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为教学基础,培养学生早实际生活中应该养成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其健康的成长。目前,由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只是简单地注重理论学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本位以“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为目标,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学方式与教学原则等三方面进行探究,并选取小学五年级课堂为研究对象,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6年教育部门重新修订《道德与法治》教材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革命等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加了宪法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等法治教育内容,明显由“重理论化”向“重生活化”转变,更加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以及社会经验,“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得教学富有生动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现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理解方面,往往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大大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教育功能。因此,探究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模式发展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为例进行研究。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概念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行业如何建设“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说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究竟什么是“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及怎样建设“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怎样保证“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始终成为人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生活化”是指将一种抽象的东西转变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行为。“教学生活化”即是将教育教学活动将人的生活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转化,利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来帮助教学活动,同时,教学活动也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进行生活活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必须要注意的是:“教学生活化”不是简单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直接引用到教学课堂中,而是在相关的“教学生活化”理念指导下,塑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并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构成生活化評价的教学过程,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价值。
“教学生活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意义。通过改变单板枯燥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放在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把握课堂的教学方向,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经常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生活情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让学生站在主角的地位上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融入知识中,各抒己见,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后,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规范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形成了高素质《道德与法治》的习惯。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生活化的方法
“生活化教学”的模式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可快速发展使得教师拥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并结合学生当下状态以及未来的生活所必需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学习,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使得教学课堂有着生活化的氛围,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开展深层次的“生活化教学”等等。“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较为复杂,为增加研究的实际效果,结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
1.利用生活常识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引入
现实生活中有着普遍的生活常识,但是有些生活常识被科学的发展不断推翻或者完善。生活常识的变化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传授一些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常识,利用熟悉的生活常识取讲解课程新内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留心生活常识与课程知识点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进行新课程的引入与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第二课《学会沟通交流》课程的引入,学生在实际中经常说话聊天,但是到底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给别人传达自己的意思呢,这也是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可以利用生活常识进行引入。首先举出例子,当你向陌生人问路时,采取下列哪些方式会得到陌生人的解答?“1.阿姨您好,请问到体育馆的路怎么走?”“2.喂,到体育馆的路怎么走?”对比较为鲜明的交流方式引起学生的探讨,进而引入课程的学习。
2.利用学生兴趣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并利用学生的兴趣与新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中第二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引入,利用学生的班级意识,激发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从而引入新课程的学习。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针对“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发展,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是思想性原则,《道德与法治》本身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思考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是否体现课程的思想性,能否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其次是贴近性原则。“生活化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要从学生生活中汲取有用成分,并充分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直观、主动的学习课程知识。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是适度性原则。“生活化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针对简单的课程学习,讲述式的方式也能到达更好的效果,同时也不能过于表现学生的主体性,立足实际教学,有度引导学生学习课程任务。
四、结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如何构建“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课程模式的发展以及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其意义、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原则进行探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房伟娜.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2019年教育与教师发展研讨会,2019.
[2]姜洪昌.“教育生活”与“生活教育”[J].吉林大学,201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6年教育部门重新修订《道德与法治》教材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革命等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加了宪法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等法治教育内容,明显由“重理论化”向“重生活化”转变,更加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以及社会经验,“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得教学富有生动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现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理解方面,往往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大大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教育功能。因此,探究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模式发展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为例进行研究。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概念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行业如何建设“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说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究竟什么是“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及怎样建设“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怎样保证“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始终成为人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生活化”是指将一种抽象的东西转变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行为。“教学生活化”即是将教育教学活动将人的生活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转化,利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来帮助教学活动,同时,教学活动也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进行生活活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必须要注意的是:“教学生活化”不是简单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直接引用到教学课堂中,而是在相关的“教学生活化”理念指导下,塑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并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构成生活化評价的教学过程,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价值。
“教学生活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意义。通过改变单板枯燥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放在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把握课堂的教学方向,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经常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生活情景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让学生站在主角的地位上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融入知识中,各抒己见,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后,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规范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形成了高素质《道德与法治》的习惯。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生活化的方法
“生活化教学”的模式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可快速发展使得教师拥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并结合学生当下状态以及未来的生活所必需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学习,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使得教学课堂有着生活化的氛围,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开展深层次的“生活化教学”等等。“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较为复杂,为增加研究的实际效果,结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
1.利用生活常识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引入
现实生活中有着普遍的生活常识,但是有些生活常识被科学的发展不断推翻或者完善。生活常识的变化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传授一些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常识,利用熟悉的生活常识取讲解课程新内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留心生活常识与课程知识点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进行新课程的引入与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第二课《学会沟通交流》课程的引入,学生在实际中经常说话聊天,但是到底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给别人传达自己的意思呢,这也是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可以利用生活常识进行引入。首先举出例子,当你向陌生人问路时,采取下列哪些方式会得到陌生人的解答?“1.阿姨您好,请问到体育馆的路怎么走?”“2.喂,到体育馆的路怎么走?”对比较为鲜明的交流方式引起学生的探讨,进而引入课程的学习。
2.利用学生兴趣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并利用学生的兴趣与新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中第二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引入,利用学生的班级意识,激发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从而引入新课程的学习。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针对“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发展,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是思想性原则,《道德与法治》本身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思考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是否体现课程的思想性,能否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其次是贴近性原则。“生活化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要从学生生活中汲取有用成分,并充分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直观、主动的学习课程知识。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是适度性原则。“生活化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针对简单的课程学习,讲述式的方式也能到达更好的效果,同时也不能过于表现学生的主体性,立足实际教学,有度引导学生学习课程任务。
四、结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如何构建“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课程模式的发展以及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其意义、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原则进行探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房伟娜.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2019年教育与教师发展研讨会,2019.
[2]姜洪昌.“教育生活”与“生活教育”[J].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