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大战”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它强调了幼儿是在动手操作、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维。这一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幼儿的行为上,更多地可以在幼儿的语言中发现他们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游戏,善于捕捉幼儿的语言线索,并将其进行提炼,再引导幼儿探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顺势利导;直接经验;思维火花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简介:杨 帆(197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
  案例一:冷热大战
  思思他歪着头,亮晶晶的眼睛注视着我:“老师,我要考你个问题,是冷能打败热?还是热能打败冷?”我想了想,说:“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我难倒了,你认为呢?”(完全没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思思兴奋地说:“当然是冷能打败热了!”我追问道:“为什么?”思思洋洋得意地说:“你想啊,水能灭掉火,但火不能消灭水啊!”(看来上次的消防演习给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消防员叔叔用水柱灭火的现场也给了孩子无限的遐想。)
  旁边的小朋友听到了,也迅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大家对思思的想法赞不绝口,并纷纷附和。水水却提出了疑问:“不对,是要看水和火有多少。如果只有一小堆火,而有一大瓢水,当然水可以灭掉火。但如果只有一滴水,而火很大,那水就被火烤干了,变成水汽了。”水水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气氛一下子冷下来,思思的脸涨得通红。我不慌不忙地说:“看来冷热大战的胜败与数量也有一定的联系呢!还有每次喝水的时候,如果水太热了,我都会加入一些冰块,冰块和热水都会变成温水呢。”我的话打开了孩子们更多的话匣,他们纷纷讨论着生活中冷和热互相传递的现象。
  反思:思思在谈话中勾起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水能灭火”的思考,并将其提升为“冷热大战”,这样的讨论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科学领域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5~6岁幼儿的典型性行为特征。
  在谈话后,我顺势利导,在班级科学角投放了热水、冰块、吹风机、金属块等物体,鼓励幼儿在区角里继续他们的研究和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的话题也越来越宽泛,现在大家的兴趣和注意力开始向传热和不传热的方向转变,我静待花开。
  案例二:我想挖个地下室
  成成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儿,嘟囔个嘴。
  我:成成,今天早上怎么不开心啊?和老师说说,也许我能帮助你。
  成成:老师,我想在家里的储藏室挖个地下室,可妈妈就是不肯。
  我状似思考一番:嗯,我也很想有个地下室呢,你说的是像农村院子里的地窖吗?(成成爸爸老家是东北农村,假期成成刚从老家回来)
  成成眼神亮了一点:对,对,对!爷爷家就有,我也很想有。
  我:农村的土地是可以挖一个大洞做地下室,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因为楼房很高,所以楼房下都有深深的地基,这样才能保证房子不倒啊!你看幼儿园对面的工地里是不是挖了一个大洞?那就是地基,是用钢筋混凝土倒铸的,不能挖呀,如果地基破坏了,房子就容易倒掉。楼房越高,地基就越深哦。
  成成:啊,我知道了,就像我把棍子插在土里,如果棍子很长,我就要插深一点,要不然棍子就会倒掉。(成成的回答让我惊呆了,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很好地阐述了我大段深晦的语言,且完全贴切。)
  反思:对话让我再次认识到幼儿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生活中的操作经验对于他们认识科学现象意义重大,成成用一句话就解释了我很纠结的物理知识。
  《指南》中5~6歲幼儿“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于是我在草地上,提供了纸盒、树枝、积木等,幼儿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建构他们的“房屋”“小区”“城市”。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欲望得以蓬勃的发展,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平衡和空间的构建,以及立体空间的想象与构成。
  一个个创意和灵感都来自幼儿生活的发现和需求,我们不再拘泥于“你好”“再见”这样的形式对答,也不再是“嗯”“好的”“知道了”这样的简单回应。幼儿的一言一语给了我无限的空间和方向,我会做个探索家,去捕捉幼儿们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来积极地回应、发现,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和进一步的行动,让我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 俊.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Z].教基 〔2012〕4号,2012-10-0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以来,“大语文观”逐渐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突破课堂和教材的束缚,拓展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让语文教学时时发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合理地挖掘、整合与利用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助手。文章围绕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与价值进行阐述,探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策略,以助力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课程资源;初中语文;大语文;生成性资
[原编者按:“鸦片战争”之后,封闭的国门轰然洞开。1898年5月,维新改革如火如荼,张之洞写 《劝学篇》,在其“外篇”中的“设学”一节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1921年梁启超写 《清代学术概论》,把张之洞的原话改写成了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五四运动”之后,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在改革开放蓬勃深入几十年后,“国学热”又一次在全国上下掀
现在,我们通常用“大块文章”来形容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大作,但其实“大块文章”本来是指地理。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句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恐怕是“大块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说法。“大块”即大地,“文章”指的是错综的色彩花纹,“大块文章”意思就是“大地上的斑斓景观”。  中国古代文人把大地称为“大块”是一个传统,早可见于《庄子·内篇·齐物论》,里面写到:“夫大块噫气,其名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一项阶段性重要成果,在一段时间里,无论对现代文学教学或研究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主编—— 下略)出版“前言”明确指出:“本书系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教材”。即该书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亦非某一单位的项目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又分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从1961年初夏开始编写至198
善扑营的故事  蒙古人作为游牧人,没有中原的武林,也不玩我们的武术,但是他们喜欢摔跤。摔跤是作为日常的游戏还是军事训练,实际上说不清,很可能作为前者的份额大一些,但于战场上的肉搏,也会有些间接的益处。满族人崛起,跟蒙古人结盟,蒙古人的地位,跟满族人相若。尤其是科尔沁草原上诸部落,跟满族人的关系密切得像一家人一样,因此,满族人也喜欢上了摔跤。为此,八旗特设善扑营,专门训练摔跤高手。后来,善扑营取开放
【摘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支架式的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联系,相互辅助,因此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方式的探讨,希望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
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必须算大咖。且不说人家开创了山水诗派,三百多年后又成为诗仙李白的偶像,就光是人家敢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这句话,就够牛的。然而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也有人敢“黑”他,那结局也是可想而知了。  谢灵运喜欢戴一种曲柄斗笠,简单说,就是带柄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形状看上去跟一种叫曲盖的大伞
鲁迅喜欢小零食,糖果糕点、瓜子花生等几乎从不断缺。特别是夜间伏案写作的时候,鲁迅手中的笔很少放下,嘴里也不怎么闲着。  很长一段时期,花生是鲁迅的第一零食。鲁迅爱吃糖是出了名的,但在周作人的记忆中,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吃糖还不如吃花生多。他说:“鲁迅在东京当然糖也吃,但似乎并不那么多,倒是落花生的确吃得不少,特别有客来的时候,后来收拾花生壳往往是用大张的报纸包了出去的。”  母亲魯瑞对长子喜欢吃啥是
【摘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是深化地理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指向,而区域地理是最能贯彻和融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载体。本文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探讨在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区域地理教学设计与原则。  【关键词】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地理 教学设计与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摘要】 数形结合思想是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与直观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抽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