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研讨会。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金剑辉的习作课“秘密”,给我的印象颇深。整堂课用一个科学小实验贯穿,以示秘、揭秘和试秘为教学主线。以活动实践和自主观察体验为主要形式,强调作文的亲历和感受,凸现课程资源整合与作文教学的和谐统一,重视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创新,加上他风趣轻松的课堂语言,大气又不乏精到的教学引领,在揭开这个小实验秘密的同时,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尽情表达的习作之门,也为我们揭开了作文教学的诸多秘密。
一、心理需要是学生习作的动力
教学伊始,金老师引入一个有趣的猜想:一张白纸,如果跟一张黄色的纸摩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一听,马上来劲了,纷纷猜测。这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关注同伴的神态,同时让学生亲自来完成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小实验,而实验的结果仅仅是整堂作文课的前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金老师课堂的又一个环节顺势跟进,让学生自己来揭开这个秘密,引起了更强烈的期待心理和探究的欲望。最后让学生亲自做做这个实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于是,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就变得非常自主自动。
在一次对学生的作文调研中,学生讨厌作文的占到了75%。归根到底是作文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缺乏写作的动机。而在这节课中,在金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新鲜和好奇永远是孩子的天性,整堂课就像是等待孩子们去揭开的一个谜。从课堂的导入,到三个环节的层层深入和展开。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当然,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所有的教学手段必须要为教学的内容服务,才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如果说作文课热闹非凡,可学生在写作的习得上却很少,这显然背离了作文课的本意。在这方面的把握,这堂课是非常到位的。实验仅仅是一个习作的凭借,目的是通过这个小实验。交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作文的能力。比如: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强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观察重点,进行引导和揭示,在习作片段的指导和讲评中紧抓不放。很好地处理了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和对作文本身关注的矛盾。
二、指导和点化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先看看两个精彩的课堂片段。
[片段一]
师:哪个同学想自告奋勇上前来揭示实验的秘密?
(一学生喜滋滋上台,开始实验)
师:这是一张黄色的纸。这张黄色的纸擦在白色的纸上会有什么变化?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先不要说出来,藏在心里。(教师板书:心理)
(学生实验)
师:现在你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生:可能白纸也会变成黄色。
生:说不定会有什么字显出来。
师:现在请做实验的学生根据纸上的变化,来表演一下。请大家关注这位学生的神态。(板书:神态)(学生表演,呈惊讶状)
生:我觉得他很惊讶。
生:他表现出来的是不可思议的感觉。
师:关注自己的心理,注意学生的神态表情,你们真是一些会观察的孩子。那么就请你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同学的神态表情写下来。
[片段二]
(小组合作实验,揭示秘密。)
师:老师给了你们四张小纸片,这四张小纸片就像是四把钥匙,只有小组合作,才能揭开这个秘密。
(学生动手实验,用黄色的小纸片各自擦拭手中的小纸片。每张纸片上分别呈现出“米汤”、“淀粉”、“碘酒”、“白纸”)
(实验完毕,小组上台交流。)
师:说说刚才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用黄纸先擦拭白纸……
师:(打断)拿到纸后,你们就这么做了吗?
生:我先闻了黄纸的气味,有些刺鼻。
师:很好,你很细致,刺鼻这个词也用得很好。
生:我拿到纸后,捏了捏黄纸,里面流出了一些液体,闻一闻,味道有些难闻。
……
师:你们又是怎样讨论出这个实验的秘密的呢?
生:我们把纸片上的字连起来解释,米汤和淀粉放在纸上,然后用黄纸一擦,就显出字来了。
生:我觉得不是米汤和淀粉放在一起,而是米汤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含有碘酒的黄纸,就显出字来了。
师:谁的表达更准确呢?
