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949年解放,1951年就实行了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从1951年—2007年,56年里除去之间1966年—1976年因“文革”高考中断了的11年,加上从2002年由北京、上海首先开始的分省作文命题,再加上一些省的两选一或三选一的命题,高考作文题一共出现了121个大题目(小题目若干,略去不说)。这121个作文题分别陈列于下,让大家一目了然后,再行析说。
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材料作文“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年:材料作文——自拟题,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年:材料作文——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习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989年:材料作文“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材料作文,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①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00字)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500字)
1992年:材料作文,①记叙25分;②议论25分(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题目自拟)
1993年:材料作文——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题目自拟)
1994年:命题作文,《尝试》
1995年:材料作文,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看图作文,①说明文一篇;②议论文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材料作文——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一只鞋》
1999年: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2000年: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看四个图形后)
2001年:话题作文,诚信
2002年:全国卷是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上海卷是命题作文:面向大海。北京卷是话题作文:规则。诗歌均除外)
2003年:全国卷是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上海卷是话题作文:杂。北京卷是命题作文:转
折。诗歌均除外)
看到“文革”以前15年共16道高考作文题,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陈旧、老式,甚至古板不堪。有些作文题目还很明显地带有当时的时代印记,比如,1958年的作文题“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5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等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文革”后,我国于1977年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如果自1977年至今(2007年)算,刚好是一个30年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的确不假,1977年那时的高考作文命题,和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当时觉得很新鲜的题目,今天看来就毫无新意了。此真应了句名言“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不过,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7年这20年里,高考作文命题倒呈现出多元态势,缩写、改写、扩写、读后感、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等等纷纷登场亮相,显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全新的“话题作文”形式是从1999年开始的,一个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打破了以往作文的格式,给作文注入了一股活水,开创了作文的新局面,这的确是值得举世关注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话题作文的开放度、自由度是以往任何时期作文形式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这无疑是一场作文领域里的“革命”。这场“革命”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脚,给了学生作文以巨大的自由空间,真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情状。事实上,以往作文,很少见到过满分作文,而自从进入话题作文时代,满分作文就频频登场亮相了。这倒不是说其他格式的作文不能得满分,而是作文形式变革后的确带来了作文内容的变化,作文尴尬局面的改观。
还有一个现象不能不提及,那就是2001年(含2001年)以前,作文都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不存在多个作文题,最多是统一命制的两选一的两个题目。而从2002年开始,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单独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并存,出现了多家命题的格局。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分省命题得到空前繁荣,今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分省命题的顶峰,有16个省市区单独命题,加上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再加上江西命题作文的二选一多出的一个,竟然有19个作文题之多,这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前所未有的。
以上是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概述,下面我们主要针对表一、表二具体再作些分析解说,或者说是启示吧。
一、“命题作文”重振雄风
从表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传统的“命题作文”一度受到冷落。2004年更是跌到了一个低谷,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语文试卷16个作文题中,只有北京卷的“包容”和上海卷的“忙”两个命题作文,其余大多是“话题作文”。2005年,“命题作文”只增加了一个,一共3个。2006年增加到了5个,2007年却猛增至7个,占了该年总共19个作文题中的三分之一强。这的确说明了“命题作文”威力依旧,雄风再振,说明“命题作文”有着恒久的魅力,是一种检测作文水平的较好的命题方式。
二、“材料作文”卷土重来
为什么说“材料作文”卷土重来呢?表二也清晰地显示着。2004年无“材料作文”,2005年、2006年、2007年,依次递增,分别是3个、4个、5个。“材料作文”也是一种旧有的作文形式,也依然有着其生命力,同样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种方式。
三、“话题作文”强势不再
