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本文主要根据“生活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搭建切实可行的“支架”,以期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做合一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彰显人文情怀,很多文章都叙述作者的生活经历,但这些生活经历因时间的洗礼,给如今的学生造成距离感,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吃不透、咽不下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生活即教育”在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法,即让学生将生活融入学习中,切身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内涵。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与教材中搭建支架,从而达成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一、支架一:用好多媒体
多媒体系统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信息,集文字、图形、音乐、动画等为一体,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一)视频播放
教学时穿插视频播放,可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可这“美景”“奇观”学生未必能真正感受到。以选编的《海上日出》为例,文中描绘了海上日出动静相宜的壮丽景观。学生也许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真实场景,印象模糊。苍白无力的文字撼动不了学生的心灵,而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从视觉、听觉等多种角度给学生最直观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瑰丽与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这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二)组图对比
组图对比,主要是从视觉方面给学生鲜明而强烈的感受,易于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教师在授课时发现,六年级学生难以理解老农耗费一生精力只为绿化种植的决心,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老农的做法,只是生搬硬套地记住了老农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崇高情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晋西北之前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图片,再展示创造了一片绿洲后的晋西北风景图,然后两组图片同时对比展示,学生瞬间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这片绿洲称之为奇迹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深刻感受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更促使学生暗下决心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 动画揭理
研究表明,实践和听觉并用能够提高认知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40分钟的课堂极少有人能坚持到下课,尤其是后半节课更难集中注意力。利用Flash动画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能被有趣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所吸引,很容易集中注意力,隐形拉长学生课堂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学生可从中体会成长中的快乐,并领悟到深刻的道理。文中的陀螺与学生了解的陀螺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很难想象文中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场面,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也就更难领悟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这时,教师借助Flash动画进行赛陀螺部分的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视觉方面看到两只陀螺外形的鲜明差异,加以教师的适当点拨,很快就能依据赛陀螺的动画简单说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与此同时,学生也能牢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在潜移默化中虚心做人、虚心做事。
二、支架二:连接“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生活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捕捉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记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汉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眼睛,在课堂上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的连接点,使其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辅助材料。
(一)生活体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点之一就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故富含生活气息的教材丝丝缕缕都散发着教育的芬芳。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文中,课文以三问三答的形式讲述了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课前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宠物,或走出家门,到动物园去观察。上课时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出现一种亲近感,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材料相勾连,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词义,并进一步引起学生课后观察并理解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学习经历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不仅仅是指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人们的学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之一的《学弈》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意思,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举例证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这个道理。当大家各自举例交流时,学生就会发现,不单单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学生的充分发言,能让学生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三)自然感知
“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点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风、水、动物声音的音频,先让学生听音频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对比读读作者听到它们声音的感受,由此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当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后发现,自己的感受非常单一,而且描述的语句很空洞,体现不出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反观文中语句,却是清新活泼、感受细腻。借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支架三:开展“综合实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指学习的狭义教育,更指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语文源于生活,仅获得情感体验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只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文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寫全面发展的能力,最终将语文融入实际,融入生活,为生活所服务。
(一)课内拓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册书中的综合性学习,开展独具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成长纪念册这一实践活动,编写时间轴,整理归纳小学六年校园生活的难忘事例,创意编写毕业赠言,激情歌咏毕业情怀,珍藏美好的成长记忆。本期的综合学习用各种形式,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
(二)课外实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早春美景,学生能明白诗句的意思,却理解不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教师可以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句,让学生走进自然,切身感受大自然早春的美景。教师先让学生以手感知初春小雨落下时的感觉,并观察被雨滋润后的小草,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天街小雨润如酥”所描绘的初春小雨滋润万物的无声景象。接着,再让学生在外出踏青时仰躺在草地上由远及近地观察身边的小草,学生会发现视线极远处的草一片翠绿,与天相接,而转头就能看到的小草却不是那般青翠,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领会了“草色遥看近却无”所描绘的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社会文化、自然文化的深层内涵,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从生活中寻找知识、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如此,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与生活产生关系,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和生活相勾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做合一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彰显人文情怀,很多文章都叙述作者的生活经历,但这些生活经历因时间的洗礼,给如今的学生造成距离感,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吃不透、咽不下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生活即教育”在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法,即让学生将生活融入学习中,切身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内涵。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与教材中搭建支架,从而达成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一、支架一:用好多媒体
