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女性视角”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女性视角,思考,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1-0058-04
  
  近些年来,有关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起来,这对于开拓我们的历史教育思维,扩大历史教育视野,革新历史教育观念,启发教学实践,无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主编的《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笔者最近一直在学习这本教育专著,受益匪浅。
  
  一、女性视角
  
  通读完这本评介国外历史教育论著,笔者感触比较深的是,妇女史完全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进入学校历史课程标准中,从而成为历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女性视角的立场,即从女性群体的立场出发来分析历史上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历史教育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重要特点,有助于增强历史认识的丰富性,拓展历史认识的全面性,增强问题分析的深刻性。这也是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在“妇女史”课程内容上给我们的一个启发。这样的案例特别多,摘选部分如下:
  1 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9- 12年级”):通过“分析殖民地时期妇女婚前和婚后的财产权”,帮助学生“理解英属美国的社会变化和文化变革”。
  2 英国《历史课程标准》(学段三):通过英国1500-1750年间“女性不断变化的角色”,认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3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历史课程标准》(4-5学段):在“澳大利亚1914年以来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学习主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妇女如何赢得了投票的权利?”在“澳大利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主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有:“战争对妇女角色有何影响?”在“澳大利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主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后方民众中的妇女发挥了什么作用?”在“战后到70年代的澳大利亚”学习主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妇女解放运动有什么目标、采取了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成果?澳大利亚社会中,对待妇女与男性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学习主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有:“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女权运动在社会和工作场合中对待妇女的态度及她们的行为有何影响?”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程标准》“5年级”部分: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学生不应该只知道重要的军事战役、法国等国家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支持、重要的领导人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等的伟大贡献,还要“认识妇女在独立战争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例如:阿比盖尔·亚当斯、玛莎·华盛顿、莫莉·皮彻、菲莉斯·惠特科特、墨西·澳蒂·沃伦”。“8年级”部分:在美国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学生要学会分析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例如:“伊丽莎白·斯坦顿、玛格利特·富勒、卢克丽霞·莫特、苏珊·安东尼的自转、文章或演讲”;“描述女拓荒者的作用,以及西部妇女获得的新地位。例如劳拉·怀尔德、安妮·比德韦尔;西部女奴隶获得自由;怀俄明于1869年授予妇女选举权”。“11年级”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妇女对军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从伊丽莎白·斯坦顿和苏珊·安东尼时代开始的妇女权利运动,和有关20世纪60年代运动的第19条修正案的通过,包括对妇女作用的不同看法。描述随着更多的妇女进入劳动界家庭结构的变化,妇女在社会中作用的不断变化。
  5 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科《历史地理(7~8年级课程标准)》:“8年级末”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女权运动中的主要发展(如投票运动)与个人(如,麦克朗),并能够理解加拿大社会妇女不断变化的角色”,能够理解在加拿大参加的“一战”中“女性的角色”。
  显然,“妇女史”的内容在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不仅仅是在传统历史知识体系中增添了妇女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以“女性视角”的方式渗透了如下重要信息:历史发展对于一个女性群体而言其意义何在,以及女性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的显著影响和积极作用,颇有强调“女人能撑半边天”的色彩。
  一份有价值的《英国高中历史教材课堂活动选译资料》,从教学实践角度向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正好与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教育理念相吻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原则。
  案例1节选:
  《第四章:英国海内外的政策》“4.8深入探究——人民宪章运动”活动:
  (1)为什么会发生人民宪章运动?
  (2)宪章运动的参与者认为选举应怎样帮助工人阶级?
  (3)研究材料,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威廉·劳伏特这个运动领袖的什么信息?
  (4)在人民宪章运动中,妇女起了怎样的作用?
  案例2节选:
  《第九章:分裂的联邦?——美国:1941~1980年》
  (1)阅读材料C和材料D,你认为在变革中对妇女的看法发生变化了吗?
  (2)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哪些方面对妇女和美国黑人产生了影响?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许多妇女开始挑战她们在社会中已被接受的角色?
  (4)为什么妇女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
  (5)妇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为什么立法对妇女平等权的发展很重要?
  (7)在美国,妇女与男子是平等的吗?
  
