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这首词与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颇多相似,两首词均是作者晚年某一元宵节所写。上片写今,写当前的景物,;下片从今昔对比中见感情,界限比较分明。都具体地、生动地反映了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透露些物质生活的变化。虽均是元宵节,但前者是傍晚所作,此首是夜晚所作。它叙述了词人在热闹的元宵节里,观灯之际与旧日相知的妓女重逢的伤今追昔之作。从这篇作品中见到的以元宵节日为舞台,一边叙述其间发生的事,一边抒发感慨的作风,在柳永之前的其他作者写相同题材的诗词中非常少见。
上片头三句,以四字对句起头。所写是夜晚时分的“街”、“市”、“城”,本很寻常,但以“画鼓”、“兰灯”、“皎月”来刻画他们,就显出街道之热闹、城市之喜庆,并且暗示出夜晚天气晴和美好,正适合欢度佳节的意思。“清都”四句,仍是写景,但起三句是写局部之景,属于东京中的某部分;这四句是写总览之景,是属于东京的整体,所以并不范重。词自中、晚唐以来,主要是在酒筵中用于妓女歌唱的,在苏、辛以前,大体沿袭了这种传统。宋代商业繁荣与歌妓活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欢门:酒楼食店以五彩装饰的门面)。唯任店入其门(任店:食肆名称),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閤子(閤子:酒店来客就餐的包间)。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柳永作为一个典型的风流浪子,词作约212首词中歌妓词有149首,与歌妓的关系自然不言而喻。这样一来,词人难免会产生想要重游旧地的想法。于是,有意“缓听”,来到了旧时相知的“人家”。这里的“缓听”也点出来词人对平康坊是有一定的记忆与情感的,由此自然地引出下片词人与歌妓相认的心路历程。
下片分两层:前六句忆昔,后四句伤今。“向绮罗”两句对应上片词人有意徘徊在“那人家”外,同时“‘向’而不往”也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雅态”四句,“娇波艳冶,巧笑依然”,一个“娇”字,一个“巧”字,不仅回忆了眼前人从前的音容笑貌,并且也勾勒出一个少女娇羞与灵动的美好。曾忆得那次第,自己意气蓬发,她亦风华正茂。而现在,对方依旧明艳动人,对自己热情如昨,虽然对她仍心怀情意,但情势完全不同了。后四句中,“墙头马上”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見知君即断肠。”对方的“有意相迎”词人虽看在眼里,但不管怎样,此时的词人作为“名宦”,再也不是当年飞扬跋扈个性强烈的风流少年了,出于无奈不得不“拘检”行为(“拘检”出自《后汉书·左雄传》:“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面对这样的情形,“漫”、“迟”写出了他犹豫不前的行状,内心感叹着自己这些年的磨砺,早已让自己“减尽风情”。可见词的最后两句是词人为自己犹豫的行为做出的解释。至此,便昭示出词人与女主人公的反转结局,一改前面的喜悦氛围,留下相顾无言的惨淡收场。词人与这位歌妓的悲剧,在叔本华提出的三大悲剧类型中,属于第三类“一般人在日常环境中由于各种关系的牵制而形成悲剧”,这种悲剧没有恶势力和命运作祟,反而愈加惨痛。这首词中不但有词人今昔地位境况之变,还有自我心境之别,所以读来更觉冷清黯淡,令人惋惜。
柳永晚年的词,语言方面相比前期的词而言,明显不使用市井习用的俗语词汇,而使用较为精炼的白话,与前期有较大的区别,词语更为凝练,字斟句酌。同时也引用一些常见事典,语言虽不再俚俗,但仍保持了明白晓畅的特点;内容方面也以对前期生活的追悔为主,不再表现市民的生活情趣,尤其是描写与旧识重逢时的喜悦之情,更衬托出作者对往事的感慨;词的表现方式也趋于含蓄,注重追求意境,充满“言尽而意无穷”的韵味,结构较严密细致,感情表达由浅入深。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为柳永后期向雅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不断创新,对后世雅词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具有深远的意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这首词与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颇多相似,两首词均是作者晚年某一元宵节所写。