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几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感,是指语言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只要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语文素材就能信手拈来,不需要再仔细思考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后,由“量变”转为“质变”的一种成果。学生如果能培养出语感,即意味着学生的语文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因此,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目标。
  一、引导学生“读”来培养语感
  要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就要引导学生读语文,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是培养语文语感的关键。初中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
  (一)用眼睛读
  用眼睛读,是指教师要挑选一批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让初中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只要学生觉得读书有意思,愿意长期不懈的阅读,就能培养出语感。如初中生比较喜欢阅读背景不太复杂、情节比较曲折的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大仲马的《三剑客》。大仲马的作品通俗易懂,学生能轻松地从他的描述中了解历史背景;大仲马对人物的刻划也非常简洁鲜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三剑客》中达达尼昂的勇敢、自我、忠诚,阿拉斯的优雅、内敛、智慧,波托斯的好斗、虚荣、热情、不拘小节,阿拉密斯的儒雅、城府、风流、重义等人物个性。学生读书多,眼界就会逐渐开阔,语感就能慢慢形成。
  (二)用语言读
  用语言读,是指用朗诵的方法阅读经典名篇、名著。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习惯用眼睛阅读而忽视用语言朗读,他们认为朗读阅读速度慢,学习时太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朗读能集中注意力,能有效揣摩文中的情感。通过边揣摩边朗读,更能理解名篇、名著的精华。比如在讲授《出师表》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到通过朗读,才容易发现自己哪些字词还未理解透彻;才能感受到字词的韵律和古文的美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录下自己的朗读并和音频材料中的朗读作对比,让学生感受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差距,从而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三)用耳朵“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重视让学生用耳朵“读”。这是由于过去科技不发达,学生不能人手拥有一台“随身听”,同时也得不到充足的录音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有随身听的功能,学生可利用这些设备听经典评书、听有声故事等,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比如像《三国演义》、《水浒》等经典名著都有评书节目,学生可以通过听评书来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语感。
  二、引导学生“思”来培养语感
  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仅仅只是了解了文章中的知识,却不能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就不能灵活应用,或应用时出现知识缺陷。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读”书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移山》这课时,基本观点是说愚公是一个执着的人,表面上他很愚笨,但在他的努力下,山一点一点被移走;智叟表面上很聪明,但他遇到问题只会逃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但也有学生提出,如果愚公一直用这种笨方法移山,他的工作效率非常低,如果他离开大山,可以去寻找更快更好的移山之法,这样不是效率更高吗?所以取愚公的意志,智叟的灵活更能达成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长时间的积累之下定能形成语文语感。
  三、引导学生“行”来培养语感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积累的知识也就以书本知识居多,情感体验极其稀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亲自去感受,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情感体验,以后在需要应用语文知识时,就能心有所感,即时创作。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故乡》时,可引导学生向父辈询问过去故乡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自己去故乡旅行,亲自感受故乡的变化。学生通过旅游,对故乡有发自内心的感情,这就会成为其将来写作时的好素材。
  所谓语文语感,就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知识以后,在应用时能出现条件反射般的反应。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才能培养出语文语感,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抓好“读”“思”“行”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深化语文知识、热爱语文知识。学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学习,就会逐渐培养出语文语感。
其他文献
德尔瓦似乎是一位“臭名昭著”的大牌艺术家,喜爱运用极为猖狂或精致的玩笑调戏生命。在1999年的作品《肛门之吻》中,利用红色印章的方式在纸上印出肛门的形状与褶皱;2000年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格列佛游记》《简·爱》等经典国外作品,初中教材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精选国外优秀作品给初中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这个年龄段适合学习的外国文学作品。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距,加上初中生阅历有限,所以初中生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学习国外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用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优秀的外国文学中
著名澳大利亚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在纪录片《蒙娜丽莎的诅咒》中说过,艺术的作用在于"让我们获得对所生存的世界的一种更清晰、更智性的认识",提供一个"别样之境,让我们意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是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寻找到枯燥的知识学习的乐趣。  反观现在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在中考应试的压力之下学生学习刻苦,但感觉枯燥乏味;多门学科的繁重任务,加之学习难度加大、跟不上整体进度,让学生在学习中
请看下面的语例:  ①2012年考研数学: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文题)(载《研究生考试网》2011年12月26日)  ②踏踏实实答题 与不必要的错误说再见(文题)(作者:丁铁毅 载《小学教育》2012年6月20日)  ③家装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文题)(载“湛江购房网”2010年9月25日)  ④购房前需要知道的几件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载《大连晚报》2012年03月15日)  ⑤租房找正规中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可用素材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学生由于作业任务繁重而没有时间阅读;二是教师会利用宝贵的时间讲述理论知识,而没给学生留下阅读的时间;三是学生即使阅读了,却没有将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真正运用到写作中,不能学以致用,教师也没有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读写能有效结合的能力作为自己
橱柜里放着一把蓝色的雨伞。随着时光的流逝,雨伞逐渐褪去了鲜艳的湛蓝色。虽然鲜艳不再,可我每次看到它总会生出无限的感动与幸福。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在雨天撑着这把雨伞去学校接我,蓝色的雨伞格外的鲜艳,我总能够在人群中迅速地找到妈妈。于是我们高兴地撑着雨伞走进雨中,在我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幸福的脚印。  一个雨天,妈妈依然撑着那把雨伞来接我。在雨伞下,我无意间抬起头:我的头顶是一片湛蓝,妈妈的头顶却
巴洛克常常给人一种肉体的感觉。颜磊以巴洛克为题对鲁本斯、米开朗基罗、马奈等一些大师的名画进行了观念性的改造。我很感兴趣这一系列绘画的视点问题,其实这些画截取的都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语音、语义、语法等正确理解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一、初中生语感培养的意义  (一)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
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通常采取逐步“消元”的策略,变“多元”为“一元”,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因此,抓住方程组的特点,灵活运用“消元”的策略,有助于变“多元”为“一元”.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整体代入消元  例1 解方程组3x+2y=1,①2x+4y=-2. ②  分析:方程组中y的系数成倍数关系,把①变形为2y=1-3x,并将其看作一个整体代入②中,可直接消去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