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真正地会学语文,受益终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兴趣 积累 习惯 态度
语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语文伴随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下面,我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谈点体会,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学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位名人讲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众所周知,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可见,兴趣在我们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啊!
二、注重积累
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要学好语文必须注重积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十分重视积累,有大量的名言警句昭示后人。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
1.随时积累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发现,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逛街时,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回家路上,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与人聊天时,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口袋笔记本,随身携带,随时把你发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2.摘抄积累
学语文,我们面对着大量的阅读机会,如果能将读过的文章雁过留声,把其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熟读,为我所用,那我们就不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了。我们不妨给自己下一个积累任务:规定自己每个星期摘抄20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写一篇50字的读书札记。无论何时,有阅读就有摘抄,读到精彩之处就把“精彩”留下。长此以往,我们“厚积”了,才可以“薄发”。
3.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包罗万象,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顾此失彼。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规律,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依水找源。我们可以归纳积累自己感到陌生的音、字、词(包括成语),可以归纳积累课内外自己不熟悉的典故、名言名句、文学文化常识,还可以归纳积累做题时得出的各种规律和技巧。
4.错题积累
语文学科也有不少特例,而这些特例往往是考试时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失误。因此,建立一本错题积累本,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把在平时考试、测验、练习、作业中做错了的题目用记录或剪贴的方式积累起来。每学期整理一遍,然后把已经很熟悉的已经改正过来的错误删除,接着再增加新的错误,到考试前温故知新,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犯错误之处,用“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三、养成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了,该会的都会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简直是第二天性,很多同学之所以学习取得突出成绩,与其说是勤奋刻苦的结果,不如说是良好的习惯使然。请同学们记住:好的习惯是朋友,让你受益;坏的习惯是恶人,使你受害。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了课前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课堂“记”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2.上课高效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高效听课是非常重要的。高效听课,是有目的的听课,有选择的听课,听老师讲解、分析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思维方法,听预习时未弄清楚的内容,听老师讲解与自己预习不一致的内容,比较中去听课,思维与老师接轨,与老师碰撞,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高效听课还必须与适当记笔记相结合,记的内容与上述听的内容要相一致,“记”是略记,记笔记不是抄笔记,是为后来的复习及高效作业服务的。
3.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过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等于重新学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过去的知识,达到获得新的收获的效果,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做作业,促进知识的消化,使知识的掌握进入运用的高级阶段;通过做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还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引起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培养总结、思考的习惯
“独学而天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思考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必须努力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仅要善于思考,善于交流,而且还要认真总结,把自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四、端正态度
《尚书》里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自满受损,谦虚利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强调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强不知以为知。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习要认真,不要马虎。以上所引例子老师讲学习态度的。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的肯定的或者消极的、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抑郁的一种内存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点。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人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步。
语文学科一旦你掌握了它,它就融化进你的思想、精神和行动之中,成为你生命的组成部分,你想丢掉它、忘记它也不可能。这就可看出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好语文会让你终身受益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兴趣 积累 习惯 态度
语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语文伴随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下面,我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谈点体会,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学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位名人讲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众所周知,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可见,兴趣在我们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啊!
二、注重积累
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要学好语文必须注重积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十分重视积累,有大量的名言警句昭示后人。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
1.随时积累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发现,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逛街时,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回家路上,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与人聊天时,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口袋笔记本,随身携带,随时把你发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2.摘抄积累
学语文,我们面对着大量的阅读机会,如果能将读过的文章雁过留声,把其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熟读,为我所用,那我们就不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了。我们不妨给自己下一个积累任务:规定自己每个星期摘抄20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写一篇50字的读书札记。无论何时,有阅读就有摘抄,读到精彩之处就把“精彩”留下。长此以往,我们“厚积”了,才可以“薄发”。
3.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包罗万象,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顾此失彼。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规律,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依水找源。我们可以归纳积累自己感到陌生的音、字、词(包括成语),可以归纳积累课内外自己不熟悉的典故、名言名句、文学文化常识,还可以归纳积累做题时得出的各种规律和技巧。
4.错题积累
语文学科也有不少特例,而这些特例往往是考试时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失误。因此,建立一本错题积累本,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把在平时考试、测验、练习、作业中做错了的题目用记录或剪贴的方式积累起来。每学期整理一遍,然后把已经很熟悉的已经改正过来的错误删除,接着再增加新的错误,到考试前温故知新,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犯错误之处,用“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三、养成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了,该会的都会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简直是第二天性,很多同学之所以学习取得突出成绩,与其说是勤奋刻苦的结果,不如说是良好的习惯使然。请同学们记住:好的习惯是朋友,让你受益;坏的习惯是恶人,使你受害。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了课前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课堂“记”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2.上课高效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高效听课是非常重要的。高效听课,是有目的的听课,有选择的听课,听老师讲解、分析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思维方法,听预习时未弄清楚的内容,听老师讲解与自己预习不一致的内容,比较中去听课,思维与老师接轨,与老师碰撞,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高效听课还必须与适当记笔记相结合,记的内容与上述听的内容要相一致,“记”是略记,记笔记不是抄笔记,是为后来的复习及高效作业服务的。
3.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过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等于重新学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过去的知识,达到获得新的收获的效果,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做作业,促进知识的消化,使知识的掌握进入运用的高级阶段;通过做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还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引起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培养总结、思考的习惯
“独学而天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思考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必须努力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仅要善于思考,善于交流,而且还要认真总结,把自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四、端正态度
《尚书》里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自满受损,谦虚利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强调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强不知以为知。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习要认真,不要马虎。以上所引例子老师讲学习态度的。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的肯定的或者消极的、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抑郁的一种内存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点。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人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步。
语文学科一旦你掌握了它,它就融化进你的思想、精神和行动之中,成为你生命的组成部分,你想丢掉它、忘记它也不可能。这就可看出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好语文会让你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