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珙相关论文
陈奂、胡承珙和马瑞辰被称为“清代《毛诗》研究三大家”,其中陈奂、胡承珙二人虽然在诗学观念与治诗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共通性,但在......
<正>一、为《小尔雅》作义证的缘起胡承珙(1776-1832),字墨庄,安徽泾县人,清嘉庆十年进士。平生究心经术,精研小学,著有《毛诗后笺......
<正>自序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皆校释群书之专著,为学术界所珍重也。段玉裁《说文注》,其中校释之典籍凡三百又......
【正】杨琳教授于2002年出版了他申请的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的课题成果《〈小尔雅〉今注》(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以下简称《今注》......
胡培翚《仪礼正义》卷帙繁富,内容充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征引各种文献,可查的就达338部。笔者通过《正义》征引文献的特色和征......
《十三经注疏》中“轨”字,因涉及《诗经》、《周礼》、《礼记》经文和郑玄笺注多处,故其最初形体和字义,历来聚讼颇多。戴震认为......
自序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皆校释群书之专著,为学术界所珍重也。段玉裁《说文注》,其中校释之典籍凡三百又二种......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共有两册,第一册概论中国经学发展演变历程,第二册专论《易》学。此书言简意赅,虽是未完稿,仍为治经学者不可......
杨琳教授于2002年出版了他申请的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的课题成果《〈小尔雅〉今注》(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以下简称《今注》)。这......
<正>一清代以前,学者们很少关注《小尔雅》,从《小尔雅》问世到明代的一千六百多年间,给它作注的只有东晋的李轨和北宋的宋咸两个......
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號墨莊,安徽涇縣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至福建省臺灣道。後辭官歸里,鍵戶著書。著有《毛詩後箋》《......
胡培翚与胡承珙同为清代嘉道年间徽州著名的经学家,一代硕儒。二人订交京师,联手发起嘉道年间公祭郑玄的活动。二人为官志同道合,......
“唯子不报”是《仪礼·丧服》中很少见的郑注直接纠正传的注释,本文认为围绕传注分歧的争论并不涉及礼学的根本原则,其背后的真正......
一清華簡《厚父》爲久已失傳的《書》類文獻,內容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中“古天降下民,設萬邦,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亂下民”......
甲骨金文有“■”字,原文作■、■、■、■等形,其考釋是古文字學界長期争論的一個問題。由於最近公布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也有......
壹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記載成王作頌詩九首,其中第一首跟傳世《詩·周頌·敬之》相當,二者相互對讀,對於瞭解詩義很有幫助。在此......
《毛诗后笺》是清代《诗》学“三大名著”之一,它是胡承珙花费毕生精力而成的-部力作,倍受梁启超等后代学术大师的推崇,在《诗》学......
胡承珙一生著述颇丰,既治经书,又作诗文。作为“宣南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而最为学术界所注目的,则是他在经学上......
《小尔雅》是中国雅学史上第一部增广《尔雅》之作,是我国第二部训诂专书。有清一代,随着汉学的复兴,为《小尔雅》作注的约有十余......
<正> 《小尔雅》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魏时王肃将它收在《孔丛子》中①,明代以前的学者对此书的真实性並不怀疑。可是到清代......
<正> 小尔雅義证十三卷补遗一卷 (清)胡承珙撰胡承珙(1776—1833),字景孟,号丹溪生,又号墨庄,安徽泾县人,嘉庆进士,官至台湾兵备道......
<正>《毛诗后笺》三十卷,清经学家胡承珙(1776--18 32)撰,完成于道光年间。在清代众多的经书注解中,《毛诗后笺》是比较重要的一部......
《礼记.礼运》:“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王洲明先生说:“《诗经》中的许多内容是周礼的具体体现;换言之,周代的种种礼仪决定......
《仪礼古今文疏义》是清代仪礼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但目前尚无整理本和较好的研究。本文在校理全书的基础上,介绍了《仪礼古今文疏......
清代经学"三胡"之说频繁出现于近现代学者的学术作品中。有学者认为经学"三胡"指胡匡衷、胡承珙、胡培翚三人,也有学者认为经学"三......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以胡承珙、胡培翼为首的一群在北京担任京官的士大夫们发起了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公祭的活动。此活动从嘉庆十......
本文讨论《国风·邶风·二子乘舟》所写内容与春秋时期卫宣公二子伋、寿的关系问题,具体从三方面展开:一,通过汉《毛序》、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