在这里,我们要多说一句“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其来势凶猛,2004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总共16个作文题中,它就占了13个,几乎全都是“话题作文”。正当人们看好“话题作文”,卷卷几乎都喜欢命制“话题作文”,人人几乎都喜欢写“话题作文”的时候,“话题作文”却显现出了其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出现了很多假大空文、套构、俗作,甚至拼凑文、抄袭文,尽管“话题作文”有让学生自由构思立意、自主拟题、自行选择文体等诸多优势,但较多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写作者的生命体验等,又让人们看到了其检测功能的不足之处。于是“话题作文”明显地在降温,由2004年的13个降到了2007年的6个,并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四、排除“诗歌体裁”的声音越来越明确
从表二我们也清晰地看到,2004年有4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5年有5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6年增至有8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7年更增到有9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文命题明确要求不写成“诗歌体裁”呢?绝大多数的高考命题专家的看法是,诗歌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写诗要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更要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恰当的表现形式,莫说高中生目前难以达到,就是大学生目前也没有达到写诗的水平。当然,这里说的是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然不排除少而又少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也有写诗的水平和才能。再加上诗歌好坏评判的标准很不一致,真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高考又是选拔性的考试,难写又难评判,当然就有理由限制写了。我也基本上赞同专家们的观点。同学们轻易不要用诗歌体裁作文,除非是十分有把握,否则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五、“关系型话题作文”已走到穷途末路
在“话题作文”盛行的年代,“关系型话题作文”是最走俏的,命题者动不动就命制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从表二看,2004年是“关系型话题作文”的鼎盛之年,16个作文题中就有9个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占了一半还多。可是到2007年只剩下了1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仍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关系型话题作文”几近穷途末路,寿终正寝。
六、各省命题已然成熟大胆创新
2004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呢?主要是因为各省刚刚开始试行单独命题,没有经验,命题者为了求稳,不出现重大的偏差和闪失,都纷纷跟着“老大哥”(全国卷)走,所以都命制出了相似的“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北京、上海两个“尝试者”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盲从全国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而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省市在几年的单独命题后,已经成熟了许多,有了很多实践经验,所命之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态势,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并关注的。今年有很多套试卷就命制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题,比如: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话题)、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命题)、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命题)、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话题)、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命题)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成熟之题,有创意之题,好评如潮之题。也确实,这些作文题已显示出了稳健、成熟的风格,自然、理性的内蕴,为写作者着想的人文关怀等等。
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1.“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或看图)作文”——高考作文仍将在这三大命题形式中进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更新颖的命题方式,仍然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或看图)作文”这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作文仍将至少维持两年。所以我们仍然应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以这三种形式为主。
(1)“命题作文”的优势在哪里呢?“命题作文”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题目简洁明了,它有着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写作者在同一个标题下立意成文,可以很准确地检测出写作者的作文水准,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在同一题下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区分开来。“命题作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的科举制度下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且不只是中考、高考采用“命题作文”,可以说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命题作文”的身影。我认为,在2008年的高考中,“命题作文”的数量将会达到一个高峰,也就是说,2008年的高考作文,将有超过今年7个的趋势,将有一半的省市出现“命题作文”的形式。所以我们平时复习迎考中一定要加强对“命题作文”的写作强化训练。
(2)“话题作文”仍将维持一定的局面。尽管“话题作文”在这一两年里明显地显现出了其天然的缺陷和不足,引起了人们的一片非议、斥责之声,但由于“话题作文”的自由度和开放性的无可替代,所以“话题作文”仍然是一种作文命题的模式,仍然不可忽视。
(3)“材料(或看图)作文”也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命题模式。“材料(或看图)作文”增加了一层难度,这就是审读材料的难度。如果说“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直接形式的作文题的话,那么“材料(或看图)作文”就是一种间接形式的作文题了。它首先要求考生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材料,提取材料的核心意思,再进行构思、立意,因此很多命题者钟爱“材料(或看图)作文”,往往命制此类作文题。比如今年全国Ⅰ的看图作文“摔了一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题。看图作文将有所增加,这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4)以上三种形式的作文命题,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命题作文”与“材料(或看图)作文”会多起来,而“话题作文”将逐步减少。
