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相关论文
《明实录》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础性史书,科举历史是其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实录文本中的科举史料约计3900余条,保守估计其总字数超......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关于《明实录》版本的研究,以主持台本《明实录》校印的黄彰健先生最为卓著。本人曾参加......
中国古代诉讼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无讼”从来都是最高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对一般民众而讲,也视诉讼为险途。然而现实......
《明实录》中有记载说,1571年9月27日这一天,明隆庆皇帝下诏书曰:“薛瑄(1389—1464)公论既定,准从祀。钦此。”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
明朝末年,明神宗朱翊钧以开矿征税为名,委派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横征暴敛,辽东矿税监高淮就是明神宗派出的一个。本文......
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为治明史曾两度通读《明实录》。初读所得甚浅,再读稍有心得,但仍存在不少难于解释之问题。在潜研多年之后,......
朵颜兀良哈,原本是蒙古山阳万户的一个组成部分。16世纪中期以后,蒙古左翼诸部南下,消灭了山阳万户。在此过程中,朵颜兀良哈人的一......
华阳王是明代分封的第一代郡王。第一代华阳王朱悦燿是蜀献王朱椿的次子,因种种劣行而被贬谪澧州。其活动区域即在今澧县、津市一......
洪武初年,明朝与高丽、李朝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由于朝鲜半岛政局动荡,复杂多变, 对明外交受其政局的影响,摇摆不定,时好时坏,致使......
北京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修复设计与浅析李小涛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为代宗朱祁钰敕建的寺院(《明实录》),明清两代均有修耷......
明代中日交流主要通过朝贡贸易进行,明政府对日本的赏赐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对日赏赐的物品既有大宗丝织品,也包括直接赏给大量铜钱......
一引言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受封诚意伯,在历史上是个十分著名的人物,在人们的心中有着丰富的形象类型:......
明史素称难治。推其难,当难在以下三点:其一,十年浩劫,明史为重灾区。因其摧落至深,故其复苏也必缓。其二,因“海瑞罢官”一案,余悸未消,容......
<正> 《明史》卷三一三《云南土司传一》顺宁府条载:“顺宁府,本蒲蛮地,名庆甸。……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历初,置顺宁府并庆甸县,后......
期刊
《明实录》的修纂有一套前后相接的运作程序:从下诏动员、组织班子,到发金匮之藏、收访史料,再从开馆纂修、分工合作,到修毕进呈、......
历史材料的选择是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高中历史教学是普及历史的第一战线,如何选择历史材料?应当遵循真实、客观、全面、多样、前......
《明史》卷一八六《许进传》(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924页)云:许进于弘治“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执忠顺王陕巴去,......
去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电视专题片《一四○五:郑和下西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中一位嘉宾云:“南京设守备自郑和始。”这一......
前几年我们经过集体研究,完成并出版了《明代政治史》一书,目的是对明代政治作一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价,既不回避明朝政治的黑暗面,也充分......
明洪武初,撒里畏兀儿降明。明朝将其分为四部,设为安定卫等几个羁縻卫。目前,学界正根据各卫与各部的对应关系,判断撒里畏兀儿内部的族......
紫禁城并不是一个绝对封闭的文化空间,宫禁高墙、祖宗成法并不能阻碍宫廷与社会的交流往来。明代宫廷与民间的互动,存在于社会生活......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百姓颠沛流离,学术研究也难以获得一个安静环境。抗战期间,北大与清华、南开,先迁长沙,再迁昆明,组成......
作为《二十五史》中的佼佼者,《明史》的资料来源浩繁且取材缜密,因此它对后世明史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中《诸王世表》直接采自......
摘 要 地方采纂是明朝官方纂修实录期间实行的一项史料征集制度,在国史编纂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该制度引发的史学批评与省思......
明初以来,海西女真各部陆续南徙。先后迁到吉林松花江至开原东北地方的海西女真人,于嘉靖年间,逐渐形成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四......
人口不断的迁移、流动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大趋势。“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疆域,就没有中国文化,就......
白天,他是普通公务员;晚上,住在广州石牌的他变身为俯瞰300年明史的巨人。 石悦,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写史高手,以一部《明朝那些事儿》......
本文通过对于《明实录》考查与研究,认为应该全面认识《明实录》文献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尤其是重新认识其社会经济史料的丰富......
《明实录》共13部,约1600多万字,是明代历朝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奏章、批件等为基础,逐年、逐月记录各个皇帝的诏令以及当时......
学术界对谈迁和《国榷》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点新的认识:......
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中国自古就注重在各类史书中记载灾害。《明实录》作为明代的正史,亦不例外。明代湖南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且朝着趋......
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任命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为官,将少数民族首领纳入中央王朝职官体系,以此达到对少数民......
《旧京词林志》是明代周应宾编纂的一部记载自吴元年到永乐十八年翰林院和自永乐十九年至万历二十四年南京翰林院相关历史的官署志......
【正】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一部明朝洪武二十五年正月癸已(十二日)至六月癸酉(二十三日)实录稿抄本(以下简称《辽宁本》)。此本书写......
不同性质的史书在对待同一历史对象时会有不同的书写。国史对某一地方的历史书写就与当地的方志记载有着不同的倾向,并形成不同的......
《实录》是杂取编年纪传之法,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国家事务的官修史料长编,首创于南朝梁。斯时,正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国兴史作,蔚......
<正>明代近三百年是中国传统古代社会走向终结、近代社会因素开始萌生的重要时期,研究之意义重大,《明实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最系......
《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谢贵安《明实录》是明代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因其卷帙巨大,所以研究者较少。在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又......
《明太宗实录》是以朱棣为传主的帝王专史,为了突出朱棣这个主角,该实录将他的对手建文皇帝塑造成反派配角,对其形象进行了有意的......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
明代,淮北灾荒频发,主要表现为:水灾、旱灾、蝗灾、疾疫、大风、地震、冰雹等。灾荒造成的损失巨大,严重影响到这一地区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