合点是极易找到的。
而反观具体时政课堂,与历史教育的融入是二者契合的价值延续。当然,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无论是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还是对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都必须做到公正与辩证,这也是二者融合的重点所在。因此,时事素材资源的攫取与教师辨析时事资料的方法等就是教育行为效果的保证。
二、夯实时政教学资源基础——热点问题追踪
如上所述,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的融合,其基础与保证就是对时政教学资源的充实,且这些资源能够链接到相关历史事件,从而做到优化教学,使教学有新闻有旧事,有大观有小议,学习价值最大化。
由于大多数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互联网,其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对于时政教学资源的搜集要秉持正确性、准确性与可教育性的原则。在实际政治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时政热点的取舍,只是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而实施“拿来主义”,会使学生只是关注琳琅满目的新闻事件,课堂实际效果不高。有的教师甚至将与国家方针相左的新闻言论也引入课堂,违背了政治教学的正面价值导向。按要求来看,时政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对于时政信息的搜集不能太过盲目,不能对学生个人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时政课堂的教学基础是新闻资源等,在利用新闻资源时一定要做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学生认知实际。
如近期的时政热点“TPP”事件资料:2015年10月,美国、日本参与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其与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等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且从参与的条件限制来看,中国参与该经济组织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时政角度来看,这个资料表面上反映了经济联盟或经济体对于局部经济的保护性,但实质上却是美国、日本为达成太平洋地区政治利益攫取所推行的经济封锁。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该事件与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经济封锁是相似的。同时,近年来我国陆续与澳大利亚、韩国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中韩自由贸易区”,并实施零关税与区域内经济扶持政策,这些都可以是该时政热点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动因。
此外,教師还可将该时政热点作为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课堂教育的延展性资料,引导学生不仅认识当前国内健康平稳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面对国外复杂的经济政治环境要有忧患意识、坚守精神与团结思维。诸如此类的热点信息,即可成为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融合的良好载体。
三、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融合的方法
时政教育虽然会带给课堂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究竟能否将时政教学与历史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否让其发挥出较大的教育价值,将是最大难点。借鉴当前时政宣传教育中的诸多做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尝试以下方法予以实践。
(一)课前组织发布活动
教师对时政新闻、历史资料等的搜集渠道及数量毕竟有限,且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互联网、正规报刊、电视媒体中自主寻找、整理时政资源,并从学校图书馆、历史书籍中搜集具有教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以史为鉴”的良好习惯和理念,增强学生与社会发展相接轨的素质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倡召开“新闻发布会”,每节政治课前5分钟各小组都选出代表,发布“今日新闻播报”,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表述完整、准确,能够抓住新闻热点与要点。同时,可开辟“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以链接历史教育资源,重温历史经典,达成融合式教育的目的。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播报学生进行点评,遇到与思想政治课本有关的内容可就此延展开来,让学生提问题、谈感受、写心得等,从而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