2.二选一的作文命题会多起来。命制两个或多个作文题供考生选择,这是对考生的一种人文关怀,让写作者有选择,不至于在一个题目下失语、困死。其实,以往很多年都有二选一的命题形式。2004年福建卷提供的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5个古今名人和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5个文学形象,任选其一作文,看似是二选一,实际上是十选一了。2006年还是福建卷,又命制了三选一的作文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卷也命制了二选一的作文题:①“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②“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些都透露着一个信号,二选一或多选一的作文命题模式将走俏。
3.体裁限制将可能有所放松。尽管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诗歌除外”的限制逐渐增多,2007年达到顶峰,有9道作文题明确标明“诗歌除外”,但事物往往是物极必反的。大家都限制诗体作文,就很快将不限制了,就像“话题作文”一样,2004年大家都命制“话题作文”,很快就都觉得其不新鲜了,“话题作文”数量锐减。更何况,每年还会出现一两篇诗体满分作文作榜样,所以限制性将逐步放弃,让人才大显身手。
4.“文体意识”要加强。自从文体放开以后,的确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作文。高考作文自选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自己自由选择一种文体,选议论文、选记叙文等等都可以,总之是一种文体。但有的同学就不是这样,写出的作文,根本就看不出是哪一种体裁。据此,有的命题者干脆就在题后附上限写的体裁,比如2005年北京卷的命题作文“说‘安’”,就明确说明要写成议论文体,而湖南卷的更是,2005、2006、2007连续三年都限写文体,只能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无论说不说明文体,都要有文体意识,这是考场作文最起码的要求。
5.一字二字题极具魅力。从2004年到2007年,仅这四年里就出现了很多一字二字作文题。这些题让人一看到就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琢磨,不像那些长长的材料题,光读完材料都要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例如:2004年上海卷的“忙”、2005年江西卷的“脸”、北京卷的“说‘安’”、2006年湖北卷的“三”、安徽卷的“读”、四川卷的“问”……都非常简洁,只有一个字。再如:2004年湖北卷的“买镜”、北京卷的“包容”、2005年广东卷的“纪念”、2006年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2007年广东卷的“传递”、辽宁卷的“我能”、福建卷的“季节”……也都非常醒目,只有两个字。作文命题简洁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6.作文命题将充分张显地域性特色。随着自主命题的省市的增多,更随着多年自主命题的经验的丰富,作文题将不仅会丰富多彩,更将充分地张显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大都表现在浓浓的地域性上。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地域性,不纯粹是指地理风俗、风土人情,而更多是体现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内容。譬如,2004年广东卷命制的“语言与沟通”作文题,就充分地反映了该地的文化特色:粤语的难听懂性,语言的这种障碍已经影响妨害到了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因此理顺语言环境已提到了人们的面前。而2004年上海卷命制的“忙”,则又体现着上海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以及其国际大都市的生活快节奏的现实。更加独具特色的一个题目是,2006年北京卷命制的“北京的符号”作文题,一看就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不仅体现着该市的文化特色,而且无形当中激发着该地域考生的自豪感。这些都启示我们,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多关注一下自己地方的特色,自己省市的独有的地理风俗、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内容,是备战来年高考作文的一项内容。
[作者通联: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
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材料作文“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年:材料作文——自拟题,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年:材料作文——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习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989年:材料作文“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材料作文,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①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00字)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500字)
1992年:材料作文,①记叙25分;②议论25分(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题目自拟)
1993年:材料作文——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题目自拟)
1994年:命题作文,《尝试》
1995年:材料作文,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看图作文,①说明文一篇;②议论文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材料作文——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一只鞋》
1999年: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2000年: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看四个图形后)
2001年:话题作文,诚信
2002年:全国卷是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上海卷是命题作文:面向大海。北京卷是话题作文:规则。诗歌均除外)
2003年:全国卷是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上海卷是话题作文:杂。北京卷是命题作文:转
折。诗歌均除外)
看到“文革”以前15年共16道高考作文题,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陈旧、老式,甚至古板不堪。有些作文题目还很明显地带有当时的时代印记,比如,1958年的作文题“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5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等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文革”后,我国于1977年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如果自1977年至今(2007年)算,刚好是一个30年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的确不假,1977年那时的高考作文命题,和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当时觉得很新鲜的题目,今天看来就毫无新意了。此真应了句名言“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不过,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7年这20年里,高考作文命题倒呈现出多元态势,缩写、改写、扩写、读后感、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等等纷纷登场亮相,显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全新的“话题作文”形式是从1999年开始的,一个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打破了以往作文的格式,给作文注入了一股活水,开创了作文的新局面,这的确是值得举世关注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话题作文的开放度、自由度是以往任何时期作文形式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这无疑是一场作文领域里的“革命”。这场“革命”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脚,给了学生作文以巨大的自由空间,真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情状。事实上,以往作文,很少见到过满分作文,而自从进入话题作文时代,满分作文就频频登场亮相了。这倒不是说其他格式的作文不能得满分,而是作文形式变革后的确带来了作文内容的变化,作文尴尬局面的改观。
