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相关论文
《韩非子》作为中国先秦时期优秀说理文的代表,在文学史、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前人对《韩非子》的研究大多偏向于政治......
引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有较多的文论专著、专论问世。应予说明的是,古人对于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
《荒原》作为现代诗歌至尊的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美学的,因为它将不断更新的隐喻和象征毫无保留地砸到读者面前,从而代替了阅读中传......
“文学研究者或诗人词人,不应该是疏陋的文士,而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通人。以研究文学为专门,同时对训话、哲学、史地、宗教、书画等都要......
中西文论是异质的这一文化事实决定了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必须充分地尊重其文化个性 ,但遗憾的是 ,2 0世纪以来 ,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
“文如其人”这一命题很笼统、含糊,历代批评家总是站在各自的角度表达对这一论题的看法。本文正是从其中一种较为趋同的角度出发,......
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撑下,传统人文学科课堂通过转换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是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
战后,郑振铎延续了对于文学研究的一贯热情,适时推出《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专号通过反思早期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
曹丕以“文人”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剖析古之“文人相轻”之因入手,品评今之文人建安七子,表扬了建安七子“审己度人”的品评态度,提......
文章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了总体的简要的回顾。文章在回顾的基础上对中国百年来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历史轨迹、......
一、以批评家为纲的编撰体例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史类书籍中,唯有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的编撰体......
郑振铎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他的小说、戏曲藏书为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他的小说、戏曲批评理论研究拓宽了中国文学批......
作为传统学科,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性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要注重传统理论的现代转换,既不脱离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
李建中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生,湖北江陵人。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该校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文学硕士学位。1988......
【正】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它奠基于先秦,发端于庄子,本是关于言意矛盾的哲学论说。魏晋南北......
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名著的研究处于某种程度的困境之中,呼唤新的研究视野的开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也多整体史研究,多属学科的......
南朝齐梁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经验;钟嵘......
韩国有较好的中国文学研究传统。车相辕在1975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评论史》是韩国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论述部分用韩文写成......
根据中国知网论文发表年度检索可见,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59篇增至2014年的539篇,在2013年更达到56......
整体统摄六朝文论史料,以科学求真的态度,践行以问题为纲的文论书写模式,全面体认六朝文论的重要地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
比较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和陈中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不同,阐述郭氏《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特色。编排体例以及成书意义。......
中国到底有没有文学理论?这个问题像一道阴影.一直或明或暗地伴随着中国古代文论或日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
<正> 前言刘勰——是南朝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可是解放以来,很少同志对......
【正】 明代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他的诗歌理论每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者们所提及;他的小说理论,虽有片言只语为小说史家所征引,......
【正】 郭绍虞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汉语语法修辞等领域中的学术或就蜚声国内外。他一生艰苦治学、奋斗不......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
罗根泽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与陈钟凡、郭绍虞等学者一起创建了这门现代学科。本文通过对罗根泽的古......
<正> 王渔洋(士禛)对杜甫的评论和态度,三百年来。一直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而在这场笔墨官司中,许多评论者或因囿于门户之......
<正>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开古代文学批评之风气的汉末魏初首屈一指的批......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文学批评”这一新语虽取之西域,其学理及文献却出自四库集部。如果说集部五大类典籍为“批评”......
20世纪前半叶,在西方学术思想的涌入和现代大学教育机制的确立下,陈钟凡、朱东润、郭绍虞、罗根泽等学者在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筚路蓝......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课,其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的培养,要从让学生处理原始文本的训......
<正>我们曾经发表过《"文以载道"的三种研究范式——以周作人、郭绍虞、钱钟书的相关研究为对象》(《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一文,......
<正> 我国古典诗歌以五七言为主。汉魏六朝唐宋之作品,各有其风格及特点。但在唐以前,律诗与绝句尚未定型,体裁未备。自宋以后,历......
<正>2011年8月,南京大学文学院与古典文献研究所承办"《文选》与中国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作为南京大学的一名老教师,理应对......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文学理论,学科草创者陈钟凡1927年以“中国文学批评史”命名自己的著作时,主要是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系统性、丰富性、理论性──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文勋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现已出齐面世。这......
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自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开始出版首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