多媒体系统可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信息,集文字、图形、音乐、动画等为一体,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一)视频播放
教学时穿插视频播放,可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可这“美景”“奇观”学生未必能真正感受到。以选编的《海上日出》为例,文中描绘了海上日出动静相宜的壮丽景观。学生也许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真实场景,印象模糊。苍白无力的文字撼动不了学生的心灵,而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从视觉、听觉等多种角度给学生最直观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瑰丽与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这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二)组图对比
组图对比,主要是从视觉方面给学生鲜明而强烈的感受,易于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教师在授课时发现,六年级学生难以理解老农耗费一生精力只为绿化种植的决心,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老农的做法,只是生搬硬套地记住了老农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崇高情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晋西北之前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图片,再展示创造了一片绿洲后的晋西北风景图,然后两组图片同时对比展示,学生瞬间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这片绿洲称之为奇迹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深刻感受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更促使学生暗下决心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 动画揭理
研究表明,实践和听觉并用能够提高认知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40分钟的课堂极少有人能坚持到下课,尤其是后半节课更难集中注意力。利用Flash动画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能被有趣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所吸引,很容易集中注意力,隐形拉长学生课堂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学生可从中体会成长中的快乐,并领悟到深刻的道理。文中的陀螺与学生了解的陀螺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很难想象文中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场面,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也就更难领悟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这时,教师借助Flash动画进行赛陀螺部分的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视觉方面看到两只陀螺外形的鲜明差异,加以教师的适当点拨,很快就能依据赛陀螺的动画简单说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与此同时,学生也能牢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在潜移默化中虚心做人、虚心做事。
二、支架二:连接“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生活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捕捉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记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汉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眼睛,在课堂上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的连接点,使其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辅助材料。
(一)生活体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点之一就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故富含生活气息的教材丝丝缕缕都散发着教育的芬芳。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文中,课文以三问三答的形式讲述了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课前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宠物,或走出家门,到动物园去观察。上课时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出现一种亲近感,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材料相勾连,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词义,并进一步引起学生课后观察并理解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学习经历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不仅仅是指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人们的学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之一的《学弈》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意思,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举例证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这个道理。当大家各自举例交流时,学生就会发现,不单单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学生的充分发言,能让学生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三)自然感知
“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点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风、水、动物声音的音频,先让学生听音频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对比读读作者听到它们声音的感受,由此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当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后发现,自己的感受非常单一,而且描述的语句很空洞,体现不出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反观文中语句,却是清新活泼、感受细腻。借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支架三:开展“综合实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指学习的狭义教育,更指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语文源于生活,仅获得情感体验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只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文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寫全面发展的能力,最终将语文融入实际,融入生活,为生活所服务。
(一)课内拓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册书中的综合性学习,开展独具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
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成长纪念册这一实践活动,编写时间轴,整理归纳小学六年校园生活的难忘事例,创意编写毕业赠言,激情歌咏毕业情怀,珍藏美好的成长记忆。本期的综合学习用各种形式,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
(二)课外实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早春美景,学生能明白诗句的意思,却理解不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教师可以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句,让学生走进自然,切身感受大自然早春的美景。教师先让学生以手感知初春小雨落下时的感觉,并观察被雨滋润后的小草,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天街小雨润如酥”所描绘的初春小雨滋润万物的无声景象。接着,再让学生在外出踏青时仰躺在草地上由远及近地观察身边的小草,学生会发现视线极远处的草一片翠绿,与天相接,而转头就能看到的小草却不是那般青翠,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领会了“草色遥看近却无”所描绘的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社会文化、自然文化的深层内涵,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从生活中寻找知识、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如此,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与生活产生关系,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和生活相勾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