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文辞类纂相关论文
桐城派不仅以古文享誉文坛,还以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辉映学界,故桐城派文学理论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论题。郭绍虞《中国文学......
《毕注墨子》十六卷清毕沅校注日本天保六年(1835)灵岩山馆刻本五册书后有蜀人康氏墨笔题识,今录下: 日本天保六年翻刻中华经洲堂......
在清朝出使外国的大臣中,黎庶昌是最能运用外交手段,以其不卑不亢的气度和学识才华改变外国官民对中国的偏见,使驻在国对中国,对中国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恽毓鼎澄斋日记》是晚清历史的缩影与见证,日记中记载的甲午战争、戊戌维新、清帝逊位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关涉的重要人......
《登泰山记》是一篇人所熟悉的文章,其中字、词、句读,却均有值得商讨的问题,文章第二节(分节根据现行课本,下同)中有云:“今所经......
黎庶昌不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务活动家,而且是著名的散文家和学者,与郑珍、莫友芝齐名,时称“郑莫黎”三家。黎庶昌(1837-1898年)......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的代表作,历来作为游记散文的典范而广为传颂。该文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曾国藩、王先谦、黎庶昌又各编一部古文辞选本。后三者都以《古文辞类纂》为基础,在收文上或增补或续接,部类......
《丁亥入都纪程》是一部纪游文学,用日记的形式,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三月二十六至七月中旬,作者由遵义出发,取道重庆、成都......
黄万机的《黎庶昌评传》(以下简称《黎传》),是迄今研究黎庶昌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著。它以流畅、生动的笔触,论述了黎庶昌的家世......
一黎庶昌两次出使日本,先后六年间,与日本朝野交往,经常举行宴集,以文会友,促进交流,每次都有不少文章和诗词传世,经黎庶昌随员孙......
黎庶昌于光绪十五年(1889)选编了《续古文辞类纂》28卷,收文449篇。《古文辞类纂》乃桐城派发展中重要人物姚鼐所编。姚鼐(1731—1......
<正> 鲁迅的《小说旧闻钞·序言》开瑞便说:“昔尝治理小说,于其史实,有所钩稽。时蒋氏瑞藻《小说考汪》已版行,取以寻检,颇获......
就曾国藩的整个学术思想而言,他的文学观尤其是在古文(即散文)和诗歌方面的建树,较之于在其他学科如史学、哲学等领域内的成就要大......
<正> 选文标准为编辑文集的一门必备学识,《四库提要》集部·总集类小序说:"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散佚,使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