还有一个现象不能不提及,那就是2001年(含2001年)以前,作文都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不存在多个作文题,最多是统一命制的两选一的两个题目。而从2002年开始,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单独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并存,出现了多家命题的格局。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分省命题得到空前繁荣,今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分省命题的顶峰,有16个省市区单独命题,加上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再加上江西命题作文的二选一多出的一个,竟然有19个作文题之多,这是高考作文命题史上前所未有的。
以上是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概述,下面我们主要针对表一、表二具体再作些分析解说,或者说是启示吧。
一、“命题作文”重振雄风
从表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传统的“命题作文”一度受到冷落。2004年更是跌到了一个低谷,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语文试卷16个作文题中,只有北京卷的“包容”和上海卷的“忙”两个命题作文,其余大多是“话题作文”。2005年,“命题作文”只增加了一个,一共3个。2006年增加到了5个,2007年却猛增至7个,占了该年总共19个作文题中的三分之一强。这的确说明了“命题作文”威力依旧,雄风再振,说明“命题作文”有着恒久的魅力,是一种检测作文水平的较好的命题方式。
二、“材料作文”卷土重来
为什么说“材料作文”卷土重来呢?表二也清晰地显示着。2004年无“材料作文”,2005年、2006年、2007年,依次递增,分别是3个、4个、5个。“材料作文”也是一种旧有的作文形式,也依然有着其生命力,同样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种方式。
三、“话题作文”强势不再
在这里,我们要多说一句“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出现得比较晚,但其来势凶猛,2004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总共16个作文题中,它就占了13个,几乎全都是“话题作文”。正当人们看好“话题作文”,卷卷几乎都喜欢命制“话题作文”,人人几乎都喜欢写“话题作文”的时候,“话题作文”却显现出了其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出现了很多假大空文、套构、俗作,甚至拼凑文、抄袭文,尽管“话题作文”有让学生自由构思立意、自主拟题、自行选择文体等诸多优势,但较多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写作者的生命体验等,又让人们看到了其检测功能的不足之处。于是“话题作文”明显地在降温,由2004年的13个降到了2007年的6个,并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四、排除“诗歌体裁”的声音越来越明确
从表二我们也清晰地看到,2004年有4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5年有5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6年增至有8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2007年更增到有9卷作文限制“诗歌体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作文命题明确要求不写成“诗歌体裁”呢?绝大多数的高考命题专家的看法是,诗歌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写诗要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更要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恰当的表现形式,莫说高中生目前难以达到,就是大学生目前也没有达到写诗的水平。当然,这里说的是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然不排除少而又少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也有写诗的水平和才能。再加上诗歌好坏评判的标准很不一致,真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高考又是选拔性的考试,难写又难评判,当然就有理由限制写了。我也基本上赞同专家们的观点。同学们轻易不要用诗歌体裁作文,除非是十分有把握,否则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五、“关系型话题作文”已走到穷途末路
在“话题作文”盛行的年代,“关系型话题作文”是最走俏的,命题者动不动就命制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从表二看,2004年是“关系型话题作文”的鼎盛之年,16个作文题中就有9个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占了一半还多。可是到2007年只剩下了1个“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仍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关系型话题作文”几近穷途末路,寿终正寝。
六、各省命题已然成熟大胆创新
2004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呢?主要是因为各省刚刚开始试行单独命题,没有经验,命题者为了求稳,不出现重大的偏差和闪失,都纷纷跟着“老大哥”(全国卷)走,所以都命制出了相似的“关系型话题作文”题。只有北京、上海两个“尝试者”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盲从全国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而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省市在几年的单独命题后,已经成熟了许多,有了很多实践经验,所命之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态势,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并关注的。今年有很多套试卷就命制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题,比如: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话题)、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命题)、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命题)、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话题)、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命题)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成熟之题,有创意之题,好评如潮之题。也确实,这些作文题已显示出了稳健、成熟的风格,自然、理性的内蕴,为写作者着想的人文关怀等等。
