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探究能力,既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关注教学主体,提供探究空间
在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而应该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因此,教师首先要“让位”,应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将探究的空间让给学生,凡是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决不取而代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决不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和空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享受更多的自主探究所带来的喜悦。
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育那种整齐划一、一个模式的教育方式,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进行尝试与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在数学问题与结论中自主探究、发展。教师只有处理好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二、创设丰富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利用生活实际、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和数学发展史等创设情景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创设问题性情景要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准则,这样便于知识的衔接及学生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内涵丰富的知识,创设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的情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三、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探究氛围的营造,既可以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都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入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大胆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新景象。也只有在这种充满“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将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强化参与意识,注重探究质量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局限于记忆一些公式、法则,而是训练人的思维,使之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思考、敢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精神素养。学生参与教学正是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参与的意义,强化参与意识,注重参与质量。而精心部署和策划富有探究气息的课堂教案,又是实施探究教学的重要前提。备课时,既要“备书”,更要“备人”;既要“备自己”,更要“备学生”;既要考虑教者的所想、所说、所书,又要兼顾学生的所思、所言、所写;既要筹划好各环节中学生探究的内容及形式,更要把握其相应的参与探究的时机。教师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调节好自己语言的快慢、轻重,并做到详略得当,使师生的思维和行为随活动的推进而得到有机的交融和渗透,同时还要讲究学生参与探究的时效性。
五、注重反思与评价,促使探究能力升华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反思哪些知识学生不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解决,必须由教师进行协助和讲解;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和网络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时,怎样帮助学生选择必要的资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教师切不可以用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时,要注意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可以感觉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又可以认识到自身现有的状况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评价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不再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欲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总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只注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让学生提出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依赖倾向,无形中抑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探索解题途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责任编辑 杨晶晶)
一、关注教学主体,提供探究空间
在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而应该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因此,教师首先要“让位”,应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将探究的空间让给学生,凡是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决不取而代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决不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和空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享受更多的自主探究所带来的喜悦。
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育那种整齐划一、一个模式的教育方式,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进行尝试与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在数学问题与结论中自主探究、发展。教师只有处理好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二、创设丰富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利用生活实际、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和数学发展史等创设情景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创设问题性情景要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准则,这样便于知识的衔接及学生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内涵丰富的知识,创设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的情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三、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探究氛围的营造,既可以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都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入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大胆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新景象。也只有在这种充满“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将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强化参与意识,注重探究质量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局限于记忆一些公式、法则,而是训练人的思维,使之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思考、敢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精神素养。学生参与教学正是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参与的意义,强化参与意识,注重参与质量。而精心部署和策划富有探究气息的课堂教案,又是实施探究教学的重要前提。备课时,既要“备书”,更要“备人”;既要“备自己”,更要“备学生”;既要考虑教者的所想、所说、所书,又要兼顾学生的所思、所言、所写;既要筹划好各环节中学生探究的内容及形式,更要把握其相应的参与探究的时机。教师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调节好自己语言的快慢、轻重,并做到详略得当,使师生的思维和行为随活动的推进而得到有机的交融和渗透,同时还要讲究学生参与探究的时效性。
五、注重反思与评价,促使探究能力升华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反思哪些知识学生不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解决,必须由教师进行协助和讲解;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和网络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时,怎样帮助学生选择必要的资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教师切不可以用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时,要注意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可以感觉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又可以认识到自身现有的状况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评价能促使他们学会倾听、合作,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不再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而是有着自己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参与欲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总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只注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让学生提出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依赖倾向,无形中抑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探索解题途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