  二、原因分析
  
  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出现的这种显著现象,首要原因就在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出现的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显然,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以上所列举的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妇女史”内容,就能深刻感受这一点。正因为此,像在我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当然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妇女史内容。
  其次,女性史学家数量的不断增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蓬勃兴起的女权运动能够推动“妇女史”成为学校《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其直接推动力就在于,在西方社会已形成了数量颇大的女性历史学家群体,由此形成了影响较大的女权主义史学,这自然会对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产生一定影响。其代表人物就是刚于2007年2月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这位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的第一位女校长,研究特长是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曾写过反映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女性生活的专著。
  第三,新史学提倡关注社会大众、基层人民的史学理念,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就是在新史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的。传统史学更加重视精英人物的研究,新史学则强 调“自下而上”研究历史,更加关注普通百姓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在普通百姓群体中,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女性弱势群体,其历史作用得到了新史学家的肯定。令人更为关注的是,西方新史学家已经完成了“接老史学家的班”工作,这就有力地确保了新史学理念可以更好地付诸实践。
  第四,妇女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显著研究成果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学术基础。例如,妇女史原本是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个具体领域,现在已经分化为黑人妇女史、移民妇女史、少数族裔妇女史、边疆妇女史、早期妇女史、家庭婚姻史、女权运动史等许多更细的领域。这些显著成果背后体现了一种史学研究理念的新主张:把被传统历史研究里遮蔽的部分剥离出来,用占人类一半的眼光认识历史变迁,发现、考察妇女的历史,从而促进历史认识的完整性。
  第五,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历史解释的多元性,重视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历史发展的不同认识,而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现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就是,历史研究不应忽视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团体的历史,强调从不同群体的视角和立场对历史现象分析与解释的多元性,反对对历史现象作出统一性结论。
  正因为此,西方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关注历史进程中妇女群体(而不是个别精英女性人物)的重要作用就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比如,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5~12年级)在“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中指出:“美国历史标准应该既能反映美国多样的种族特征、种族划分、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性别、地区、政治、宗教,又能反映美国的共同特征,也应该包括具体团体和个人所作出的贡献、所进行的奋斗”。再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历史课程标准》(4~5学段)在历史教育的“基本原理”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当代的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承认社会上不同文化团体、不同种族、不同地缘团体、不同社会团体,以及不同经济团体所持有的各种观点。该课程标准也鼓励师生考虑这些团体的不同看法:在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适当的考虑。这些看法包括不同性别的、当地的、国家的和国际的、多员文化的、社会经济学的及宗教的,等等。从这个角度看,女性视角的分析理念就为西方国家教育学者信奉的“历史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理念提供了巨大支持,如果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一直被忽视、埋没,学校历史教育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必将大打折扣。
  