上片写今,写当前的景物,;下片从今昔对比中见感情,界限比较分明。都具体地、生动地反映了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透露些物质生活的变化。虽均是元宵节,但前者是傍晚所作,此首是夜晚所作。它叙述了词人在热闹的元宵节里,观灯之际与旧日相知的妓女重逢的伤今追昔之作。从这篇作品中见到的以元宵节日为舞台,一边叙述其间发生的事,一边抒发感慨的作风,在柳永之前的其他作者写相同题材的诗词中非常少见。
上片头三句,以四字对句起头。所写是夜晚时分的“街”、“市”、“城”,本很寻常,但以“画鼓”、“兰灯”、“皎月”来刻画他们,就显出街道之热闹、城市之喜庆,并且暗示出夜晚天气晴和美好,正适合欢度佳节的意思。“清都”四句,仍是写景,但起三句是写局部之景,属于东京中的某部分;这四句是写总览之景,是属于东京的整体,所以并不范重。词自中、晚唐以来,主要是在酒筵中用于妓女歌唱的,在苏、辛以前,大体沿袭了这种传统。宋代商业繁荣与歌妓活跃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欢门:酒楼食店以五彩装饰的门面)。唯任店入其门(任店:食肆名称),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閤子(閤子:酒店来客就餐的包间)。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柳永作为一个典型的风流浪子,词作约212首词中歌妓词有149首,与歌妓的关系自然不言而喻。这样一来,词人难免会产生想要重游旧地的想法。于是,有意“缓听”,来到了旧时相知的“人家”。这里的“缓听”也点出来词人对平康坊是有一定的记忆与情感的,由此自然地引出下片词人与歌妓相认的心路历程。
下片分两层:前六句忆昔,后四句伤今。“向绮罗”两句对应上片词人有意徘徊在“那人家”外,同时“‘向’而不往”也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雅态”四句,“娇波艳冶,巧笑依然”,一个“娇”字,一个“巧”字,不仅回忆了眼前人从前的音容笑貌,并且也勾勒出一个少女娇羞与灵动的美好。曾忆得那次第,自己意气蓬发,她亦风华正茂。而现在,对方依旧明艳动人,对自己热情如昨,虽然对她仍心怀情意,但情势完全不同了。后四句中,“墙头马上”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見知君即断肠。”对方的“有意相迎”词人虽看在眼里,但不管怎样,此时的词人作为“名宦”,再也不是当年飞扬跋扈个性强烈的风流少年了,出于无奈不得不“拘检”行为(“拘检”出自《后汉书·左雄传》:“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面对这样的情形,“漫”、“迟”写出了他犹豫不前的行状,内心感叹着自己这些年的磨砺,早已让自己“减尽风情”。可见词的最后两句是词人为自己犹豫的行为做出的解释。至此,便昭示出词人与女主人公的反转结局,一改前面的喜悦氛围,留下相顾无言的惨淡收场。词人与这位歌妓的悲剧,在叔本华提出的三大悲剧类型中,属于第三类“一般人在日常环境中由于各种关系的牵制而形成悲剧”,这种悲剧没有恶势力和命运作祟,反而愈加惨痛。这首词中不但有词人今昔地位境况之变,还有自我心境之别,所以读来更觉冷清黯淡,令人惋惜。
柳永晚年的词,语言方面相比前期的词而言,明显不使用市井习用的俗语词汇,而使用较为精炼的白话,与前期有较大的区别,词语更为凝练,字斟句酌。同时也引用一些常见事典,语言虽不再俚俗,但仍保持了明白晓畅的特点;内容方面也以对前期生活的追悔为主,不再表现市民的生活情趣,尤其是描写与旧识重逢时的喜悦之情,更衬托出作者对往事的感慨;词的表现方式也趋于含蓄,注重追求意境,充满“言尽而意无穷”的韵味,结构较严密细致,感情表达由浅入深。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为柳永后期向雅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不断创新,对后世雅词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具有深远的意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