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时值盛夏的鄂尔多斯市骄阳似火,但第七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活动依然开展的如火如荼。笔者有幸观摩了本次课堂教学展示部分高中组的五节课,其中,二节自选内容,三节规定内容。每节课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亮点,但从教材使用看,自选内容或许因为选用教材的自由度比较大,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理念常带有新颖性;而规定内容,因为教材相对固定,所以教法上较为常规,缺乏新意,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解决运动技能的习得和体能的有效提高,但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指定内容更便于观摩教师对教学的比较和研讨。笔者观察的五节课,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正是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把握与突破上;其次,部分课堂呈现出的项目本源性认识,也是展示课带给我们的一种引领,因为,项目的本源性挖掘,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项目的了解,而且项目的本质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从而为兴趣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教材革,新教学理念
自选内容分别是河南省张红英老师执教的《健美操基本步伐及自编组合套路》和新疆孙红霞老师执教的《长拳一段的对练》。两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出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比如,张红英老师在课堂最后的自编组合套路环节,首先为每个小组出示了组合造型图片,并要求各小组在图片的启发下,自行创编套路。该环节,如从教材本身的角度出发,似乎就是为了强化对本节课教师传授的基本健美操动作的巩固和提高,但实质上教师在进行健美操动作传授的同时,还着重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并且通过图片的引导形式传授了创新的方法。教学现场可以感受到,该阶段,学生的学习重心基本上都放在了如何创编的研讨上,而技能的学习则忽略为其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需要认识和凸显的。
张红英老师如果说在本节课体现的“用教材教”的理念还比较局限,那么《长拳一段的对练》一课则在该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和饱满。因为,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上课教师就指明了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正是教学理念创新的基调。而且在整节课中,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四个小组根据9块教学挂图提示在各自两位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当遇到教学难点时,小组长会提示某学生及时观看挂图,充分体现了互帮互学、自主学习。该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实质上,教师就是通过长拳对练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渔。
在专家点评和观摩教师互动环节,因为《长拳一段的对练》一课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比较大,结果出现了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环节相对比较少的境况,进而引发了诸多教师的疑问,并展开了现场较为激烈的探讨与争论。疑问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对于武术教材,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什么?事实上,体育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什么?在这里,不妨再度认识一下“教什么”与“用什么教”的内涵。试如语文学科认为,“教什么”是内容,是知识;“用什么教”是媒介,是载体[1]。在体育学科,贾齐[2]研究认为,“用什么教”中的“什么”指的是那些能被客观描述、观察的现象或事实,而“教什么”中的“什么”则可以解释为内含于那些被展示、被呈现、被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中所蕴含的关系。这两种认识或明或暗地揭示,教材仅是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并非教学的主体。事实上,不同的教材承载着万千幻化的知识和功用。课程标准强调三大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然是培养目标,则目标的内容都应是“教什么”中的“什么”,这也是教育作为育人的全面体现。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是侧重知识的传授,还是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在专家采访中,上述观点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张庆新老师的认同。
二、精选教法,凸显项目特征
“本源性”是一种哲学观,它探求世界的“第一原因”(始基)。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传统的运动项目,每一项传统项目无论在其文化内涵和要素组成上均达到了至上和完备的境界。教师在进行传统项目教学时,如对项目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则教学往往会流于形而上学,即注重单一的表面上的技术教学。在本次展示课中,高中指定教材《足球:运球过人接正脚背射门及体能练习》分别由来自东、北、南三各地区的教师先后执教。从内容把握上观察,三位教师都能够紧扣教材,将运球过人与正脚背射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從组织形式上观察,分组教学是三节课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另外一个比较隐蔽的特征,也是引起部分观摩教师和专家关注和共鸣的是在学法上体现出了项目的本源性,也即最根本的项目特性。尤以北京市窦震老师与上海市张婷老师的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北京市窦震老师采用两种练习方式体现项目的本源性。其一,接回传球射门,体现出足球运动的同伴配合特性;其二,运球过人射门,体现出足球运动的肢体对抗特性。在短短的30分钟(大会规定时间)的一节课中,运用两种组合练习,相信学生应该可以领悟到足球的运动特点。一是有别于隔网性质的肢体对抗;一是有别于个人挑战性质的同伴配合。
上海市张婷老师体现项目的本源性利用了三种方式,前两种与窦震老师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三种,张老师借助分层教学,安排了5对5攻防比赛、远距离4对4小组射门比赛和近距离3对3小组射门比赛。其中5对5攻防比赛,更加凸显了足球项目的团体配合与对抗的性质。一节课(30分钟)中,基本囊括了足球运动的全部特质,虽然在教学容量上有待商榷,但却向全国的体育教师们展示了一种教学理念——以项目的本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性。
足球运动,作为身体接触性对抗、同伴配合、团队意识比较显著的特征,三个地区的教师具有认识趋同性,只不过落实到教学中,侧重点各异。由消极防守练习过度到积极防守练习是三节课的共同教法,一改以往采用障碍物绕过接正脚背射门的单一型练习策略,均是项目本源性认识的充分体现。
三、结语
作为全国性的展示课,每节课可以说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基本上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教学智慧和教育理念。每节课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师的驾驭能力上都具有独到之处,唯有教学的理念可以绽放出地区的教研深度。自选内容与指定内容为上课教师与观摩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思维和观察视角,自选内容自由度高,个性强,极易体现风格化教学;指定内容限制性高、比较性强,利于挖掘和评判,但都不能脱离目标统领内容和教学方法服务于内容。
参考文献:
[1]常福胜.写事记叙文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22-24.