  三、思考与启发
  
  不可否认,我们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或《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有“妇女史”的痕迹,比如王昭君、文成公主、武则天、杨玉环、黄道婆、慈禧等,但从这些以单个身份出现的历史女性人物身上,我们难以看到女性群体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历史作用。比如,梁启超对此问题曾做出否定性结论,他将中国的软弱归结于中国的“种气”不强,进而归因于女性身体的软弱(“小脚”),他认为应通过改善女性身体来实现“强种保国”,于是发起了废缠足运动。梁氏还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弱于欧洲,是因为“二万万女子为食利者”,中国当然不会强大。由此可见,社会上存在着对女性群体认识的极大偏见,女性群体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被严重忽视、忽略了,这一现象应该得到有效纠正。
  正如有学者在从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时指出,以往的研究侧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土地和赋税制度、人口户籍等经济制度,忽视了经济制度和婚姻家庭制度的关系,更忽略了经济活动的性别分工特别是妇女劳动对家庭、国家的意义,当然也就看不见妇女的经济活动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贡献。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商鞅提倡诸子分家、歧视赘婿的政策,就是与以增加父权小家庭的数量来扩大国家赋税征收范围,从而增强国力实现兼并天下的目的密切相关,其中妇女纺织在秦国富国强兵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可以说,从秦代开始,女织一直是国家重要的赋税来源。虽然中国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但整个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并重的经济制度和工作模式却基本上延续了下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江村经济》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也清楚地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妇女在家庭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长期的农业经济中女性的劳动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妇女的历史作用不是不存在,而是被严重遮掩了。
  同理,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如果忽视“妇女的存在”,那么结论也可能会有失全面与公正,与史学研究相比,其消极性在中学历史教育上更加突出。这里举一个中国近代史教学案例来说明,以往乃至现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都比较高,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赋予其“民主革命”的先进性质,但是如果我们能多从妇女问题的角度审视这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那么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的评价是否就会更全面些?
  再举一个世界史教学案例。以往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比较高,甚至有研究者把文艺复兴运动视作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如果从女性群体的立场看,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男人”的文艺复兴运动,一场与女性群体无关的运动。因为这一时期所制定的种种规范充斥着对妇女的歧视和压迫,是限制妇女发展的,基于此,预示着一种“光明”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妇女而言并不怎么光明,依然是“一个黑暗”。
  总之,以女性视角分析重要的历史问题,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再说,目前学术上积累的大量研究成果足以为我们进行这样的探索提供足够的支持,只要我们在历史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调整或转化一下学习的视角,对历史的认识也许就会开阔许多。实际上,这样的探索案例并不鲜见。细心的历史老师也许会发现,在近几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中,以女性视角设计的历史问题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迹象。比如最早的1992年全国卷“‘唐女祸’试题旨在纠正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点”,最近的2005年上海卷“《拿破仑法典》规定已婚妇女不能享有公民权”、2006年上海卷“圣女贞德壮举与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形成”、2006年上海卷“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妇女应该享有政治参与权”、2007年海南卷“希腊雅典民主制的缺陷(排斥女性参与)”、2007年山东卷“20世纪初新妇女观的表现特征及其原因”、2007年全国卷“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使用女童现象”、2007年广东卷“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等等。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的《历史课程标准》里,却看不出这样的探索。
  基于此,考虑到国情与我国史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国史中实现“女性视角”的本土化及如何设计“女性视角”问题,笔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传统意识里,妇女的主业是纺织家务、相夫教子,但是从大量的史料及有关研究成果来看,妇女并没有被“女正位乎内”“妇人无外事”等既定原则束缚,而是积极参与 各种社会活动。基于这样的考虑与客观史实,设计“女性视角”的课程内容是大有可为的,但在设计方式上要采取隐性策略,注意分寸,不能过于强调“女性视角”的分析理念,避免使人产生历史教育开始强调女权意识的误会。
  方案一:可以将妇女参与(1)“社会经济活动”;(2)“社会公共事业”;(3)“政治活动”等渗透到特定的历史学习内容之中。
  设想(1):在历史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太平广记》等文献资料,探求唐朝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此考虑,是因为《太平广记》中有关唐朝妇女(尤其是社会下层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料非常丰富。根据资料的种类,《历史课程标准》还可以将此问题再分解为3个小问题,即①妇女经济活动的类型;(2)妇女经济活动的特点;③妇女经济活动对促进唐朝社会繁荣的贡献;④妇女经济活动与时代变迁。
  设想(2):在历史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宋朝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文献资料,探求宋朝妇女是如何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如此考虑,是因为已有的研究成果已证实,宋朝妇女所参与的公共事业种类非常多,比如修治堤堰、灌溉田塘、筑路铺桥、掘井架亭、兴办义学、出资赈灾、放粮发衣、给药济疾、葺建庙宇、造塔造像等,可以说,凡是男性从事的劳动,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妇女的身影。
  设想(3):在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课程内容中,可设计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探求作为一个整体的妇女群体(既包括像宋庆龄等精英女性人物,也包括处于社会最基层的普通女性人物,而且应以后者为主)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迹及贡献。
  方案二:可以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现有的“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增设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及思想文化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外女性人物,此举简单易行,但创新色彩不够。最佳的做法就是在选修主题中设置一个与妇女史有关的选修模块,此一模块绝对不能设置成优秀女性人物英雄事迹的“传记”,应将目光聚焦于整个女性群体,要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或文明史)的宏观视野高度来设置不同的学习专题。
  作者简介:何成刚,男,1977年生,陕西成阳人,
  历史学博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学历史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陶亚敏
其他文献
厨房卫生间是房屋装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水暖设计也是厨房卫生间装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人们的日常居住体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商品房中卫生间和厨房
一、灌注桩工法选择灌注桩成孔法,目前主要有四种方法: 1.全套管施工法钻孔时,压入套管保护孔壁,用抓斗将管内土挖出,卸在机器前方或侧方。随孔加深套管不断接长。此法护壁
创建于1904年的广州市南海中学,是西关地带历史最为悠久的百年老校。“文教恢张,我武维扬”的歌声在南中代代传唱。该校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工作理念, Founded in 1
2007年是邓小平1977年拨乱反正、英明决策、恢复高考30周年纪念。在简要回顾小平同志以战略眼光恢复高考的决策经历及其战略影响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代高考改革的
什么是文学?这是近代中国文学人思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人有关这个问题的不断提出和不同解答,浓缩着中国文学自觉和文学疆域化的历史之路。这种文学自觉观和文学疆域论既是文学史家和文学人“规矩成器”的追求,同时更是人类文明分工和私有制以及社会权力宰制的结果。然而,文学似乎始终有“成器非器”的逆反性格,有“我是非我”的自我反叛精神。近代以来的文学史撰写过分注重了文学“自觉有我”的“成器”特征,而忽略了文学“非自觉反我”的“非器”品性,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僵化和狭隘。
摘要:针对当前专业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重知识轻方法、重统一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提出了“汽轮机原理”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探索了“汽轮机原理”课程考核改革的新方法,给出了“汽轮机原理”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期终考试)相结合的改革与实践措施,并在长沙理工大学“汽轮机原理”课程考核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汽轮机原理;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王运民(19
最近,河南省总工会工运研究室的同志,就全省119家企业民主选举厂长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对亏损的119家企业实施的民主选举厂长的实践效果来看,效益明显好转的有87家,占7
二十多年前,我在家附近的小学念书,课间,常和同伴们一起玩拣柳棒的游戏。那游戏的场景,既寂静无声,又惊心动魄。柳棒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乡村的柳条发芽了,
与传统教材相比 ,新教材增加的向量、概率、导数及应用等内容对提倡学生了解一点现代数学 ,为做好大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工作很有帮助 .尤其是每个章节的阅读材料和部分章节的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小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