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棋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身的高雅文体活动,不仅娱乐性强、趣味性强,而且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但由于学龄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让其接受枯燥、理论性强的围棋活动呢?本文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利用儿歌、故事、游戏三要素来叩开幼儿的围棋兴趣大门,进而激发幼儿学棋的兴趣,使幼儿轻松玩转黑白世界。
关键词:儿歌; 故事; 游戏;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19-001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道虽小,品德最尊。”由此可见,围棋对弈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做人道理,对幼儿的一生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学习围棋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教幼儿学习围棋,首先要把握好幼儿心理特点,擅于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觉得围棋活动新奇有趣,乐于探索。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幼儿接受便快,他们的围棋思维之花就会常开不败。
一、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儿歌是幼儿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其语言精炼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既容易总结知识的重点,又易于记忆,是总结围棋教学内容的好方法。结合小班围棋活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比较熟悉的人物、事物编到儿歌中,孩子们在一边上课时一边传诵,形成了浓浓的学棋氛围。
案例一:棋宝宝找家——“棋”思妙想
儿歌:横线是爸爸,竖线是妈妈。爸爸抱一抱,妈妈抱一抱。棋宝宝的家找到了。
简析:当教师问道你们知道围棋宝宝的家在哪里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班上的机灵鬼岚岚说:“它的家在棋盘上吧!”于是我又解释道:“横线就是它的爸爸,竖线就是它的妈妈,爸爸抱一抱,妈妈抱一抱,在他们碰到的地方,就是棋宝宝的家。”“哦,原来那就是它的家呀。”孩子们恍然大悟,于是便展开了一起“寻家大战”,孩子们开心的一个个将棋宝宝送回了家。教师的拟人化口吻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中知道交叉点的围棋知识,并辅以儿歌找到棋盘上的交叉点。
案例二:小小手儿夹棋子——“棋”趣横生
儿歌:食指娃娃在下面,中指娃娃在上面,围棋宝宝在中间,大大肚子向上挺。
简析: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发展的并不灵活,许多孩子在执子时直接是一把抓,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掌握执子方法,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自己的手指变成了一个小夹子,并一边念儿歌一边展示,打破了以往让孩子死记硬背的方式,孩子们看着手指娃娃真的变成小夹子,还把围棋宝宝夹了起来,一颗、两颗、三颗,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正确的执子方法,到活动结束时仍兴趣盎然。
二、故事——形象生动,蕴涵奥秘
《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要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能听懂短小的儿歌和故事”。因此,在围棋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拟人化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案例一:找星星(一)——“棋”乐融融
故事:夜晚月亮出来,小星星在天上眨着小眼睛,一闪一闪的,真调皮呀!天上有闪闪的星星,在棋盘妈妈身上也有小星星,可是小星星太调皮了,他们悄悄的躲起来了,棋盘妈妈可着急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找小星星,好吗?
简析:小班幼儿刚刚接触围棋,对围棋的一些术语和知识点并不理解,如果直接和孩子们说找棋盘上的星位他们会毫无头绪,而利用《小星星》的故事,让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帮助别人,孩子们会很乐意参与其中,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认识了围棋中的四个星定式在棋盘中的位置,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对星位的认识。
案例二:走迷宫——身临“棋”境
故事:今天天气真好,小黑和小白出门去玩耍,真开心呀,忽然一只大狮子来了,小黑和小白想逃回家,可是他们迷路了,小黑走到棋格中想回家,可谁想到棋格是个陷阱,小白连忙喊道:“小黑小黑,不要去,那里不是我们的家。”只见小白跳到交叉点上,站的稳稳的,原来交叉点才是他们的家。
简析:活动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他们便有了救小黑小白的想法,大多数孩子都能正确的找到棋盘上的交叉点,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很高,孩子们的参与兴致浓厚。
三、游戏——有效互动,兴趣盎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其实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每一次的围棋活动就是一次游戏活动,整个围棋活动的组织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案例一:找星星(二)——“棋”乐无穷
游戏:一边找一边唱《找星星》的歌曲:找呀找呀找星星,找到一颗小小星,小星星呀真可爱,我们大家喜欢你。
简析: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棋盘上玩一玩、唱一唱、找一找,当歌曲唱完后,围棋宝宝赶快找到棋盘妈妈的星位站好。孩子们很乐意在大棋盘上玩耍,孩子们较容易发现他人的站位是否正确,并给予及时的指出和纠正,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其中,真正体现了围棋游戏化教学。
案例二:金角银边草肚皮——乐在“棋”中
游戏:教师问“金角金角在哪里?银边银边在哪里?草肚皮草肚皮在哪里?”孩子们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并给予回应:“金角金角在这里、银边银边在这里、草肚皮草肚皮在这里。”
简析:用踩一踩的方式先让幼儿了解了金角、银边、草肚皮分别在棋盘的什么位置,游戏正式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洗耳恭听,当问道:“金角金角在哪里?”孩子们蜂拥而至找到了围棋盘上的四个角,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高呼:“金角金角在这里!”为了增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我还请一个小朋友来做指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活动氛围高涨,效果较好!
