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作为马轼、李在、夏芷依据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诗意而合作的连环画式作品,共九幅,装成一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三人皆为明代画家。马轼,字敬瞻,嘉定(今属上海)人,工诗,尤精绘画。山水取法南宋院体,宗郭熙,高古有法,与戴进、谢环齐名。李在,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精工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夏芷,字廷芳,钱塘一今浙江杭州一人,从游戴进,克勤于学,笔力雄健,逼其师。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三人各从《归去来兮辞》中任择一句为主题作画,计得九段,裱为一卷,是极为稀有的合卷。此合卷中,马轼有五图,但其中两图已佚,现存的这两图似为乾隆如意馆金廷标所补绘。马轼真迹三图为第二段《问征夫以前路》、第三段《稚子候门》、第六段《农夫告余以春及》。李在有三图,分别为第四段《云无心以出岫》、第五段《抚孤松而盘桓》、第九段《临清流而赋诗》。夏芷有一图,为第七段《或棹孤舟》。
马轼《问征夫以前路》,纸本,水墨,纵二十八厘米,横六十厘米,钤“练川马轼”印款。此图取《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诗意,描绘了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两个稚童担书提剑相伴而行。途遇歧路,陶渊明仗策问路,征夫荷具指点。画家用“游丝描”勾画陶渊明,用笔简洁、放纵,中锋用笔,缓而有力,表现出人物优雅、沉静、超脱的归隐形象。用“减笔描”刻画出童子的纯真和征夫的淳朴,与陶渊明形成对比。山石树木以“斧劈皴”和“节点法”为主。近景处的巨石与虬枝用笔粗放、肆意,远处水口、人物身后的岩体则以淡墨渲染,很好地营造出“熹光初显人烟少”的清幽氛围。此图“虽出自南宋画院流派,但不是受其晚期板滞作风的影响,人物刻画、树石描绘笔笔有致,处处蕴藏生机”。
李在《临清流而赋诗》,纸本,水墨,纵二十八厘米,横七十四厘米,钤有“李在图书”和“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石渠宝笈续编》对其有著录。此图取《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诗意,描绘诗人背对古松,坐在鹿皮垫上,左手扶膝,右手执笔,临溪凝思赋诗,一书童捧砚研墨于身后的情景。作为宫廷画家,李在的山水画继承了南宋院体画,师法马远、夏圭。图中阔笔横扫大片的坡地,以染代皴,浓淡相济,水墨淋漓。虽无丘壑,也没用南宋画院画家惯用的斧劈皴,但墨色苍劲,气格雄强、豪放,明显有马、夏的遗韵。画中人物的描绘借鉴了南宋画家梁楷的减笔写意法,着墨不多,却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刻画得生动传神。
三人皆为明代画家。马轼,字敬瞻,嘉定(今属上海)人,工诗,尤精绘画。山水取法南宋院体,宗郭熙,高古有法,与戴进、谢环齐名。李在,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精工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夏芷,字廷芳,钱塘一今浙江杭州一人,从游戴进,克勤于学,笔力雄健,逼其师。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三人各从《归去来兮辞》中任择一句为主题作画,计得九段,裱为一卷,是极为稀有的合卷。此合卷中,马轼有五图,但其中两图已佚,现存的这两图似为乾隆如意馆金廷标所补绘。马轼真迹三图为第二段《问征夫以前路》、第三段《稚子候门》、第六段《农夫告余以春及》。李在有三图,分别为第四段《云无心以出岫》、第五段《抚孤松而盘桓》、第九段《临清流而赋诗》。夏芷有一图,为第七段《或棹孤舟》。
马轼《问征夫以前路》,纸本,水墨,纵二十八厘米,横六十厘米,钤“练川马轼”印款。此图取《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诗意,描绘了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两个稚童担书提剑相伴而行。途遇歧路,陶渊明仗策问路,征夫荷具指点。画家用“游丝描”勾画陶渊明,用笔简洁、放纵,中锋用笔,缓而有力,表现出人物优雅、沉静、超脱的归隐形象。用“减笔描”刻画出童子的纯真和征夫的淳朴,与陶渊明形成对比。山石树木以“斧劈皴”和“节点法”为主。近景处的巨石与虬枝用笔粗放、肆意,远处水口、人物身后的岩体则以淡墨渲染,很好地营造出“熹光初显人烟少”的清幽氛围。此图“虽出自南宋画院流派,但不是受其晚期板滞作风的影响,人物刻画、树石描绘笔笔有致,处处蕴藏生机”。
李在《临清流而赋诗》,纸本,水墨,纵二十八厘米,横七十四厘米,钤有“李在图书”和“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石渠宝笈续编》对其有著录。此图取《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诗意,描绘诗人背对古松,坐在鹿皮垫上,左手扶膝,右手执笔,临溪凝思赋诗,一书童捧砚研墨于身后的情景。作为宫廷画家,李在的山水画继承了南宋院体画,师法马远、夏圭。图中阔笔横扫大片的坡地,以染代皴,浓淡相济,水墨淋漓。虽无丘壑,也没用南宋画院画家惯用的斧劈皴,但墨色苍劲,气格雄强、豪放,明显有马、夏的遗韵。画中人物的描绘借鉴了南宋画家梁楷的减笔写意法,着墨不多,却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刻画得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