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体制相关论文
摘要: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清中期经历了“一口通商”政策和两次鸦片战争后,仍然秉承传统朝贡的外交体系。从外交动力机制层......
奕訢(1833~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1861年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訢是晚清朝廷中位......
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外交支出呈增加的趋势。但它们的外交支出使用方向偏重不同,俄罗斯主要是对驻外机构的支......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完全接受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实现了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型.外务部的建立在反映资本主义列......
首脑外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间交往的一种频繁使用的外交形式,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首脑外交也日益突显......
1949年9月至1954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要一段,新中国正处于政权过渡阶段,但新中国外交却于此时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果。许多学......
作为可以称为“独特的国际秩序”的“大君外交体制”,在概念的使用上与“锁国”是矛盾的.从日本同邻国关系的史实中,可以看到在历......
虽然对鸦片战争等西方列强侵华战事及其影响的研究一直都是近代史研究的重点,但一般只侧重政治、军事、制度和经济等方面,对外交公......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传统的朝贡体制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这套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经历了......
在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事前交涉中,一方面,日本使臣竭力想要利用晚清外交体制问题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甲申易枢......
19世纪80年代,朝鲜被迫打开了国门.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朝鲜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出现,并要求开展独立自主的对外......
<正>在2018年高考的三套全国卷近代史部分的考查中,有两道题考查了近代转型中的外交,分别如下:(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28)19世纪70......
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郑观应理性地提出中国必须摈弃陈腐的天朝理念及宗藩体制 ,接受《国际公法》的基本准则 ,实行以国家地位平等......
本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性质和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条件、过程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鸦片战......
<正> 清末外务部上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启中国外交部,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此,本文拟对其历史地位......
1938年春夏之交,为避免留存于天津租界的巨额白银被日本窃夺,中国方面展开以英国为主的对外交涉。因国民政府最高决策者蒋介石对天......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王朝结束,这期间中国的外交体制以及中外关系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而这重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861年总理各国......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迫使晚清政被迫卷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突破思想藩篱,接受近代西方政治外交思想,同时中国的外交开始近代化......
学位
作为可以称为“独特的国际秩序”的“大君外交体制” ,在概念的使用上与“锁国”是矛盾的。从日本同邻国关系的史实中 ,可以看到在......
<正>所谓"外交",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日......
19世纪晚清政府的外交体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起步和必经阶段 ,其重要特点有四 :其一 ,集中表现为把洋务活动作为其运作的中心......
建国初期,中共领导人经过仔细权衡,设计出了新中国的外交蓝图,被形象的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设计的广州外交体制经历了设立、困顿和瓦解的阶段。清朝的外交中心也由南到北转进,先是广州(两广总督兼......
明代中国外交关系中,与中国保持最持久、关系最友好的国家当推琉球与暹罗(即泰国),其中中暹外交是明代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外交的轴心。......
城市外交早已有之。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希腊时代就有以城邦交往形式存在的城市外交。1919年,出于......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
一百五十年前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以清朝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的。对此,人们总不免感到一些疑惑:为什么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一,并......
通过《天津条约》的签订,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实现了长期追求的公使驻京的目标,清政府同时承诺对驻京公使“应有优待”。这是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