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国相关论文
我们知道河内是越南的首都,可是在河内却找不到昔日的王宫。要想游览越南的古代王宫,必须到顺化。顺化是越南最后一个朝代阮朝的都城......
《瀛涯胜览》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关系史的基本史料之一。《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录有《瀛涯胜览》一书,全称为《亦政堂订正......
胡椒、肉桂、丁香、生姜均是著名的烹调用香料,又是常用的中药。生姜还是蔬菜。它们在东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
在研究明代中国和菲律宾关系时,总会碰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郑和是否访问过菲律宾。中外学者众说纷纭。有说去过的,如劳佛尔、葛......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郑和的庞大船队获得了原始的推动力,并一直航行到遥远的非洲?究竟拥有怎样的船只,使郑和与他的水手们顺利横渡印......
距今六百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庞大舰队,首次出海。他前后七次航海,改变了大明王国的面貌。
Six hundred years ago, Chin......
明初外交,奠定了有明一代外交关系的基础。外交诏令,是明初对外关系中形成的基本政策法令。研究明初中外关系史,诏令文书是最重要......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
1937年学者王伯秋在福建长乐县所发现《南山寺碑》上,刻有1432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夕,船队人员对天妃的铭谢文以后,对船队航行所......
一 中国对外关系与贸易史上之转折点 中国既是亚洲东部大陆大国,也是太平洋西岸海岸古国。早在上古就发生民间海上交通与贸易,到......
历史空前的外交盛会 十五世纪初,中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对外开放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大明帝国航海外交官正使郑......
朱元璋称帝后,试图建立以明朝为主导的、规范化的和平亚洲新秩序。安南作为首个承认明朝的藩属国,本欲以此作为典范,但安南国内政......
郑和下西洋舟师驻泊福建长乐太平港,这是文献和实物资料所证明了的历史事实。然而,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
苏木,又名苏枋、苏方木、窳木等,常绿小乔木,学名Caesalpinia sappan L.,属豆科云实属植物。其木材坚重,枝干可提取有价值的红色染......
籼和粳的区分在现代是很清楚的,籼是O.sativa subsp.sheng(即indica);粳是O.sativa subsp.keng(即japonica)。但在古代文献记述上......
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的交通要冲,它贯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两大洲——亚洲和澳洲;马六甲海峡是东西方航路的咽喉,具有十......
公元1400年,越南陈朝辅政胡季牦废除陈氏末帝,是立为王,改元圣元元年,建国号大虞,史称胡朝(1400—1407年)。新政权建立伊始,开始大......
<正>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者。他在十五世纪初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间......
【正】 《职贡图》历来是中国人物画中的常见题材,从唐代起就有粉本流传。昆仑堂所藏的这本《职贡图册》定为明代所作。人物形象奇......
<正>一、明代《占城译语》的两种版本中国古籍中有关占婆语言的系统资料不多,存世者更属罕见。宋人郑樵《通志》艺文略第一记载有......
1424年,明成祖朱棣生前最后一次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各国。出访前,部分远洋海船被紧急征调到太仓,船质检查后,船队趁季风出行。在占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宋代在西南边疆出现的“越人”国家(上)尤中一、大瞿越国的建立及其发展与破灭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延续至宋朝时......
笔者阅读了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的《越南历史》一书关于公元13世纪元朝同越南之间的三次战争的阐述,发现它所着力渲染的“三次......
<正> 从明代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四百多年里,是中越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
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宗宣德七年(1433)期间,曾经统领船队七次下西洋,①先后到过占城、爪哇、......
明代中国外交关系中,与中国保持最持久、关系最友好的国家当推琉球与暹罗(即泰国),其中中暹外交是明代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外交的轴心。......
<正> 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着越南的形势,特别是关注越南的对外活动,因为它不仅牵涉到越南的几个邻......
<正> 亚洲部分国家官生到我国留学并参加科举考试的状况,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外国官生就读国学的原因及......
<正> 儋耳乃是耳挂重环,使耳下坠拉长而得名,因为国名。始于任姓,居于黄河以北,约于商初已南迁于岭南,以后再通过雷州半岛而进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