在围棋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变化多端的教学手段,运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的趣味性语言进行教学,唤起他们学习围棋的动机,利用儿歌、故事、游戏三要素来叩开幼儿的围棋兴趣大门,使幼儿轻松玩转黑白世界。
关键词:儿歌; 故事; 游戏;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119-001
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道虽小,品德最尊。”由此可见,围棋对弈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做人道理,对幼儿的一生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学习围棋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教幼儿学习围棋,首先要把握好幼儿心理特点,擅于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觉得围棋活动新奇有趣,乐于探索。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幼儿接受便快,他们的围棋思维之花就会常开不败。
一、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儿歌是幼儿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其语言精炼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既容易总结知识的重点,又易于记忆,是总结围棋教学内容的好方法。结合小班围棋活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比较熟悉的人物、事物编到儿歌中,孩子们在一边上课时一边传诵,形成了浓浓的学棋氛围。
案例一:棋宝宝找家——“棋”思妙想
儿歌:横线是爸爸,竖线是妈妈。爸爸抱一抱,妈妈抱一抱。棋宝宝的家找到了。
简析:当教师问道你们知道围棋宝宝的家在哪里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班上的机灵鬼岚岚说:“它的家在棋盘上吧!”于是我又解释道:“横线就是它的爸爸,竖线就是它的妈妈,爸爸抱一抱,妈妈抱一抱,在他们碰到的地方,就是棋宝宝的家。”“哦,原来那就是它的家呀。”孩子们恍然大悟,于是便展开了一起“寻家大战”,孩子们开心的一个个将棋宝宝送回了家。教师的拟人化口吻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中知道交叉点的围棋知识,并辅以儿歌找到棋盘上的交叉点。
案例二:小小手儿夹棋子——“棋”趣横生
儿歌:食指娃娃在下面,中指娃娃在上面,围棋宝宝在中间,大大肚子向上挺。
简析: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发展的并不灵活,许多孩子在执子时直接是一把抓,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掌握执子方法,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自己的手指变成了一个小夹子,并一边念儿歌一边展示,打破了以往让孩子死记硬背的方式,孩子们看着手指娃娃真的变成小夹子,还把围棋宝宝夹了起来,一颗、两颗、三颗,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正确的执子方法,到活动结束时仍兴趣盎然。
二、故事——形象生动,蕴涵奥秘
《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要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能听懂短小的儿歌和故事”。因此,在围棋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拟人化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案例一:找星星(一)——“棋”乐融融
故事:夜晚月亮出来,小星星在天上眨着小眼睛,一闪一闪的,真调皮呀!天上有闪闪的星星,在棋盘妈妈身上也有小星星,可是小星星太调皮了,他们悄悄的躲起来了,棋盘妈妈可着急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找小星星,好吗?
简析:小班幼儿刚刚接触围棋,对围棋的一些术语和知识点并不理解,如果直接和孩子们说找棋盘上的星位他们会毫无头绪,而利用《小星星》的故事,让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帮助别人,孩子们会很乐意参与其中,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认识了围棋中的四个星定式在棋盘中的位置,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对星位的认识。
案例二:走迷宫——身临“棋”境
故事:今天天气真好,小黑和小白出门去玩耍,真开心呀,忽然一只大狮子来了,小黑和小白想逃回家,可是他们迷路了,小黑走到棋格中想回家,可谁想到棋格是个陷阱,小白连忙喊道:“小黑小黑,不要去,那里不是我们的家。”只见小白跳到交叉点上,站的稳稳的,原来交叉点才是他们的家。
简析:活动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他们便有了救小黑小白的想法,大多数孩子都能正确的找到棋盘上的交叉点,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很高,孩子们的参与兴致浓厚。
三、游戏——有效互动,兴趣盎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其实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每一次的围棋活动就是一次游戏活动,整个围棋活动的组织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案例一:找星星(二)——“棋”乐无穷
游戏:一边找一边唱《找星星》的歌曲:找呀找呀找星星,找到一颗小小星,小星星呀真可爱,我们大家喜欢你。
简析: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棋盘上玩一玩、唱一唱、找一找,当歌曲唱完后,围棋宝宝赶快找到棋盘妈妈的星位站好。孩子们很乐意在大棋盘上玩耍,孩子们较容易发现他人的站位是否正确,并给予及时的指出和纠正,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其中,真正体现了围棋游戏化教学。
案例二:金角银边草肚皮——乐在“棋”中
游戏:教师问“金角金角在哪里?银边银边在哪里?草肚皮草肚皮在哪里?”孩子们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并给予回应:“金角金角在这里、银边银边在这里、草肚皮草肚皮在这里。”
简析:用踩一踩的方式先让幼儿了解了金角、银边、草肚皮分别在棋盘的什么位置,游戏正式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洗耳恭听,当问道:“金角金角在哪里?”孩子们蜂拥而至找到了围棋盘上的四个角,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高呼:“金角金角在这里!”为了增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我还请一个小朋友来做指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活动氛围高涨,效果较好!
在围棋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变化多端的教学手段,运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的趣味性语言进行教学,唤起他们学习围棋的动机,利用儿歌、故事、游戏三要素来叩开幼儿的围棋兴趣大门,使幼儿轻松玩转黑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