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1.“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或看图)作文”——高考作文仍将在这三大命题形式中进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更新颖的命题方式,仍然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或看图)作文”这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作文仍将至少维持两年。所以我们仍然应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以这三种形式为主。
(1)“命题作文”的优势在哪里呢?“命题作文”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题目简洁明了,它有着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写作者在同一个标题下立意成文,可以很准确地检测出写作者的作文水准,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在同一题下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区分开来。“命题作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的科举制度下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且不只是中考、高考采用“命题作文”,可以说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命题作文”的身影。我认为,在2008年的高考中,“命题作文”的数量将会达到一个高峰,也就是说,2008年的高考作文,将有超过今年7个的趋势,将有一半的省市出现“命题作文”的形式。所以我们平时复习迎考中一定要加强对“命题作文”的写作强化训练。
(2)“话题作文”仍将维持一定的局面。尽管“话题作文”在这一两年里明显地显现出了其天然的缺陷和不足,引起了人们的一片非议、斥责之声,但由于“话题作文”的自由度和开放性的无可替代,所以“话题作文”仍然是一种作文命题的模式,仍然不可忽视。
(3)“材料(或看图)作文”也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命题模式。“材料(或看图)作文”增加了一层难度,这就是审读材料的难度。如果说“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直接形式的作文题的话,那么“材料(或看图)作文”就是一种间接形式的作文题了。它首先要求考生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材料,提取材料的核心意思,再进行构思、立意,因此很多命题者钟爱“材料(或看图)作文”,往往命制此类作文题。比如今年全国Ⅰ的看图作文“摔了一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题。看图作文将有所增加,这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4)以上三种形式的作文命题,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命题作文”与“材料(或看图)作文”会多起来,而“话题作文”将逐步减少。
2.二选一的作文命题会多起来。命制两个或多个作文题供考生选择,这是对考生的一种人文关怀,让写作者有选择,不至于在一个题目下失语、困死。其实,以往很多年都有二选一的命题形式。2004年福建卷提供的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5个古今名人和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5个文学形象,任选其一作文,看似是二选一,实际上是十选一了。2006年还是福建卷,又命制了三选一的作文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卷也命制了二选一的作文题:①“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②“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些都透露着一个信号,二选一或多选一的作文命题模式将走俏。
3.体裁限制将可能有所放松。尽管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诗歌除外”的限制逐渐增多,2007年达到顶峰,有9道作文题明确标明“诗歌除外”,但事物往往是物极必反的。大家都限制诗体作文,就很快将不限制了,就像“话题作文”一样,2004年大家都命制“话题作文”,很快就都觉得其不新鲜了,“话题作文”数量锐减。更何况,每年还会出现一两篇诗体满分作文作榜样,所以限制性将逐步放弃,让人才大显身手。
4.“文体意识”要加强。自从文体放开以后,的确出现了一些“四不像”的作文。高考作文自选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自己自由选择一种文体,选议论文、选记叙文等等都可以,总之是一种文体。但有的同学就不是这样,写出的作文,根本就看不出是哪一种体裁。据此,有的命题者干脆就在题后附上限写的体裁,比如2005年北京卷的命题作文“说‘安’”,就明确说明要写成议论文体,而湖南卷的更是,2005、2006、2007连续三年都限写文体,只能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无论说不说明文体,都要有文体意识,这是考场作文最起码的要求。
5.一字二字题极具魅力。从2004年到2007年,仅这四年里就出现了很多一字二字作文题。这些题让人一看到就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琢磨,不像那些长长的材料题,光读完材料都要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例如:2004年上海卷的“忙”、2005年江西卷的“脸”、北京卷的“说‘安’”、2006年湖北卷的“三”、安徽卷的“读”、四川卷的“问”……都非常简洁,只有一个字。再如:2004年湖北卷的“买镜”、北京卷的“包容”、2005年广东卷的“纪念”、2006年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2007年广东卷的“传递”、辽宁卷的“我能”、福建卷的“季节”……也都非常醒目,只有两个字。作文命题简洁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6.作文命题将充分张显地域性特色。随着自主命题的省市的增多,更随着多年自主命题的经验的丰富,作文题将不仅会丰富多彩,更将充分地张显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大都表现在浓浓的地域性上。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地域性,不纯粹是指地理风俗、风土人情,而更多是体现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内容。譬如,2004年广东卷命制的“语言与沟通”作文题,就充分地反映了该地的文化特色:粤语的难听懂性,语言的这种障碍已经影响妨害到了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因此理顺语言环境已提到了人们的面前。而2004年上海卷命制的“忙”,则又体现着上海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以及其国际大都市的生活快节奏的现实。更加独具特色的一个题目是,2006年北京卷命制的“北京的符号”作文题,一看就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不仅体现着该市的文化特色,而且无形当中激发着该地域考生的自豪感。这些都启示我们,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多关注一下自己地方的特色,自己省市的独有的地理风俗、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内容,是备战来年高考作文的一项内容。
[作者通联: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