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际恒相关论文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诸多论诗或引诗,其论诗与《孔子诗论》的诗旨相同、相似或相关。其论诗的有些句式也与《孔子诗论》的句式相......
因《汉书.艺文志》名家载《公孙龙子》,而《隋书.经籍志》未载,故清人姚际恒疑其伪书,进而《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亦成伪书。......
有一个朋友的父亲是武侠迷,后来因为眼花看不了书,只好想方设法听小说广播。有一次去他家玩,老人家刚在收音机里听完一回,正心下火......
《诗·小雅·斯干》有如下两段话: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床......
在清代《诗经》研究史上,姚际恒与戴震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学术界对他们的《诗经》研究涉及甚少。本文以比较的形式,在摘录实例的基础......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在清代《诗经》学史上独树一帜,学术价值甚伟。首先,以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大胆怀疑批判成说,立论自由而新警......
梁启超称姚际恒为“清初最勇于疑古的人”,以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姚际恒是清代是第一个对汉学举起叛旗,又不尊崇宋学,对二者一起批......
中国古代浩如泅海的诗歌作品中,有一句从诞生之初起地位就没有被取代过,即使后世无数才子诗翁都着力于同样的角色描写,它的魅力和代表......
姚际恒是清代众多研究诗经学的学者之一,他的《诗经通论》完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两百余年后,顾颉刚点校此书并开启研究《诗......
《诗经》诗学是《诗经》学的组成部分,也是《诗经》研究的薄弱环节,清初学者姚际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从创作诗学、修辞诗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作为这个国度皇冠上的明珠,地位自然首屈一指。其中,《桃夭》这首诗更是《诗经》中的极品,对后世影响......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明清时期,徽州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流派纷呈,人才辈出。姚际恒虽侨居于浙江杭州,但其学术思想、学术......
<正> 学术成就 阎若璩遵循“尊汉”、“抑宋”的治学倾向,坚持善疑多思的治学态度,采取精审博证的治学方法,终于取得显赫的学术成......
<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确是从古书中翻过一个筋斗的深切体会。 古今中外一个样,文化愈发达,时间越久......
姚际恒既具有清初启蒙思想家怀疑权威的学术勇气和理性批判精神,又具有乾嘉学者考据训诂的精细与执著.<诗经通论>质疑了<毛诗序>的......
“经学”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的“诗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文艺思想的......
清代学者姚际恒由于勇于疑辨古书,尤其是疑辨儒经,因而不为当时世俗所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甚至把他说成是一个喜欢剽窃别......
姚际恒是康熙年间学人,《春秋通论》是他《春秋》学、《左传》学的代表作。受“理学清算”思潮影响,《春秋通论》颇多瑕疵,然至今......
《诗经通论》是清儒姚际恒现存著述中最完整、学术影响最大的著作。除卷前《诗经论旨》和《诗韵谱》外,共有十八卷。书中于《诗经......
<正>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本身是复杂多样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三百篇》诗歌的艺术形式是......
《仪礼通论》为清初学者姚际恒所著《九经通论》之一,原书久佚。近年被发现后。引起学界高度关注,被视为清初反传统的重要著作。本文......
姚际恒在一片复古声中独树一帜,以文学的眼光来涵泳、赏析诗篇.从姚氏评析诗的章法结构、遣词造句之妙,注重诗的意境,感受诗趣等方......
明清时期,皖人的诗经学著述尤多,在整个诗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诗学批评与诗学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且有创新性。姚际恒的《诗经......
【正】 一、《郑风·将仲子》篇今按:《将仲子》述一女子遇一男子之相挑诱,婉言而严拒之.当采自里巷歌谣,无甚要旨,诗义自明.......
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清代的辨伪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辨伪学者的数量,还是辨伪著作的数量,皆超出前代不知凡几。清儒治学,论据翔实......
姚际恒为清初著名辨伪学家,他所著《九经通论》、《古今伪书考》等书不仅在经学史和辨伪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改变了后来的“疑......
【正】 《诗经》共有305首诗。其中299首诗均是截取诗中词、句或略加改动以名篇。但其它六首,即:《小雅·雨无正》、《小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访谈按语:从海外汉学研究的视野来看,近代以来日本的汉学研究,或广义上的中国学研究有其独特的一面。其研究之盛、范围之广、......
<正>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法中,赋比易识,惟兴难知。诗自《毛传》以后,历代对“兴”的解释,不乏其说,但皆从“......
《豳风·七月》是《诗经》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篇农事诗,诗中第二章“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已被多位学者作出了不同解读,其意......
<正>《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1期,发表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列举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汉语中的......
<正>张大千所藏之第一名迹董北苑潇湘图,余既已略述之矣,顷阅姚际恒好古堂书画记,关于是图之所述如下:"董北苑潇湘图,大卷,高一尺......
<正> 螽斯羽,螽斯羽,螽斯羽, 诜诜兮。薨薨兮。揖揖兮。宜尔子孙,宜尔子孙,宜尔子孙, 振振兮。绳绳兮。蛰蛰兮。这首诗虽然篇幅短......
<正> 董源字叔达南京人,生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前后),曾做过南唐的北苑副使,所以又称为北苑.他是后来人们所称赞的荆浩、关仝、董源......
<正> 《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数量是比较多的。在《雅》、《颂》中占的篇章极少,《小雅》中仅有三、四首,主要在《国风......
本文讨论《国风·邶风·二子乘舟》所写内容与春秋时期卫宣公二子伋、寿的关系问题,具体从三方面展开:一,通过汉《毛序》、刘向《......
<正> 所谓“古史辨”学派,是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派别。长期以来,人们都把顾颉刚作为这一史学派别的创立者,这自然是不错的。但......
在清代有关《诗经》的著述中,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较早注意从文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研究的著作。他对于《诗经》表现形式研......
<正> 《内经》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医书,是人民群众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汇集,是无数医学家辛勤劳动,长期实......
<正>一、美刺之说这是学术史对《蒹葭》题意最早的定位。《毛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1]东汉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