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知识、方法和观念三层面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了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以“高二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为例,总结了在体现统筹知识、方法和观念“三个层面”教学内容上的若干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知识内容;方法内容;观念内容;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3–0049–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关注知识教学,忽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思想)的教学,或者顾此失彼,处理不好三者的关系。近几年,笔者带领研究小组,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号召,在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上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形成的初步成果荣获“2014年上海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4期。本文以“高二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们在统筹知识、方法和观念(思想)“三个层面”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同行们请教。
   1 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立足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和观念内容三个层面展开,它们各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
  1.1 知识内容努力体现“三度”和“二性”
  核心知識呈现于课堂,要力求精准、简约(精度),同时要体现出一定的纵向发展(深度)和横向拓展(广度);教师要对相关的知识系统有全面的了解(系统性),在设计上要考虑课堂落实的实际效果(可行性)。
  1.2 方法内容努力体现本质和价值
  常规方法是基本组成,要重点总结其方法本质;创新方法是教学探索,要重点考量其使用价值;实用方法是重要补充,要确保其实施的效果。“方法内容”要努力体现方法的本质及其运用的价值。
  1.3 观念内容努力体现思想和观念
  化学学科观念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意识。中学化学的学科观念,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它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等。
   2 统筹“三个层面”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下面对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进行介绍和说明。
  2.1 教学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系统。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知识系统、原电池手段研究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观和守恒观;体验上海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的创新技术和工作效益,感悟化学对上海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设计意图:目标设计要努力对应内容维度,使内容落实有参照依据。第一,明示“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内容。这是一节复习课,整理知识系统是目标之一。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五对关系”,并结合原电池手段进行简约的图示整理(参见图9),既体现了知识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又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课堂上落实具有可行性。第二,凸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方法内容。本课中“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维度,方法内容理应要与之匹配,强化落实。本课中的方法内容立足在创新方法层面,即: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或思路的探索使用(利用“黑箱情景 原电池手段 知识系统”探索氧化还原反应,参见图4)。第三,彰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观念内容。本课关注落实学科观念层面的能量观、守恒观和化学价值观。
  2.2 重点、难点的设计
  重点:运用黑箱情景、知识系统和原电池手段研究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难点:恰当利用化工素材。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目标的重点维度是“过程与方法”,方法内容可以进一步体现在教学重点的文本描述中。本课化工素材较多,但要用得巧、用得好,才不会影响一堂课整体学科内容的落实。
  2.3 教学模式的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将方法内容重点体现在教学线索的设计中(如图2所示)。具体线索设计为:氧化还原知识系统和原电池手段共同形成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思路,即:(用电流计)判断电流方向→判断电子方向→判断电子得失→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进一步推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课堂的纵向结构由两个探究点组成,前者体会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手段和方法,后者运用该手段和方法研究新问题情景;横向结构,分别由针对问题的探究过程组成,其中方法内容蕴含在两个问题的探究环节中[3]。
  2.5 教学过程的设计
  2.5.1 第一阶段:感受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思路和方法
  黑箱情景:露出两根颜色相同的导线的发电装置(内置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3所示)。
  演示讨论:连接电流计,使指针偏转。然后,以问题群的形式提问并组织讨论,逐步形成如下的研究思路。
  总结思路:
  (1)判断电流方向(用电流计。依据:指针偏向的一端为正极)。   2.5.4 第四阶段:运用思路和方法研究新的问题情景3——氢氧燃料电池
  演示实验:使用氢氧燃料电池实验装置,让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氧气在短时间内产生电流使小风扇转动。
  学生探究:用前面的思路、方法开展完全自主探究,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以及谁是氧化剂、还原剂。
  师生互动:氢氧燃料电池有什么好处?(更加绿色、环保的产品)能量的转化形式是怎样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热能等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设计意图:第四阶段用时约5分钟。设计氢氧燃料电池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是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在拓展对氧化还原知识的了解(即:提升了知识广度)。同时,对能量观、守恒观、化学价值观等观念内容进行了恰当的体现和巧妙的落实;其中在绿色、环保观念上的提醒,是对观念内容之化学价值观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总结:本堂课整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系统,以及将原电池作为手段,研究了新情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产品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体现在产品工艺中的创意设计。其中蕴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本堂课学习的最大价值。
  投影(如图9所示):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用时约2分钟。五对关系是对氧化还原知识系统(即:知识内容)的最终文本总结强化;结合原电池符号的整个图示,是对创新方法(即:利用“黑箱情景 原电池手段 知识系统”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和总结。同时,提到了白象天鹅电池公司的产品,也在进一步强调化学知识的最终价值在于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课堂总结,尽管简短、概括,但这是对三个层面教学内容落实的全面回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东海,陆惠莲,吕成钢.关于中学化学学科内涵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學教学参考,2015,(4):15~18.
  [2]毛东海.试论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环节”与“方法”[J].化学教学,2012,(1):7~10.
  [3]毛东海.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线索和结构[J].化学教育,2012,(10):23~25.
其他文献
“做题要认真!检查要仔细!”自从我升入二年级后,这句話就成了妈妈的口头禅。  尽管这句话听得我耳朵都要起茧了,可我马虎的毛病还是没改掉。因此,大家都叫我“小马虎”。  放学一回家,我就开始写作业。“今天的数学作业太简单啦!”我心里暗自窃喜,突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妈妈叫我“小马虎”时的情形。  不行,我可不能再被看“扁”了。这次,我要细心、细心再细心,证明给妈妈看呢!我开始做题了,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一)  小蜗牛知道自己走路很慢,也知道树长得很快。但它听说过,曾经有一只蜗牛爬上了树的最顶端,虽然那只蜗牛用了半辈子的时间,但在下半辈子里成为了蜗牛家族里的传奇人物。  “我也要选一棵树。”小蜗牛对妈妈说,“我也想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妈妈微笑着,她总是这样鼓励着小蜗牛:“好啊,那你最好找一棵大一些的树。”  小蜗牛歪着头问:“大树很高,我爬上去的时间会很长很长,那样我会很想很想妈妈的。” 
伏生相传是孔门弟子宓子贱的后人。
摘要:通过显微镜、放大镜观察化学实验现象,不仅观察角度与设计思维独到,体现绿色化学观念,更推进了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进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显微镜;微型化学实验;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5-001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微型化学实验”英文翻译为“Micro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s”。“mi
Q博士失联了  “大事不好!”下午课间的时候,李晓东在教室里猛地叫了起来。  “是你的巧克力蛋糕吃光了?还是考试卷又要家长签字了?”林萌萌坐在李晓东的前面,转过头来打趣他。  “都不是!”李晓东突然压低了声音,趴在林萌萌耳朵边说,“我的电子手表刚收到A仔发来的消息,Q博士已经失联好几天了。你没有收到吗?”  “啊!”林萌萌吃惊地张大了嘴,一看手表,果然A仔也给自己发了消息,通知大家放学后去秘密基地
摘要:微课是基于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将精细处理后的知识点或小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5~15分钟的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课程。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课程形式灵活、课程内容多元的优势。以“盐类水解”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微课设计要选择适恰的教学内容,以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时段的学习;要进行深度的学情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真开发脚本,构建多元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
摘要: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含义、特征、类型;以“硝酸的性质及应用”为例,展示表现性评价开发过程中有关学习目标分析、选择表现性任务类型、描述表现性任务、评估表现性任务、研制评分规则的方法;同时还表述了案例实施的指导方法、评价过程、实施结果和存在的困惑。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27–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58-03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自从1999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一轮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考内容的改革,要求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通过多年的实践,今年提出了一套较完整能力目标,试题的命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要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