生:后一位同学更准确。
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那就把刚才揭示秘密的过程写下来吧。
揭示实验的秘密并不是这堂习作课的本意,教师的指导才是整堂课的核心。这两个教学片段有两点是非常明显的。
(1)观察的指导。对于这堂课,对学生观察的指导是习作的基础。因为有了细致观察,学生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才会有深入的思考,才会有大胆的推测,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堂课以充满想象的基调来引导学生的观察,突出了以下两点:一是观察的指向性非常的明确,主要是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二是观察方法的指导,如看、闻、摸、擦等,为学生创设了观察的载体。
(2)规范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一是准确的表达,老师非常注意学生说话的引导,力争说得准确;二是注重语言训练的两个纬度即具体和概括;三是及时反馈和到位的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规范表达是行之有效的。
三、独特的个性表达是作文教学永远的追求
一遇到高兴的事就“一蹦三尺高”,一受到表扬心里就“比吃了蜜还甜”,贫乏而雷同的语言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而在金老师的这节课中,一是鼓励鲜明的个性表达,不拘细节,及时鼓励,让学生真正说出来,达到“一吐为快,不吐不快”的境界;二是淡化作文的技法,在习作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沉入课堂,置身其中,真实真情地表达才是作文的终极追求;三是体现作文形式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对这堂科学小实验作文的观察角度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可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金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多种渠道,在最后成文的时候,学生在表达的形式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写写实验的过程,可以是写写对老师的印象。不拘一格的形式,为学生的个性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心理需要是学生习作的动力
教学伊始,金老师引入一个有趣的猜想:一张白纸,如果跟一张黄色的纸摩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一听,马上来劲了,纷纷猜测。这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关注同伴的神态,同时让学生亲自来完成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小实验,而实验的结果仅仅是整堂作文课的前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金老师课堂的又一个环节顺势跟进,让学生自己来揭开这个秘密,引起了更强烈的期待心理和探究的欲望。最后让学生亲自做做这个实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于是,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就变得非常自主自动。
在一次对学生的作文调研中,学生讨厌作文的占到了75%。归根到底是作文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缺乏写作的动机。而在这节课中,在金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新鲜和好奇永远是孩子的天性,整堂课就像是等待孩子们去揭开的一个谜。从课堂的导入,到三个环节的层层深入和展开。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当然,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所有的教学手段必须要为教学的内容服务,才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如果说作文课热闹非凡,可学生在写作的习得上却很少,这显然背离了作文课的本意。在这方面的把握,这堂课是非常到位的。实验仅仅是一个习作的凭借,目的是通过这个小实验。交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作文的能力。比如: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强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观察重点,进行引导和揭示,在习作片段的指导和讲评中紧抓不放。很好地处理了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和对作文本身关注的矛盾。
二、指导和点化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先看看两个精彩的课堂片段。
[片段一]
师:哪个同学想自告奋勇上前来揭示实验的秘密?
(一学生喜滋滋上台,开始实验)
师:这是一张黄色的纸。这张黄色的纸擦在白色的纸上会有什么变化?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先不要说出来,藏在心里。(教师板书:心理)
(学生实验)
师:现在你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生:可能白纸也会变成黄色。
生:说不定会有什么字显出来。
师:现在请做实验的学生根据纸上的变化,来表演一下。请大家关注这位学生的神态。(板书:神态)(学生表演,呈惊讶状)
生:我觉得他很惊讶。
生:他表现出来的是不可思议的感觉。
师:关注自己的心理,注意学生的神态表情,你们真是一些会观察的孩子。那么就请你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同学的神态表情写下来。
[片段二]
(小组合作实验,揭示秘密。)
师:老师给了你们四张小纸片,这四张小纸片就像是四把钥匙,只有小组合作,才能揭开这个秘密。
(学生动手实验,用黄色的小纸片各自擦拭手中的小纸片。每张纸片上分别呈现出“米汤”、“淀粉”、“碘酒”、“白纸”)
(实验完毕,小组上台交流。)
师:说说刚才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用黄纸先擦拭白纸……
师:(打断)拿到纸后,你们就这么做了吗?
生:我先闻了黄纸的气味,有些刺鼻。
师:很好,你很细致,刺鼻这个词也用得很好。
生:我拿到纸后,捏了捏黄纸,里面流出了一些液体,闻一闻,味道有些难闻。
……
师:你们又是怎样讨论出这个实验的秘密的呢?
生:我们把纸片上的字连起来解释,米汤和淀粉放在纸上,然后用黄纸一擦,就显出字来了。
生:我觉得不是米汤和淀粉放在一起,而是米汤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含有碘酒的黄纸,就显出字来了。
师:谁的表达更准确呢?
生:后一位同学更准确。
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那就把刚才揭示秘密的过程写下来吧。
揭示实验的秘密并不是这堂习作课的本意,教师的指导才是整堂课的核心。这两个教学片段有两点是非常明显的。
(1)观察的指导。对于这堂课,对学生观察的指导是习作的基础。因为有了细致观察,学生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才会有深入的思考,才会有大胆的推测,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堂课以充满想象的基调来引导学生的观察,突出了以下两点:一是观察的指向性非常的明确,主要是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二是观察方法的指导,如看、闻、摸、擦等,为学生创设了观察的载体。
(2)规范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一是准确的表达,老师非常注意学生说话的引导,力争说得准确;二是注重语言训练的两个纬度即具体和概括;三是及时反馈和到位的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规范表达是行之有效的。
三、独特的个性表达是作文教学永远的追求
一遇到高兴的事就“一蹦三尺高”,一受到表扬心里就“比吃了蜜还甜”,贫乏而雷同的语言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而在金老师的这节课中,一是鼓励鲜明的个性表达,不拘细节,及时鼓励,让学生真正说出来,达到“一吐为快,不吐不快”的境界;二是淡化作文的技法,在习作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沉入课堂,置身其中,真实真情地表达才是作文的终极追求;三是体现作文形式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对这堂科学小实验作文的观察角度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可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金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多种渠道,在最后成文的时候,学生在表达的形式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写写实验的过程,可以是写写对老师的印象。不拘一格的形式,为学生的个性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