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课程标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的目标为标准,以小组的结果为评价,以奖励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体系,这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行列式”的教学模式,班级平均人数约为45人,如果老师在班上总是1对45人,班上只有几个所谓的优秀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不得不请那几个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大多数学生都只能沦为旁观者。久而久之,由于没有更多的具体分工和任务,大多数学生就成为课堂的观众,更有甚者变得不关心课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这种消极的状况,因为合作学习让学生集中合作,而且也会让每个人积极参与。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个别学生会努力的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思考与看法,从而会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2.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
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较为单一、固化,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般都不高。这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格格不入的。合作学习符合这种教育价值,可以弥补“秧田式”教育的不足。合作学习是指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学习中来。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分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大大提高了参与课堂的机会。如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平行四边形可以转换成什么样的图形?它们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组的剪、移、拼等操作后,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其他学生的看法。
二、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引导独立思考,为小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在讨论前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充分理解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再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应该由教师整理出来,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和难点,也可以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值得商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这个课程时,我设计出了这样一个讨论题:“面对这些高矮不等的棋子,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怎样使每堆棋子一样多?”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做到有的放矢。
2.指导小组互动与合作,确保落实到位
首先,分组要灵活。在课前或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习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和谐”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通常其中一两个是优秀学生,一两个是中等学生,一两个是潜能学生。座位排位法是:以优秀学生或以潜能学生为中心的“小群体半圆式”排位,是合作学习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有一种自然格式,即为同桌和邻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教師引导学生,为合作学习群体共同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能使学生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互动,逐步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其次,分工要明确。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轮流当小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主持小组里的活动,并按教师与小组的具体要求组织交流与讨论。最后,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将由小组成员选出的代表报告。对于小组“发言人”,他可以获得小组成员的信任,他的内心自然充满了骄傲和使命,必然努力做到更好。除此之外,由于每次小组学习的“发言人”在不断改变,这样也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发言的机会,并且由此获得成就感。
第三,指点要巧妙。为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从浅层次到深层次,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整合自己和他人的意见,如何代表学生进行交流,给予详细而耐心的指导或示范。小组讨论,找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方法。
总之,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这是改变许多课堂中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重要一步,对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等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韦英哲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行列式”的教学模式,班级平均人数约为45人,如果老师在班上总是1对45人,班上只有几个所谓的优秀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不得不请那几个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大多数学生都只能沦为旁观者。久而久之,由于没有更多的具体分工和任务,大多数学生就成为课堂的观众,更有甚者变得不关心课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这种消极的状况,因为合作学习让学生集中合作,而且也会让每个人积极参与。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个别学生会努力的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思考与看法,从而会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2.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
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较为单一、固化,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般都不高。这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格格不入的。合作学习符合这种教育价值,可以弥补“秧田式”教育的不足。合作学习是指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学习中来。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分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大大提高了参与课堂的机会。如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平行四边形可以转换成什么样的图形?它们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组的剪、移、拼等操作后,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其他学生的看法。
二、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引导独立思考,为小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在讨论前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充分理解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再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应该由教师整理出来,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和难点,也可以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值得商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这个课程时,我设计出了这样一个讨论题:“面对这些高矮不等的棋子,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怎样使每堆棋子一样多?”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做到有的放矢。
2.指导小组互动与合作,确保落实到位
首先,分组要灵活。在课前或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习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和谐”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通常其中一两个是优秀学生,一两个是中等学生,一两个是潜能学生。座位排位法是:以优秀学生或以潜能学生为中心的“小群体半圆式”排位,是合作学习课堂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有一种自然格式,即为同桌和邻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教師引导学生,为合作学习群体共同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能使学生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互动,逐步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其次,分工要明确。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轮流当小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主持小组里的活动,并按教师与小组的具体要求组织交流与讨论。最后,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将由小组成员选出的代表报告。对于小组“发言人”,他可以获得小组成员的信任,他的内心自然充满了骄傲和使命,必然努力做到更好。除此之外,由于每次小组学习的“发言人”在不断改变,这样也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发言的机会,并且由此获得成就感。
第三,指点要巧妙。为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从浅层次到深层次,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整合自己和他人的意见,如何代表学生进行交流,给予详细而耐心的指导或示范。小组讨论,找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方法。
总之,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这是改变许多课堂中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重要一步,对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等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