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的特点,突出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探索和形成了适合软件工程专业虚拟实验班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避免了传统实验班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虚拟实验班 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30-02
1 建设背景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精神,积极探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承担着为自治区培养高层次软件人才的重任、新疆唯一的示范性软件学院-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
目前学院每年招收重点本科生220余人,均为软件工程专业,分为6个平行班。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上课无法吃饱的现象,部分学生渴望接收更深层次的培养。为此,学院2005年进行教学改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部分在高层次班级中排名靠后的同学主动降到低层次班级。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一,付出不同,最后得到的是同样的毕业证书,太不公平。因此,一些高层次班级的学生主动降到低层次班级,而低层次班级多数同学失去自信,自暴自弃比例激增,改革以失败告终。
深入分析发现,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实验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固然能提高部分学生的培养质量,然而负面影响也很大。其一,从各班中抽走优秀的学生,造成班级缺血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原班级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显著下降,学习氛围变差。其二,实验班享有专有的教学资源,引起部分学生不满,感觉受到歧视。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的对立现象比较突出,不利于团结。
如何避免负面影响,因材施教,同时又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改革问题。
2 虚拟实验班建设
2.1 办班思路
与传统实验班不同,虚拟实验班是在不打破原有学生行政班隶属前提下,组建的虚拟实验班。所谓的虚拟是指通过选拔程序建立的一个实践创新团体,在不改变其原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主要通过第二课堂来提高其培养质量。
2.2 人才培养目标
虚拟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工程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2.3 选拔学生方法
虚拟实验班招生面向二、三级学生。入学以来的成绩排名在年级前一定比例的学生具有报名资格。要求在校成绩挂科不得超过2门,其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没有不及格。具有报名资格的学生自愿报名后,参加选拔面试,最终每个年级各选拔出25名学生。面试参考成绩基础之上,还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和写作能力。
2.4 培养方式
(1)虚拟实验班按照自治区“软件工程”紧缺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基本学制为4年。虚拟实验班的学生行政编属不变,同时也拥有虚拟实验班学生身份。
(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二年级起为实验班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
(3)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数学、外语和人文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4)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中,明确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除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文化素质课程以外,学院将通过邀请国内外名家、学者、专家和企业精英开展专题讲座;考察观摩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高尚的人格。
(6)加强科研训练,强化实践环节质量。提高实验内容的层次,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鼓励和安排学生自选研究课题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鼓励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7)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短期学习,开拓视野,提高竞争力。
(8)通过第二课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交流协作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拓展训练等,养成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互助友爱与团队合作精神,努力提高交流与协作能力。
2.5 实验班的滚动机制和激励机制
2.5.1 滚动机制
(1)每学期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考评,并分别在第1学年和第2学年结束后实行淘汰制(退出实验班)。调出学生的依据为:
①严重违犯校纪校规,受到行政警告以上处分者;②一个学年中两个学期学分绩均位于实验班后5%者;③原则上,第二学年结束后,外语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④自愿申请回普通班级学习者;⑤经学期全面考核,班主任、实验班和主管部门研究认为必须调整者。
(2)在第2学年初,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且有其它材料证明其具有良好发展潜能者可提出申请转入实验班学习,学院将根据实验班容量情况,并对申请者全面考核后选拔部分学生转入实验班。
2.5.2 激励机制
(1)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一样,可参加学校各类表彰、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国内外学生交流等,但名额从优。(2)优先被吸收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3)实验室优先对实验班学生开放。(4)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5)在借阅图书资料方面可享受研究生待遇。(6)实验班有一定的专项活动经费。 2.6 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1)为实验班进行学术讲座的教师,课时津贴可按为硕士研究生上课计算工作量。
(2)对于担任实验班学生的指导教师,按指导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计算工作量,即每月每生5个课时。
2.7 管理职责分工
学院成立“实验班领导小组”,并负责实验班各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主要如下:(1)组织对实验班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并监督落实;(2)负责聘请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为实验班学生开设讲座;(3)为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和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条件;(4)全面负责学生教育、学习和日常管理。
3 建设和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改革,学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虚拟实验班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 负面影响的消除
由于虚拟实验班学生并未离开原行政班,上课和文化活动依旧和原班同学在一起,因此实验班同学并未和其他同学割裂联系,学生的对立现象没有出现。其次,实验班学生的榜样作用依然存在于原行政班,有效带动了其他学生的进取。
3.2 拔尖培养
通过软件前沿技术讲座、聘请外教短期授课、数学建模集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极大的满足了拔尖学生的求知需求。导师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提高了学生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虚拟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2013年,虚拟实验班的学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自治区二等奖各一项。
3.3 创新实践活动
经过精心培育,实验班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多个“工作室”和“虚拟企业”,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一年多来,实验班承接各类软件项目5项,合同金额超过十万元;参加省部级以上级别的全国各类科技大赛获奖项10余项:如2013年的“Google嵌入式大赛”西北赛区三等奖,全国“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新疆赛区一等奖,全国优秀奖,“博创”杯嵌入式大赛二等奖等。
3.4 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工作室”和“虚拟企业”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为完成共同的任务,驱动了团队协作分工,提升了学生的团队观念和沟通意识。在2013年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中,虚拟实验班的2个团队凭借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在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取了第一名和第二名奖牌。
4 结语
实践证明,虚拟实验班的建设在软件学院中的改革与建设是成功的,既避免了传统实验班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达到培养拔尖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全胜,王晓蔚,任国林,等.计算机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与人文内涵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6):70-72,103.
[2] 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51-256.
