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学科微日记”,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感悟的,以学科内容为中心的,包括学科知识的总结、学科反思、学科纠错、学科摘记、学科故事、学科童话等文体形式的短小文字。具体到数学学科,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经验等。
近几年,我国已有不少学校的教师都十分关注数学日记,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在国家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中,“数学日记”的研究已成为一股热潮。我校申报的数学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微型数学日记的运用研究”已被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办准予立项。作为实验教师的我,想从新的角度对指导学生用数学日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一些研究与实践,从微型数学日记的类型、表现形式和评价模式着手,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此成果汇编成《小学中高年级微型数学日记集》。从课堂到课外,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数学日记有效教学的模式。我尝试从数学微日记的类型、有效性教学、评价模式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微日记的类型
自主预习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收获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预习,学生会对某些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时就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来,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学习。经常写此类数学日记可以改变孩子被动的学习局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回顾反思型。学生可以在某节课或某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回顾小结并记录下学习心得,寻求数学学习发展的轨迹。反思型数学日记的内容大致有:简明扼要地复述本节课或本次活动相关知识;哪部分知识学得较理想,哪些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虑;也可以对数学老师和某位同学的某种“做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务求真实反映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反思型数学日记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反思,进而对上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升,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阅读摘录型。通过阅读数学童话故事、数学历史故事、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或有意义的问题,附上自己的认识或议论。
思维导图型。对所经历的一个单元数学学习活动的叙写,教师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采用与众不同的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
巧妙解法型。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题目的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例如,平时自己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书后的思考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發展思维,而且能够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实践应用型。让学生跳出书本和教室的小圈子,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的记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
自主研究型。课堂上教师多“让位”,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学生带着数学悬念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过程,把从中发现某一个知识点的规律,体验到的深层次问题记录下来。学生尝到了自主探究的甜头,在今后的学习中,钻研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微日记的有效性教学
学习新课前,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采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实例写到数学日记中,并应用到学习内容中。有了课前的“预热”,课堂上的数学信息就会显得生活化、多样化,学生就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模式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其中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主要通过建模来完成,建模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模型去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采用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练习,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与教材相配套的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新发现,让学生把新感受、新现象记录下来,将数学日记的素材由课本知识拓展到课外,引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学生记数学日记,重在素材的搜集、整理,教师除了在这些方面进行指导外,还应重视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开展“数学金点子评比”“小小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调动学生记日记的情感因素,以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记日记。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把要求、题材告诉学生后,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这样才有新意,他们才能写出那一份童趣和童真。另外,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日记时,也要注意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修改。
微日记的评价模式
翻看学生的数学日记,仿佛走进了学生的世界,这里有学生多彩的生活,有学生无限的遐想,有学生学习方法的透漏,有时还有学生的喜怒哀乐。落实评价是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重要环节,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欣赏与肯定,体验收获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下一次的撰写欲望。数学日记评价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的现状,需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四种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这是一种最直观、最普遍的评价方式。数学老师对学生交来的每一则数学日记都要仔细阅读,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要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可以面对面地回答,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自我评价。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反思解决问题的途径,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等。
小组评价。学生是对数学日记最直接的感受者,他们应该最有发言权。班级里以4-6人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条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等开展学习评价活动,让学生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深化对数学日记的理解,培养交互评价的能力。
家长评价。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学生写数学日记时,家长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还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并写上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建议等,以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各方面的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通济小学)
近几年,我国已有不少学校的教师都十分关注数学日记,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在国家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中,“数学日记”的研究已成为一股热潮。我校申报的数学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微型数学日记的运用研究”已被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办准予立项。作为实验教师的我,想从新的角度对指导学生用数学日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一些研究与实践,从微型数学日记的类型、表现形式和评价模式着手,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此成果汇编成《小学中高年级微型数学日记集》。从课堂到课外,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数学日记有效教学的模式。我尝试从数学微日记的类型、有效性教学、评价模式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微日记的类型
自主预习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收获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预习,学生会对某些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时就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来,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学习。经常写此类数学日记可以改变孩子被动的学习局面,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回顾反思型。学生可以在某节课或某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回顾小结并记录下学习心得,寻求数学学习发展的轨迹。反思型数学日记的内容大致有:简明扼要地复述本节课或本次活动相关知识;哪部分知识学得较理想,哪些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虑;也可以对数学老师和某位同学的某种“做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务求真实反映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反思型数学日记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反思,进而对上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升,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阅读摘录型。通过阅读数学童话故事、数学历史故事、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摘录其中精彩片段或有意义的问题,附上自己的认识或议论。
思维导图型。对所经历的一个单元数学学习活动的叙写,教师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采用与众不同的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
巧妙解法型。主要是学生对某一道有挑战性题目的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例如,平时自己遇到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书后的思考题、数学刊物上的挑战题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發展思维,而且能够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实践应用型。让学生跳出书本和教室的小圈子,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的记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
自主研究型。课堂上教师多“让位”,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学生带着数学悬念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过程,把从中发现某一个知识点的规律,体验到的深层次问题记录下来。学生尝到了自主探究的甜头,在今后的学习中,钻研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微日记的有效性教学
学习新课前,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采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实例写到数学日记中,并应用到学习内容中。有了课前的“预热”,课堂上的数学信息就会显得生活化、多样化,学生就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模式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其中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主要通过建模来完成,建模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模型去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采用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练习,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与教材相配套的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新发现,让学生把新感受、新现象记录下来,将数学日记的素材由课本知识拓展到课外,引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学生记数学日记,重在素材的搜集、整理,教师除了在这些方面进行指导外,还应重视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开展“数学金点子评比”“小小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调动学生记日记的情感因素,以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记日记。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把要求、题材告诉学生后,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这样才有新意,他们才能写出那一份童趣和童真。另外,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日记时,也要注意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修改。
微日记的评价模式
翻看学生的数学日记,仿佛走进了学生的世界,这里有学生多彩的生活,有学生无限的遐想,有学生学习方法的透漏,有时还有学生的喜怒哀乐。落实评价是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重要环节,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欣赏与肯定,体验收获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下一次的撰写欲望。数学日记评价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的现状,需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四种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这是一种最直观、最普遍的评价方式。数学老师对学生交来的每一则数学日记都要仔细阅读,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要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可以面对面地回答,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自我评价。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反思解决问题的途径,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等。
小组评价。学生是对数学日记最直接的感受者,他们应该最有发言权。班级里以4-6人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条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等开展学习评价活动,让学生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深化对数学日记的理解,培养交互评价的能力。
家长评价。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学生写数学日记时,家长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还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并写上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建议等,以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各方面的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通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