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应力相关论文
大型河流不仅向海洋输入巨量的淡水,还携带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盐进入河口和沿岸海域,显著地影响了河口及近海的动力、沉积和生地化循......
杭州湾濒临我国东海,强潮高浊度,湾内水体动力条件复杂,且经常受风暴潮袭击,是我国最重要的河口生态系统之一。在风暴作用下,杭州湾由于......
近岸、河口区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连接地带,是城市重点建设、人口聚集、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逐渐变大的人口基数、大量污染......
采用2011-2015年SODA3.3.1海洋数据集逐月和逐5天平均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CloudSat卫星观测云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
南大洋西风应力是南极绕极流及南大洋深层水上涌的主要驱动力,南半球表层西风带在过去的四十年显著增强,这一趋势在未来可能还将继......
一、前言海洋中的上升流,是海洋总环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上升流的研究,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开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
根据Kolmogorov和Prandtl的假设,将均匀流体的湍粘性与局部能量联系起来,引入计算网格无法分辨的次网格能量,计算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水平、垂直交换系......
摘 要:利用SODA的北太平洋49年分辨率为0.5€皜?.5€暗脑缕骄缬αψ柿虾褪噶砍〉木檎缓治觯ㄊ噶縀OF分析),对我国东部近海......
为研究水网连通工程对大东湖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大东湖水动力模型,模型考虑了无风和有风两种情况的影响因子,并对模型进行......
基于N-S方程建立了风场与波浪非线性耦合作用下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采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计算模式得到所需风场数据,同时应用莆......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
为了检验第三代IAP/LAS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模拟20世纪80年代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方面特别是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能力,作者使用......
利用SODA的北太平洋49年分辨率为0.5°×0.5°的月平均风应力资料和矢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矢量EOF分析),对我国东部近海海域的风......
气体传输速率是湖泊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重要驱动因子,但其估算具有不确定性.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的参数化方程估算大型(面积......
研究了风对白洋淀内水体循环流动的影响,研究指出:(1)风应力可看作是水体循环的主要驱动力.(2)在风应力的作用下,水体表层的流动主......
研究了气候海洋与大气的临界时间跨度及其非线性作用的大致结构.与预报的空间分辩率及系统的非线性强度相联系,气候大气和海洋的临......
利用1958—2008年的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和风应力资料,并与ENSO和PDO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风应力及其经向分量主要通过季节......
本文对一个TOGA(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型耦合环流模式直接耦合30 a(1980—2009年)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ECOM,考虑径流、潮汐潮流、地形、混合和口外陆架环流等多种动力因子,研究风应力和科氏力对枯季长江河口南......
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来研究热带西太平洋地区风应力异常对ENSO循环的影响,并以1997/1998年的El Nino事件为例,分析......
本文首先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的海表风场计算方法和海表风应力的参数化。在此基础上,把该研究海域分为四个区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由PO......
为了检验一个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中热带太平洋对风应力变化的响应,使用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强迫场强迫该模式进行控制试验......
采用风暴潮全流运动方程组,对标准海域的风暴潮流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以往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式,研究了开阔海域中,风暴气压......
所作的孪生实验表明:通过利用变分优化控制技术将气象学和海洋学(表层和次表层)的观测资料同化到海洋的埃克曼层模型中,可将未知的边界......
为了检验一个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对风应力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热带太平洋冷舌区对风应力的响应,使用源于SODA(simple ocean data ......
MJO在夏季会出现在太平洋持续异常活跃和在印度洋持续异常活跃两种形式,用指数定义了这种异常的强度,并发现这种异常表现与秋冬季节E......
建立了基于sigma坐标系下的浅水三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有限分析解法对其进行离散和求解。分别对近海区域的表面风引起的回......
本文发展了一套适用于模拟我国南海北部小尺度沙波运移的数值模型,该模型由超高分辨率三维海洋环境数值模块和泥沙运移模块组成,综......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浮标站(44008)2003年1~3月的资料,通过COARE算法(版本2.6b),比较了O02和TY01这两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的参数化方......
为研究长江口枯季盐水入侵及北支盐水倒灌特性,于2013年12月及2014年2月两次对长江口南北支分汊口处进行全潮同步水文测验,分析结......
将波浪辐射应力,特别是地转意义下的波浪辐射应力引入海流数值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在渤海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数值研究。在......
吕宋冷涡是南海海洋环流系中最重要的涡旋之一。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时空较高分辨率的优势,发现冬季吕宋冷涡有可能是由2个气旋式涡......
基于1993—2012年TOPEX/Poseidon(T/P)卫星海平面异常SLA(Sea Level Anomaly)数据和FSC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风......
利用麻省理工学院海洋环流模式研究了风应力输入到海洋中的能量的气候变率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输入到海洋中的能量对气候变化有......
众所周知,风浪的增长、风暴潮及大气环流等重要海洋天气过程都与海气表面的动量交换密切相关,因此,在过去的20a中,人们日益关注如何更......
发展了一个线性热带西太平洋两层模式,分别为混合层和温跃层,其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利用这一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热带大气和海洋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SST通过风应力桥梁的相互作用.利用1958—1998年NCEP分析的海表面温......
风和气压的变化是引起海洋非周期性水位(实测潮位值减去预报潮位值的差值,以下简称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尽管人们对这种过程之间......
混合有限分析法是一种在局部矩形单元上进行离散的数值格式,为了适应非规则边界,建立了Sigma坐标系的浅水回流数学模型.采用1) 风......
相关方法分析Nino3区SSTA和风应力的关系,发现前期风应力距平场与Nino3区SSTA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超前8个月时就有所显现.......
热带海洋,特别是热带太平洋,物理场在东、西两部分的经圈结构很不相同,西太平洋“暖池”的温度分布对赤道基本是对称的,而东太平洋的“......
应用一个线性等值浅水模式,在低频近似下研究了热带大洋西部对风应力响应的动力过程.指出,由于西边界将激发出振幅大的Kelvin波,以......
为了检验第三代IAP/LAS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模拟20世纪80年代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方面特别是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能力,作者使用......
根据GSSTF资料给出的日平均风应力资料(1991年1月~2000年12月),分析了西北太平洋12月份月平均风应力场的分布,然后对四个时期,即冬......
利用10aECMWF风应力资料强迫LASG/IAP L30T63大洋环流模式,模拟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1982年印度洋偶极子事......
秘鲁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冷水带到表层,对沿岸的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秘鲁上升流影响显著,而2014—20......
随着对物理海洋研究的深入,风应力对海洋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利用2003—2010年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南海风应力向大洋深处输......
利用POM(PrincetonOceanModel)海洋数值模式建立渤、黄、东海冬季三维环流动力学区域模型。模型在海.气边界使用包括风应力、气压和热......
利用Argo浮标和多源卫星遥感获取的温度、盐度剖面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easurfacetemperature,SST)、海表面风场等数据,结合美国国家......