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相关论文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出生于商贾世家。幼时白天在肆持筹握算,夜间则潜心诵读。十九岁补诸生。同治壬戌(1......
黎庶蕃(1829~1886)字晋甫,别号椒园。贵州遵义人。13岁父黎恺卒,随兄庶焘苦读。咸丰二年(1852)中举人,次年北上去参加会试,道不通,......
公元五世紀以來,通過外交使節、留學生、僧侶和商人等各種途徑,大量的中國典籍被帶到日本。在歷代積累並傳承下來的中國典籍中,有......
世界博览会(InternationalExhibitionofExposition)发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1851年,正处于工业革命全盛时期的英国为了展示其强大......
法君欲将百里教场,改建百里楼房,作考产厂,又名炫奇会。按天下国都造楼,国之大者备楼十数间,小者五六间,再小者二三间。请天下郡国各将其......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社会大浪潮下涌动着史学经世的思潮,在经世致用思潮中颇为活跃的桐城派相当程度上也以史学经世的方式加入到经......
走向未来的人 所谓开放,并不仅仅是国门边境之开,更在于心态的开放,眼量的开放,思维的开放,风气的开放。中国不乏开放的时代,汉唐......
鱼允中(1848-1986),字圣执,号一斋,是近代韩国著名的稳健开化派政治家。他出生于朝鲜半岛中部之忠清道的一个寒士家庭,9岁丧母,16......
晚清派兵镇压朝鲜的“壬午兵变”是其对朝政策变化的直接表现。其后,与朝鲜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清军驻兵朝鲜,代练朝鲜......
"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对朝战略,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进程。以金允植、鱼允中为代表的朝鲜人,出于国......
日本所藏中国古籍文献中,有许多珍贵的书札。本文披露的是国立国会图书馆藏黎庶昌致宫岛诚一郎的书札。黎庶昌(1837-1897),字莼斋,......
一、挖掘历史文化,确立学校特色 遵义市丰乐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前身可追溯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兴建的湘川书院,后几经易......
1870年代中期,电报已成为总理衙门与驻外使臣联络的重要渠道.1882年7月至8月的“壬午兵变”,更成为清政府创办电报后首次利用电信......
项目课题:本文为201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成果,立项编号:JD2014196。 摘 要:迫于当时的政......
张裕钊(1823-1894年),湖北省宜昌市人,字廉卿,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湖北乡试举人,四年后在仕途上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能够最大地发挥部下的能力,让部下劳心劳力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rn他的幕府中走出了李......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态度及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
内容摘要:黎庶昌《西洋杂志》选择了具有明确主题的分类叙述样式,这种样式颠覆了晚清旅外游记的“日记体”样式,在其笔下,西方不再是简......
在贵州遵义县东乡禹门,有一个神奇的小村寨,它幅员不过十里,但却曾名动海内外。晚清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几十位文人学者、两位......
黎庶昌,生于世代相传的诗礼之家。深厚渊博的家学、严谨求实的家教、薪火相传的家风,激励着黎庶昌先生自幼便树立起远大志向,奋发......
<正> 清末民初,刻书之风很盛,涌现了诸如缪荃孙、罗振玉、陶湘、徐乃昌、刘承幹、黎庶昌、刘世珩等一大批著名刻书家。这些人在清......
黎庶昌作为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学家,被誉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走近黎庶昌,解读这位在当时被称......
黎庶昌的《丁亥入都纪程》是一部深受西方近代地理学影响的著作。作者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查看西北地土所宜”,从城市建设、商业实......
作为清廷最早的外交官,黎庶昌的外交风格表现为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
我国近代第一批外交官黎庶昌在驻英、法、日期间,广获西方风土人情讯息,广交对华友好人士。他还将异域的所见所闻写成宏著,为国人......
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出身廪贡生,初从学于莫子侣、郑子尹,后为曾国藩幕僚.历任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的参赞、出使日本大臣,为......
《广韵》的版本不少,流传至今并且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清朝康熙年间张士俊泽存堂重刊之《宋本广韵》(以下简称“泽存堂本”)......
黎庶昌被誉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桐城派散文家和"沙滩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并开创了文化外交的独特风格。自改革开放以来,......
<正> 鸦片战争中,英人以坚船利炮闯开了长期闭关锁国的清帝国的大门,既使国人愤慨,也令他们吃惊——西方的夷狄竟然这么厉害!一些有......
黎庶昌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散文家、学者,被喻为贵州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年轻时因应诏撰写了两篇《上穆宗毅皇帝书》,而开始了其仕......
旅外游记文学作为近代中国散文的一部分.以一种“新意境”的范式在中国散文史上熠熠生辉。本文对出国考察人员郭嵩焘、黎庶昌、薛福......
<正>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清咸丰3年(1853)进士。历官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山东......
黎庶昌研究治地理,得益于他出任西欧诸国外交官生涯,它的地理研究大多以欧洲为重点,成果有<欧洲地形考略>、<西洋游记>等.他还考察......
本文追述了丁文诚公与诤友薛子季怀的君子之交,以及他们是如何相对"于千里之外者,其用心庸得己乎"这段史料。"贤人进,则民生遂",正如黎......
晚清学者黎庶昌将十一部子史辞章典籍次于十三经之后,名为“亚经”,列入学官,以达到其所提倡的“通儒”的理念。黎氏此说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