[2]贾齐,李捷.作为“关系”的体育课程内容——以“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为中心[J].体育与科学,2004,25(2):71-74.
一、研究教材革,新教学理念
自选内容分别是河南省张红英老师执教的《健美操基本步伐及自编组合套路》和新疆孙红霞老师执教的《长拳一段的对练》。两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出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比如,张红英老师在课堂最后的自编组合套路环节,首先为每个小组出示了组合造型图片,并要求各小组在图片的启发下,自行创编套路。该环节,如从教材本身的角度出发,似乎就是为了强化对本节课教师传授的基本健美操动作的巩固和提高,但实质上教师在进行健美操动作传授的同时,还着重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并且通过图片的引导形式传授了创新的方法。教学现场可以感受到,该阶段,学生的学习重心基本上都放在了如何创编的研讨上,而技能的学习则忽略为其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需要认识和凸显的。
张红英老师如果说在本节课体现的“用教材教”的理念还比较局限,那么《长拳一段的对练》一课则在该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和饱满。因为,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上课教师就指明了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正是教学理念创新的基调。而且在整节课中,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四个小组根据9块教学挂图提示在各自两位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当遇到教学难点时,小组长会提示某学生及时观看挂图,充分体现了互帮互学、自主学习。该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实质上,教师就是通过长拳对练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渔。
在专家点评和观摩教师互动环节,因为《长拳一段的对练》一课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比较大,结果出现了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环节相对比较少的境况,进而引发了诸多教师的疑问,并展开了现场较为激烈的探讨与争论。疑问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对于武术教材,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什么?事实上,体育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什么?在这里,不妨再度认识一下“教什么”与“用什么教”的内涵。试如语文学科认为,“教什么”是内容,是知识;“用什么教”是媒介,是载体[1]。在体育学科,贾齐[2]研究认为,“用什么教”中的“什么”指的是那些能被客观描述、观察的现象或事实,而“教什么”中的“什么”则可以解释为内含于那些被展示、被呈现、被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中所蕴含的关系。这两种认识或明或暗地揭示,教材仅是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并非教学的主体。事实上,不同的教材承载着万千幻化的知识和功用。课程标准强调三大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然是培养目标,则目标的内容都应是“教什么”中的“什么”,这也是教育作为育人的全面体现。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是侧重知识的传授,还是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在专家采访中,上述观点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张庆新老师的认同。
二、精选教法,凸显项目特征
“本源性”是一种哲学观,它探求世界的“第一原因”(始基)。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传统的运动项目,每一项传统项目无论在其文化内涵和要素组成上均达到了至上和完备的境界。教师在进行传统项目教学时,如对项目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则教学往往会流于形而上学,即注重单一的表面上的技术教学。在本次展示课中,高中指定教材《足球:运球过人接正脚背射门及体能练习》分别由来自东、北、南三各地区的教师先后执教。从内容把握上观察,三位教师都能够紧扣教材,将运球过人与正脚背射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從组织形式上观察,分组教学是三节课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另外一个比较隐蔽的特征,也是引起部分观摩教师和专家关注和共鸣的是在学法上体现出了项目的本源性,也即最根本的项目特性。尤以北京市窦震老师与上海市张婷老师的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北京市窦震老师采用两种练习方式体现项目的本源性。其一,接回传球射门,体现出足球运动的同伴配合特性;其二,运球过人射门,体现出足球运动的肢体对抗特性。在短短的30分钟(大会规定时间)的一节课中,运用两种组合练习,相信学生应该可以领悟到足球的运动特点。一是有别于隔网性质的肢体对抗;一是有别于个人挑战性质的同伴配合。
上海市张婷老师体现项目的本源性利用了三种方式,前两种与窦震老师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三种,张老师借助分层教学,安排了5对5攻防比赛、远距离4对4小组射门比赛和近距离3对3小组射门比赛。其中5对5攻防比赛,更加凸显了足球项目的团体配合与对抗的性质。一节课(30分钟)中,基本囊括了足球运动的全部特质,虽然在教学容量上有待商榷,但却向全国的体育教师们展示了一种教学理念——以项目的本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性。
足球运动,作为身体接触性对抗、同伴配合、团队意识比较显著的特征,三个地区的教师具有认识趋同性,只不过落实到教学中,侧重点各异。由消极防守练习过度到积极防守练习是三节课的共同教法,一改以往采用障碍物绕过接正脚背射门的单一型练习策略,均是项目本源性认识的充分体现。
三、结语
作为全国性的展示课,每节课可以说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基本上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教学智慧和教育理念。每节课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师的驾驭能力上都具有独到之处,唯有教学的理念可以绽放出地区的教研深度。自选内容与指定内容为上课教师与观摩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思维和观察视角,自选内容自由度高,个性强,极易体现风格化教学;指定内容限制性高、比较性强,利于挖掘和评判,但都不能脱离目标统领内容和教学方法服务于内容。
参考文献:
[1]常福胜.写事记叙文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22-24.
[2]贾齐,李捷.作为“关系”的体育课程内容——以“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为中心[J].体育与科学,2004,25(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