[3] 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65-67.
关键词:虚拟实验班 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30-02
1 建设背景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精神,积极探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承担着为自治区培养高层次软件人才的重任、新疆唯一的示范性软件学院-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设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
目前学院每年招收重点本科生220余人,均为软件工程专业,分为6个平行班。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上课无法吃饱的现象,部分学生渴望接收更深层次的培养。为此,学院2005年进行教学改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部分在高层次班级中排名靠后的同学主动降到低层次班级。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一,付出不同,最后得到的是同样的毕业证书,太不公平。因此,一些高层次班级的学生主动降到低层次班级,而低层次班级多数同学失去自信,自暴自弃比例激增,改革以失败告终。
深入分析发现,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实验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固然能提高部分学生的培养质量,然而负面影响也很大。其一,从各班中抽走优秀的学生,造成班级缺血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原班级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显著下降,学习氛围变差。其二,实验班享有专有的教学资源,引起部分学生不满,感觉受到歧视。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的对立现象比较突出,不利于团结。
如何避免负面影响,因材施教,同时又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改革问题。
2 虚拟实验班建设
2.1 办班思路
与传统实验班不同,虚拟实验班是在不打破原有学生行政班隶属前提下,组建的虚拟实验班。所谓的虚拟是指通过选拔程序建立的一个实践创新团体,在不改变其原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主要通过第二课堂来提高其培养质量。
2.2 人才培养目标
虚拟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工程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2.3 选拔学生方法
虚拟实验班招生面向二、三级学生。入学以来的成绩排名在年级前一定比例的学生具有报名资格。要求在校成绩挂科不得超过2门,其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没有不及格。具有报名资格的学生自愿报名后,参加选拔面试,最终每个年级各选拔出25名学生。面试参考成绩基础之上,还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和写作能力。
2.4 培养方式
(1)虚拟实验班按照自治区“软件工程”紧缺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基本学制为4年。虚拟实验班的学生行政编属不变,同时也拥有虚拟实验班学生身份。
(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二年级起为实验班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
(3)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数学、外语和人文基础,强化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4)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中,明确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除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文化素质课程以外,学院将通过邀请国内外名家、学者、专家和企业精英开展专题讲座;考察观摩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高尚的人格。
(6)加强科研训练,强化实践环节质量。提高实验内容的层次,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鼓励和安排学生自选研究课题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鼓励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7)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短期学习,开拓视野,提高竞争力。
(8)通过第二课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交流协作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拓展训练等,养成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互助友爱与团队合作精神,努力提高交流与协作能力。
2.5 实验班的滚动机制和激励机制
2.5.1 滚动机制
(1)每学期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考评,并分别在第1学年和第2学年结束后实行淘汰制(退出实验班)。调出学生的依据为:
①严重违犯校纪校规,受到行政警告以上处分者;②一个学年中两个学期学分绩均位于实验班后5%者;③原则上,第二学年结束后,外语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④自愿申请回普通班级学习者;⑤经学期全面考核,班主任、实验班和主管部门研究认为必须调整者。
(2)在第2学年初,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且有其它材料证明其具有良好发展潜能者可提出申请转入实验班学习,学院将根据实验班容量情况,并对申请者全面考核后选拔部分学生转入实验班。
2.5.2 激励机制
(1)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一样,可参加学校各类表彰、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国内外学生交流等,但名额从优。(2)优先被吸收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3)实验室优先对实验班学生开放。(4)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5)在借阅图书资料方面可享受研究生待遇。(6)实验班有一定的专项活动经费。 2.6 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1)为实验班进行学术讲座的教师,课时津贴可按为硕士研究生上课计算工作量。
(2)对于担任实验班学生的指导教师,按指导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计算工作量,即每月每生5个课时。
2.7 管理职责分工
学院成立“实验班领导小组”,并负责实验班各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主要如下:(1)组织对实验班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并监督落实;(2)负责聘请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为实验班学生开设讲座;(3)为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和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条件;(4)全面负责学生教育、学习和日常管理。
3 建设和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改革,学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虚拟实验班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 负面影响的消除
由于虚拟实验班学生并未离开原行政班,上课和文化活动依旧和原班同学在一起,因此实验班同学并未和其他同学割裂联系,学生的对立现象没有出现。其次,实验班学生的榜样作用依然存在于原行政班,有效带动了其他学生的进取。
3.2 拔尖培养
通过软件前沿技术讲座、聘请外教短期授课、数学建模集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极大的满足了拔尖学生的求知需求。导师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提高了学生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虚拟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2013年,虚拟实验班的学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自治区二等奖各一项。
3.3 创新实践活动
经过精心培育,实验班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多个“工作室”和“虚拟企业”,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一年多来,实验班承接各类软件项目5项,合同金额超过十万元;参加省部级以上级别的全国各类科技大赛获奖项10余项:如2013年的“Google嵌入式大赛”西北赛区三等奖,全国“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新疆赛区一等奖,全国优秀奖,“博创”杯嵌入式大赛二等奖等。
3.4 团队协作能力提高
“工作室”和“虚拟企业”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为完成共同的任务,驱动了团队协作分工,提升了学生的团队观念和沟通意识。在2013年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中,虚拟实验班的2个团队凭借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在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取了第一名和第二名奖牌。
4 结语
实践证明,虚拟实验班的建设在软件学院中的改革与建设是成功的,既避免了传统实验班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达到培养拔尖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全胜,王晓蔚,任国林,等.计算机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与人文内涵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6):70-72,103.
[2] 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51-256.
[3] 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