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我们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关键词】兴趣化学教学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他们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而又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打下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吸引他们“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呢?
一、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同学生的情感联络,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
马卡连柯曾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科学合理的愉快教育,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
“施教之法,重在启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导”的关键。
1、适时巧妙质疑,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基础知识质疑、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习“钠”一节时,就要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当学生看到一系列实验现象后,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1)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而且熔成光亮小球?
(2)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不停地四处游动,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
(3)滴入酚酞溶液后“水”又为什么变红?
此时,学生脑子里充满了好奇,从而驱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知识学习中。
2.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如,讲《铝》时,这样导入新课:“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有人说铝是20世纪的金属,它确实当之无愧。然而你可知道仅仅在100年前,铝是多么昂贵——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越成就而获得了一个铝制的奖杯;拿破仑在宫廷盛宴中一人独享使用铝制餐具的殊荣……然而,几十年后,铝的身价暴跌,一下子涌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令人瞠目的变化归功于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他因发明了电解法冶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激励着后人去奋斗、探索。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的时期却姗姗来迟呢?我们今天就讨论使霍尔大伤脑筋的问题是什么。”
这段趣味性的语言,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描述就能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从而自然地在教师设计的思路上开始思维活动。
三、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恰当地使用激励,创造新奇趣味的学习情景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改进教和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或在提供的事实的过程中积极讨论思维;或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陶冶和净化。这样,可使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环境轻松和谐,教学气氛民主、活跃,教学目标便容易实现。
我们还可把课前录制好的演示实验录象带适时插播,通过放大慢镜头、反复放等方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操作更加规范。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并写出化学原理及条件,绘出装置图。然后,及时反馈、激励,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整理,适时投影、展示重要的知识点、化学原理等等。还可以播放生活中应用相关化学原理的录像片段,这样学生情绪高涨,极具学习成就感;这是,我们趁机设问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知识、原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四、适当开展科技活动,使学生在运用中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科技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学至于用,开发智力,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让学生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利用现有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小实验;或结合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或依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让学生搜集、整理身边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查资料等方法查找与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等。通过调查、观察、讨论与动手检测等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发现力。 特别是当学习上有所成就时,化学这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能使学生窥探到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背后的原理,能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学习、求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怎样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知表象背后的奥秘。这样学生就会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求知满足的体验者,从而其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于无形中了。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没有主体能动作用,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促进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化学教学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他们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而又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打下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吸引他们“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呢?
一、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同学生的情感联络,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
马卡连柯曾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科学合理的愉快教育,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
“施教之法,重在启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导”的关键。
1、适时巧妙质疑,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基础知识质疑、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习“钠”一节时,就要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当学生看到一系列实验现象后,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1)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而且熔成光亮小球?
(2)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不停地四处游动,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
(3)滴入酚酞溶液后“水”又为什么变红?
此时,学生脑子里充满了好奇,从而驱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知识学习中。
2.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如,讲《铝》时,这样导入新课:“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有人说铝是20世纪的金属,它确实当之无愧。然而你可知道仅仅在100年前,铝是多么昂贵——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越成就而获得了一个铝制的奖杯;拿破仑在宫廷盛宴中一人独享使用铝制餐具的殊荣……然而,几十年后,铝的身价暴跌,一下子涌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令人瞠目的变化归功于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他因发明了电解法冶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激励着后人去奋斗、探索。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的时期却姗姗来迟呢?我们今天就讨论使霍尔大伤脑筋的问题是什么。”
这段趣味性的语言,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描述就能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从而自然地在教师设计的思路上开始思维活动。
三、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恰当地使用激励,创造新奇趣味的学习情景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改进教和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或在提供的事实的过程中积极讨论思维;或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陶冶和净化。这样,可使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环境轻松和谐,教学气氛民主、活跃,教学目标便容易实现。
我们还可把课前录制好的演示实验录象带适时插播,通过放大慢镜头、反复放等方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操作更加规范。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并写出化学原理及条件,绘出装置图。然后,及时反馈、激励,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整理,适时投影、展示重要的知识点、化学原理等等。还可以播放生活中应用相关化学原理的录像片段,这样学生情绪高涨,极具学习成就感;这是,我们趁机设问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知识、原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四、适当开展科技活动,使学生在运用中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科技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学至于用,开发智力,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让学生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利用现有的物品完成某一个化学小实验;或结合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或依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让学生搜集、整理身边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查资料等方法查找与生产、生活相关信息等。通过调查、观察、讨论与动手检测等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发现力。 特别是当学习上有所成就时,化学这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能使学生窥探到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背后的原理,能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学习、求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怎样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知表象背后的奥秘。这样学生就会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求知满足的体验者,从而其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于无形中了。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没有主体能动作用,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促进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