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视域下德育管理转型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挖掘治理思想的理论智慧并遵从其价值导向,从而为德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开拓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空间,就成为了当前德育管理改革的题中之义。
  德育管理是德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德育实效的重要保障。随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治理理论一跃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话语,这为我们审视学校德育管理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于是,充分挖掘治理思想的理论智慧并遵从其价值导向,从而为德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开拓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空间,就成为了当前德育管理改革的题中之义。秉承多元互动共治的治理核心理念,新时期的学校德育管理改革,需实现四个转变。
  一、限制管控为主转向引导服务为主
  在传统的管理之下,行政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往往以一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心态,将公众视为被管理和控制的对象,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管理,没有权利更没有途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无法对公共事务的决策产生影响。与管理不同,治理摒弃了传统管理中的控制理念,而是将公众视为自己的“顾客”,强调服务过程中的“顾客立场”,以“顾客”的需求为转移,以“顾客满意”作为服务质量的核心。
  借鉴治理理论的服务理念,要求德育管理要强化服务和引导,弱化掌控和管治。尽管“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也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国学校德育管理却依然处于一种“全能控制”式的传统管理模式之中。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仅仅把学生当作是被动的客体,而没有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具有主体性的人,其突出特点就是以惩罚和规约的方式追求管理对象的服从。在很多学生视野中,德育管理似乎就是为了约束和控制而存在的,就是为了促使自己遵守那些“毫无人性”可言的规范和规则。而这绝非德育管理的本来面目。总之,顺应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秉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德育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要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根本,重视学生的本性,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价值,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二、一元式管理转向多主体参与
  治理首先要摒弃传统管理主体的单一性,主张权威主体多元化。这是治理与统治、管理等最基本的,甚至可以说是本质性的区别。在传统管理理念下,管理的主体必须为政府或政府领导的公共机构,具有唯一性的特质。与管理主体的一元相比,虽然治理也需要权威主体,但治理的主体却是多元的,它摈弃了管理的单中心,倡导多中心模式。管理通常仅仅依靠行政权力主体,但治理的着眼点是促进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
  治理理论的这一现实意蕴对于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德育管理体制为行政主导式。这种管理体制的突出问题在于行政管理的强势以及行政权力的泛化。这种以管理者为中心、上施下效的金字塔式行政控制关系,排拒德育专职管理者以外其他利益主体的有效参与,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德育管理组织的创新活力,导致德育管理主体单一和主体性缺失的严重弊端,因而难以适应现代德育管理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建立包含学校、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德育治理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管理创新的题中之义。
  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德育治理体系,关键在于真正实现非传统德育管理主体的实质参与。为此,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第一,培育多元主体的参与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受管理思维的影响,以学生为代表的德育治理主体民主参与意识不够强烈,这显然是与德育治理的多元参与理念背道而驰的。当前,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增强多元主体的参与意识,以使这些治理主体可以在德育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第二,提高多元主体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传统德育管理中,虽然管理者也试图吸纳其他主体乃至被管理对象的民主参与,但客观地讲,这种吸纳由于缺乏制度化的设计,其制度化程度和常态化水平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因此,如何在制度建构层面打造适应新形势条件下多元主体参与的有效机制,成为了当前德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议题。为此,需要制定德育管理的制度体系,打造完善的参与渠道和机制,从而为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单向度集权转向多向度分权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权力的运行方向是垂直的、自上而下的,权力的应用范围是无所不包,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威发号施令,对管理对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控。与管理相比不同,治理追求的是一个上下互动的分权化互动协商过程,它强调在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上,通过合作、协商的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追寻。秉承治理理论的这一核心理念,新时期的德育管理改革需实现管理权能的科学配置。
  合理分配管理权力,实现权力中心的下移分散。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管理结构总体表现为金字塔形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在纵向上分为学校行政决策中心——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等四个管理层级。德育管理的权力重心集中于学校层面,而其他层级更多为具体执行机构,缺乏基本行政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因此,优化管理组织体系,合理分配管理权力,就成为了当前德育管理改革的题中之义。为此,首先要完成管理权力在各管理层级之间纵向上的合理划分,改变传统德育管理中行政管理机构独享管理权的现实,给予年级组、班级等基层执行组织以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和资源配置权。此外,还要逐步推进决策、执行与评价的适度分离。这就要求必须杜绝独断专行的长官意志倾向,充分发挥以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参谋咨询主体和以学生为代表的评价反馈主体的作用,在制度上赋予他们更多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使之能主动对问题进行跟踪,提供咨询和建议。
