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环境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缺乏对环境教育的重视,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目的是为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方法意识
地理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责任,对学生后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缺乏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后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理教学是建立在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之上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环境、利用环境、保护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观。就中学地理教学而言,是以地球环境为开端的,然后介绍人来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有着较强的可行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存在互补性,前者是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正确认识,了解相应的环境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的保护环境;后者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使学生自觉的形成环境意识。可见,地理教学的很多内容是环境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二期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环境观的重要手段。其次,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关注人类社会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中学地理教学加强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需要对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进而引导学生用环保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需求,采取有效的手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借助多媒体渗透环境教育
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避免单纯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口头描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些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学习森林的相应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北京沙尘暴”等录像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的认识到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然后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讨论灾害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人类滥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等诸多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纸、拒绝用一次性筷子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可见,开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直观的资料,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达到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借助地理数据表格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据表格来对问题进行直观的呈现,进而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其中借助数据表格便于向学生呈现整体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据表格引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将地球上的水用扇形图展示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上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使学生明确地球上的可用淡水是有限的,需要节约用水。可见,通过表格数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通过讨论缺水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呼吁大家要节约用水,不污染水,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再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好行为。
(三)地理教学中引入环保话题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外,还需要借助环保话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的考虑当前的环境问题,为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结合某一环保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编写、漫画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使环保教育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情趣和热情,共建绿色家园,提高环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把地理教学引入到课堂之外,即让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应的环保资料,并结合课本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樣就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同时对学生观察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乡土地理教育,培养环境习惯
乡土地理教育可以说是将某些乡土的地理现象视为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校课程,有效的消除了学生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公共场所,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亲自栽培一些花、草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可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让他们亲自体验河水变浑了,垃圾变多了,空气被污染了等,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并不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做、随时随地都要做的事,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应将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深入推进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培英.学校环境教育给地理课堂教学的启示[J].地理教育,2011(04)
[2]袁德翼.地理教育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12)
[3]卢俊新.中学地理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初探[J].地理科技,2010(11)
[4]韩英英.环境行为能力培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J].环境期刊,2011(03)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方法意识
地理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责任,对学生后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缺乏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后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理教学是建立在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之上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环境、利用环境、保护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观。就中学地理教学而言,是以地球环境为开端的,然后介绍人来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有着较强的可行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存在互补性,前者是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正确认识,了解相应的环境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的保护环境;后者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使学生自觉的形成环境意识。可见,地理教学的很多内容是环境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二期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环境观的重要手段。其次,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关注人类社会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中学地理教学加强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需要对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进而引导学生用环保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需求,采取有效的手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借助多媒体渗透环境教育
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避免单纯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口头描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些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学习森林的相应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北京沙尘暴”等录像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的认识到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然后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讨论灾害形成的原因,认识到人类滥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等诸多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纸、拒绝用一次性筷子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可见,开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直观的资料,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达到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借助地理数据表格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据表格来对问题进行直观的呈现,进而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其中借助数据表格便于向学生呈现整体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据表格引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将地球上的水用扇形图展示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上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使学生明确地球上的可用淡水是有限的,需要节约用水。可见,通过表格数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通过讨论缺水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呼吁大家要节约用水,不污染水,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再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好行为。
(三)地理教学中引入环保话题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外,还需要借助环保话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的考虑当前的环境问题,为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结合某一环保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编写、漫画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使环保教育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情趣和热情,共建绿色家园,提高环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把地理教学引入到课堂之外,即让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应的环保资料,并结合课本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樣就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同时对学生观察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乡土地理教育,培养环境习惯
乡土地理教育可以说是将某些乡土的地理现象视为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校课程,有效的消除了学生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公共场所,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亲自栽培一些花、草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可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让他们亲自体验河水变浑了,垃圾变多了,空气被污染了等,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并不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做、随时随地都要做的事,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应将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深入推进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培英.学校环境教育给地理课堂教学的启示[J].地理教育,2011(04)
[2]袁德翼.地理教育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12)
[3]卢俊新.中学地理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初探[J].地理科技,2010(11)
[4]韩英英.环境行为能力培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J].环境期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