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遵循倡导关注生命完整性的教育理念,试图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方面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外语教学问题:外语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外语教师遵从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关怀自然生命、尊重生命特性,唤醒精神生命、提升价值境界,关注社会生命、完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得到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转换、自我价值最大提升。
关键词: 生命化 外语教学 自然 精神 社会
“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1]。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Water J.Donald)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化”,他提倡:“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为了生命的教育’来实现。”[2]台湾国立大学动植物关系学院于1928年开设了生命科学教育学科,开启了我国关注“生命化”的先河,并于1987年建立了生命科学研究部门,专注研究生命化。教育家叶澜于1997年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将“生命化”传入中国大陆。叶澜表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首次把“生命化”纳为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
衣俊卿指出:“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生成走向自觉……是全部现代文化精神的基础和载体。”[4]这就是个人主体性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凸显,是自觉、理性化人本和法治精神的体现,随之而来的便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张扬。站在学生的生命立场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不应把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没有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双方相互尊重、平等信任、民主自由的和谐关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高校继续教育的外语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所指的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成全学生的生命精神追求,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境界,促进学生的生命全面发展。
一、关怀自然生命,尊重生命特性
自然生命是学生存在的基础,教师必然要以关怀自然生命的生长规律为前提。首先,教师要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自然生命是学生的特质。若教师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必然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必然会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继续教育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对比较丰富,因而对于知识的学习必然会有其个性化的要求。外语教学的定位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必然要体现学生的特色。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针对学生个性化要求的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悟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目标。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体验,对于外语知识的实践性有一定的要求。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考虑到对于教案内容的完成,还要使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特别是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挖掘教案,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内容,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外语教学在定位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必然会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唤醒精神生命,提升价值境界
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充分调动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必然保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参与,让学生身心放松,从而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分享生命中的美好體验,解答学生的生命困惑,用爱心温暖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5]。在教学活动中,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合作与对话;在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在学生思考理论知识的状态下,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予以展示或是运用于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方法和过程,促进学生联系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灌输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知识理念,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对个性发展、人生规划、工作岗位等提供有力的帮助,这必然要求外语教学的内容能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与学生和谐互动。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教学方式能达到与学生自由、开放的沟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能够激励学生自觉地发展健全的人格。理论知识扎实、性格品质健康,这是学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保障,这一点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关注社会生命,完善全面发展
让所有受教育者得到生命的成长和完善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生命教育必须完善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生命并非孤立存在于学校和课堂,而是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必须遵循人与人之间所达成的社会规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选择越来越理性,继续教育的学生尤为明显,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必然要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结果的考查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形成及学习境界的提升。教师要营造自由民主、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掌握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学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善学生在学习、社会及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完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着力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实践等方式的能力。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需要得到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更渴望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有效地转换,更希冀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提升,从而达到自我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全方位的指引外语教学的教师遵从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注重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角度思考,即关怀自然生命、尊重生命特性,唤醒精神生命、提升价值境界,关注社会生命、完善全面发展。以生命教育为理念的外语教学,可为育人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质.跨越边界——生命化教育的一些关键词[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7(1).
[2]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3]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
[4]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5]崔红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本文系上海政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项目《高校继续教育外语教学定位与特色的生命化研究》(项目编号:JJKT20150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生命化 外语教学 自然 精神 社会
“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1]。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Water J.Donald)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化”,他提倡:“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为了生命的教育’来实现。”[2]台湾国立大学动植物关系学院于1928年开设了生命科学教育学科,开启了我国关注“生命化”的先河,并于1987年建立了生命科学研究部门,专注研究生命化。教育家叶澜于1997年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将“生命化”传入中国大陆。叶澜表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首次把“生命化”纳为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
衣俊卿指出:“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生成走向自觉……是全部现代文化精神的基础和载体。”[4]这就是个人主体性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凸显,是自觉、理性化人本和法治精神的体现,随之而来的便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张扬。站在学生的生命立场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不应把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没有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双方相互尊重、平等信任、民主自由的和谐关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高校继续教育的外语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所指的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成全学生的生命精神追求,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境界,促进学生的生命全面发展。
一、关怀自然生命,尊重生命特性
自然生命是学生存在的基础,教师必然要以关怀自然生命的生长规律为前提。首先,教师要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自然生命是学生的特质。若教师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必然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必然会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继续教育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对比较丰富,因而对于知识的学习必然会有其个性化的要求。外语教学的定位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必然要体现学生的特色。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针对学生个性化要求的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悟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目标。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体验,对于外语知识的实践性有一定的要求。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考虑到对于教案内容的完成,还要使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特别是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挖掘教案,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内容,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外语教学在定位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必然会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唤醒精神生命,提升价值境界
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充分调动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必然保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参与,让学生身心放松,从而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分享生命中的美好體验,解答学生的生命困惑,用爱心温暖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5]。在教学活动中,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合作与对话;在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在学生思考理论知识的状态下,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予以展示或是运用于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方法和过程,促进学生联系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灌输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知识理念,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对个性发展、人生规划、工作岗位等提供有力的帮助,这必然要求外语教学的内容能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与学生和谐互动。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教学方式能达到与学生自由、开放的沟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能够激励学生自觉地发展健全的人格。理论知识扎实、性格品质健康,这是学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保障,这一点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关注社会生命,完善全面发展
让所有受教育者得到生命的成长和完善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生命教育必须完善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生命并非孤立存在于学校和课堂,而是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必须遵循人与人之间所达成的社会规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选择越来越理性,继续教育的学生尤为明显,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必然要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结果的考查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形成及学习境界的提升。教师要营造自由民主、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掌握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学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善学生在学习、社会及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完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着力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实践等方式的能力。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需要得到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更渴望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有效地转换,更希冀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提升,从而达到自我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全方位的指引外语教学的教师遵从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注重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角度思考,即关怀自然生命、尊重生命特性,唤醒精神生命、提升价值境界,关注社会生命、完善全面发展。以生命教育为理念的外语教学,可为育人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质.跨越边界——生命化教育的一些关键词[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7(1).
[2]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3]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
[4]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5]崔红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本文系上海政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项目《高校继续教育外语教学定位与特色的生命化研究》(项目编号:JJKT2015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