  倡导权责统一,明确治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权力分配的权责统一意味着管理机构及人员由于享受某些权力而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在现行德育管理体制中,德育管理主体的权责界定尚不明确,这容易导致管理的虚化和效率的低下。为此,可以考虑建立责任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以明确划分多元主体的职责权限,即对某一个主体在哪些事务、哪些环节上具有何种权力,同时必须履行哪些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四、科层制管理结构转向网格化治理结构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为了保障快速、集中、有效的处理问题,行政机构多采用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体系和集权制的管理体制。然而,伴随着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公民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给传统科层制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得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先天不足以及对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日渐暴露。新的环境呼唤着传统组织理念的更新和多样化组织形式的建立。于是,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网络组织体系的基本理念应运而生。所谓社会网络组织体系,指的是治理主体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形成的彼此依赖、互惠合作的组织结构与机制。
  吸纳治理理论的这一核心思想,德育管理要走出传统模式的困境,也需要实现由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体制向网格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变。为此,一是要求重塑德育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当前,我国要建立现代德育管理制度,走出科层制的困境,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德育管理机制,其中的关键着力点在于德育管理部门能否积极推动自身改革,完成角色转换,放弃扮演强势控制角色。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合作共治网络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共享关系,需要通过基于高度信任的互动关系来实现。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德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注意搭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以有效实现公共信息的公开化和协商对话的常态化。
  【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 丽
其他文献
首先,政治课教学要教出教师的思维风格来。思维风格是信息环境对思维的作用和思维对信息环境的反应双向变换的结果。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有追求真理、信仰坚定、广
今年是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的第一年,全省高三在读的外省户籍随迁子女12 958人中提出就地参加高考申请的有9 985人。经审查核实,最终9 570人获准在粤高考,占总申请人数的95.8%。对于提交申请但不符合要求的,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已与这些学生的生源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协调,让他们回到户籍所在地报名高考。  广东是外来务工人员大省。全面放开异地高考,解决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无法就地参加高考的后顾
PBN讯印度Videocon工业公司日前在孟买宣布,一个由该公司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日前在位于巴西东北海岸以外海域的塞尔希培盆地发现了新的轻质原油。印度Videocon
一城市以泥土的丧失为代价,将自己和乡村区分开来,水泥和钢筋帮了大忙,阴谋和诡计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辅助线。城市一天天更像城市,楼层在加高,街道在堂皇,欺诈和谎言在迅疾地
近年来,在“世界记忆工程”的影响下,有关社会记忆的构建工作受到了我国档案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我国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构建工作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档案馆在参与社会
早上起来,偶然一瞥窗外,惊喜地发现下过雪了!昨夜的雪还真不小,地上、屋檐上、屋顶上都积了不薄的白雪,远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是白茫茫的一片。今天,2015年12月27日,恰逢恩师童庆
我国许多校园欺凌行为人仍逍遥法外,责任无法追究。因此,要正确应对欺凌,应制定相关的法规,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惩治法律机制。  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指发生在学生间的,个人或集体持续以语言、文字、图象、符号、肢体动作或其他方式,对他人实施的直接或间接的贬损、排挤、欺负、骚扰或戏弄等,使该学生处于敌意或不友善的校园学习环境中,产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财产上的损害。随着对欺凌危害认识的不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专业伦理的内在支撑,然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教师专业伦理问题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使得专业发展失去根基。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专业伦理的内在支撑,然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教师专业伦理问题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使得专业发展失去根基。因此,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关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个案诊断的方法对教师专业伦理展开研究,对象是XX小学(出于研究伦理需要,本
近日,据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发布的一篇微博称,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学组织学生参观该博物馆之后,博物馆展厅休息区垃圾满地、一片狼藉,现场图片清晰可证。微博中同时提到,尽管进馆前博物馆员工说明了注意事项,但学校老师、家长并没教育孩子如何参观博物馆。该微博发布短短一天时间阅读量超过百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这种不文明现象牵动着广泛的社会神经。  人们有理由为此感到焦虑和担忧,因为孩子代表希望和未来,如果类似的不
英格兰教师工会在今年3月召开年会后,一致同意加紧全面抵制小学考试,考虑在2017年夏天就此终极表决。此前有人指称说,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小学生是“全欧洲考试最多的”,现在的小学已成为“考试工厂”。教师们意见最大的考试是小学入学新生的“摸底考试”,这一考试旨在了解学生入学情况,为今后几年的小学学习提供评估基础。批评者说,“摸底考试”不应该是刚入学小学生教育的重点,他们更应该学会与小朋友相处,而不是“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